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教学重点:

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准备:双响筒若干、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图片展示美丽的草原)

2、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画,你们看画中画的是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草原……

师: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三、歌曲教学

1、播放《牧童之歌》,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1)学生回答:天山

2)介绍天山

师: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2、听范唱

师: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比一比,谁听得更认真!(放歌曲)

3、朗读歌词

(多媒体展示歌词)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下面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读歌词的.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4、用“啦”延长歌曲旋律.

师: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跟老师用“啦”来哼唱歌曲的旋律.

5、轻声哼唱歌曲.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 (琴伴奏慢)

6、解决附点的演唱

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师: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如果学生唱的还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教师可以夸张的模仿学生唱一唱,让他们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8、指导多种方式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师: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在这美丽的草原上,除了小牧童快乐的歌声以外,还会有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一下?(风声、牛羊声、马蹄声、铃铛声)

9、尝试各种处理方案

师:天山的小牧童骑的是马,我们学过的哪种乐器可以模仿马蹄的声音?(学生选择乐器双响筒)

师:(找学生试敲)敲得怎么样?找几个敲得好得演奏.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要让我们的歌曲更欢快,还可以怎么做呢?

(没有拿到乐器的跟着老师一起做骑马的姿势跳舞.)

五、拓展

师:在这草原上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把草原装扮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来欣赏欣赏他们的丰姿吧!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今天,我们去了某地的天山,和那里的小牧童共唱了欢乐的《牧童之歌》,最后让我们一起走上乡间的小路,唱起快乐的歌儿吧!

学生在《乡间小路》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课节名称:学唱《牧童之歌》

课时:1节课,共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附点的含义和作用,学会在唱歌中运用附点。

2.了解牧童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掌握节奏和音调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内容:

1.附点的含义和作用。

2.牧童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3.正确的唱歌姿势、掌握节奏和音调。

难点内容:

1.如何正确地运用附点。

2.如何准确地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新知

1. 教师播放一段附点较多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听到的附点并解释其作用。

2. 教师介绍牧童的生活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

step2:学唱歌曲

1. 教师演唱歌曲一遍,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唱。

3. 教师强调节奏和音调,让学生重点把握。

4. 教师让学生自己练唱歌曲,然后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好。

step3:巩固新知

1. 教师让学生再次听一遍歌曲,让他们感受附点的作用。

2.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教师让学生自己创作一段新歌曲,并加入附点。

step4:作业布置

1. 学生在家里练唱《牧童之歌》。

2. 学生写一篇有关牧童生活和文化的文章。

板书设计:

1. 附点的含义和作用。

2. 牧童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3. 正确的唱歌姿势、掌握节奏和音调。

4. 学唱《牧童之歌》。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是一首描述广袤草原上牧羊人日常生活的民谣。它教会我们勤劳节约,把握生活的精彩,体会自然风光的美好。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在课堂中用“牧童之歌”来让学生深入体会自然的美好,并唤醒他们的艺术灵感。

一、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电子版《牧童之歌》歌词、乐谱,学生能够掌握的乐器。

2.设计活动:学生先听《牧童之歌》,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

二、歌曲解读

1.学生分组讨论歌曲内容,思考歌中所描述的牧羊人的生活,以及牧羊人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诗意,并分析歌中所描述的自然美景。

三、演奏活动

1.学生根据乐谱仔细学习各个乐器的演奏技巧,并练习好每个乐器的声部。

2.组织学生合奏,让他们演奏出《牧童之歌》,把歌曲中牧羊人活动的精彩表现出来。

四、总结

1.本课时通过欣赏、讨论和演奏《牧童之歌》,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唤起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认知和理解。

2.学生可以在演奏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培养艺术灵感,坚定热爱自然的信念。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