编者按:阿炳是《二泉映月》的作曲家,他是一个苦命的人。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下的《琴声悠悠忆阿炳》吧!

《二泉映月》是一支苦曲,一支需要闭上眼睛,跪着听的音乐。

我最早听到这支曲子,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年少无知的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一天深夜,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我伏案批改作业。忽然,一缕二胡声,不知从谁家的屋檐下响起,时而舒缓,时而激越,如银河飞挂,似雁落平沙,把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层层涟漪。我推开窗户,只见月明如水,银河如练,星星闪烁,万籁俱寂。我站在窗前,闭上眼睛地听着,直到那琴声随风而落,消失在茫茫夜空。听得我心潮起伏,思绪翻卷,感情奔放,泪水滂沱,心中翻腾起一阵阵难于言说的苦楚,久久地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之中,久久地久久地回不过神来。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叩开我心灵之门的这支曲子叫《二泉映月》,并渐渐知道了这支曲子的作者身世和它的创作背景。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位被音乐之神流放人间的苦难之子。阿炳是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和富家闺秀严氏的私生子。他出生不久,母亲因忍受不了世俗的歧视,愤然离世,华道士只得把年幼的阿炳,寄养在一位农妇的家中。八岁那年,华道士才把阿炳接回雷尊殿,并悉心教授他音乐演奏。阿炳天资聪慧,悟性极高,颇具音乐天赋,加上父亲的精心调教,十五、六岁时,便学会了结构复杂、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唱,十八般音乐样样精通,成为无锡方圆百里的头牌乐手。22岁那年,华道士因病逝世。临终前,华道士把阿炳叫到床前,含着眼泪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了他。原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师傅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阿炳听后,如五雷轰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父亲逝世后的那段日子,阿炳既矛盾又痛苦地生活着,借酒消愁,放浪形骸,纵情声色,挥霍无度。渐渐地,阿炳生活消沉,与一帮“混混”混在一起,终日出没于烟花柳巷,吃喝嫖赌,醉生梦死,消磨人生。后来,阿炳因逛窑子而感染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被逐出雷尊殿,流落街头,卖唱为生。食不果腹,颠沛流离。与一位寡妇相依为命,苦度残生。

无锡郊外有一座山叫惠山,绿树葱茏,古木参天,藤萝密布。山脚下有一眼泉,叫“惠泉”。清丽如镜,甘甜润美。被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泉”。泉边有一座茶亭,叫“惠山亭“。每当月明如水的夜晚,在街头劳累奔波了一天,又冷又饿的阿炳,在寡妇董彩娣的引领下,来到茶亭歇息。眼前是茫茫无边的黑暗,耳畔是淙淙不息的泉声。回想自己苦难的一生,阿炳不禁心潮起伏,操起手中的二胡,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扬婉转的琴声便顺着他的指尖流泻而出,如泣如诉,如歌如咽,苍凉悲愤,委婉流畅。两根细细的琴弦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波涛汹涌,千回百转。听得小鸟平息了歌喉,听得流云停下了脚步,听得星星闭上了眼睛,听得惠泉荡起了轻轻的涟漪,合着琴声翩翩起舞。

从此,无论是阴雨绵绵的春天,还是赤日炎炎的夏日,亦或是金桂飘香的秋天,雪花飘飘的冬季。在无锡街头,你都能看见这样一幅图景。一位衣衫蓝缕的老妇,用一支细细的竹竿牵着一位衣衫蓝缕的瞎子,瞎子面容憔悴,骨瘦如柴,身背琵琶,手里拿着一把二胡,一路吚吚呜呜地拉着,如泣如诉,身后洒下一串凄厉的琴声。引得路人侧耳细听,唏嘘不已。二十多年来,无锡城里的琴声一天也没有断过,迎来了日月,送走了星星。阿炳就这样一遍遍地拉,用生命,用心血,用自己苦难的人生,留下了一首首生命的绝唱。无锡城啊!你为什么如此冷漠,让一代音乐大师,在你的怀抱里,忍饥挨饿,苦度残生?无锡城啊!你又如此幸运,你的每一条街街巷巷,角角落落都浸满了来自天籁般的大师的琴声。

《二泉映月》有多个版本,我都找出一一听过。我无意贬低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但我不得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的演奏,激越高昂,感情真挚,热情奔放,情感饱满,却带有一丝浮躁之气;于红梅的演奏,旋律舒缓,如一位说书艺人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入音乐的美好境界;刘国潼教授的演奏,揉入了作者苦难的身世,对乐曲作出了层层递进的艺术处理,让人听出了一份沧桑,一份悲凉。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阿炳自己的演奏,从他的琴声中,我听出了阿炳苦难的一生,听出了阿炳对黑暗社会,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呐喊与控诉,听出来阿炳对光明的强烈呼唤。那是一支多么锥心刺骨的音乐啊,那是一支深达灵魂深处的天籁之声,那是一支催人泪下百听不厌的天籁之声。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这些天籁般美妙的音乐, 我们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的慧眼识才,是他在阿炳的有生之年,贫病交加之际,从北京千里迢迢地来到无锡,录制了阿炳的六首曲子,才使得《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没有被时光埋没,得以流传后世。听说,当时,连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喜爱这几部作品,把它灌制成磁带,作为珍贵礼品,献给国外来宾,从而使《二泉映月》漂洋过海,成为一部风靡世界的经典作品。

都说言为心声,其实,乐也为心声啊!阿炳一生创作演奏了270多支曲子,被保留下来的只有《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六支,而且,首首都是精品。由于当时受录音条件的限制,一次最多只能录六首曲子。本来,杨教授打算来年春天,再来无锡录制,可惜,时不我待,天不假年,就在杨教授离开无锡10多天后,贫病交加的阿炳,口吐鲜血,与世长辞了,享年57岁。270多支曲子,也随着他的离世,成了后人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世界乐坛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泉映月》也就成了这位杰出民间音乐大师的生命绝响。我常想,在这个世界上,在许多鲜为人知的角落里,有多少民间珍宝没有被人发现,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世人所遗弃,随着某个人的去世而被带进坟墓。阿炳一生,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后来看到的,是他留在良民证上的唯一一张照片。阿炳逝世十多天后,董彩娣也追随他离开了人世。我们应该感谢这位默默无闻的寡妇,是她陪伴了音乐大师二十多年的宝贵时光。相依为命,饱受了人间苦难,世态炎凉。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温暖了音乐大师苦难的人生。她的一生,也是一枚音符,一枚深深嵌入《二泉映月》中跳动的音符。但愿他们在天国能够耳鬓厮磨,相亲相爱,生活无忧,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指挥过无数世界名曲,当他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禁不住泪眼婆娑,情不自禁地跪了下去,说它是一支需要跪着听的音乐。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评选出了全球最受西方人欢迎的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阿炳被誉为中国的贝多芬,《二泉映月》被誉为中国的“命运交响曲”。九泉之下,阿炳也该瞑目了吧!朋友们,当你坐在金色豪华的音乐大厅里,欣赏《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时,你是否想起了作者阿炳?想起了他苦难的一生?你可知道,《二泉映月》记录的不但是作者的苦难身世,其实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奋进史啊!它凄美的旋律里,有黄河的咆哮,有泰山的哭泣;有对黑暗的控诉,有对光明的呼唤啊!

作者|李衍长

公众号|咱们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