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名曲阿炳_二胡啊炳

说起瞎子阿炳,我想,但凡是华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的;人们不单知道旧中国有个会拉二胡、会弹琵琶、会说唱的阿炳,更为熟悉的是他的《二泉映月》那首二胡曲。阿炳用心灵和生命谱写出这样一首命运交响曲,一首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著名民族乐曲。阿炳一生凄惨苦痛,一出生就是被人看不起的私生子,有母不能见,有父不能认,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和凄苦。他生长在一个军阀混战,战火纷飞,日寇入侵,家国遭难,物价飞漲,民不聊生的时代,他对人生的感慨,对黑暗的抗争,对未来的向往,全都表现在这首乐曲之中了。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以一声长长的叹息开头,仿佛在向人们倾诉,诉说着旧社会穷人的悲惨命运,诉说着穷人在黑暗社会里受尽的欺凌和侮辱,那种悲愤的呼喊,那种无可奈何的哀叹,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一声接一声的传来,摄人肺腑、撼人心魄;乐曲最后,以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舒展柔和的旋律将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强烈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当我听到这首二胡曲时,脑海里往往会出现一个穿着灰布旧长衫,戴着圆圆墨镜,在街边小巷,一边拉着二胡,一边缓缓前行的卖艺人,望着他那瘦弱佝偻的背影,心里头总是免不了涌出一种带着深深的怜悯和由衷的敬仰之情。

就是这个穷困潦倒得如同叫花子般的民间艺人,拉出的二胡竟然打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而且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著名民族乐曲,被西方音乐评论家称为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著名的日本指挥家、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终身指挥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的感叹,“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也许只有不平常的人,才可能创作出不平凡的音乐。

我曾聆听过国内好几位二胡演奏家用不同版本演奏的《二泉映月》,虽然他们的二胡比阿炳录音时借来的破旧二胡的价值要高出千百倍,虽然他们娴熟的演奏技巧也许并不在阿炳之下,但仔细听下来,他们终究拉不出阿炳原版那样的细腻深刻、刚柔相济,那样的打动人心,使人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效果来;那种面对黑暗社会既无助又无奈的叹息,那种饱含辛酸的内心倾诉,那种悲愤填膺的嘶喊呼号,那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憧憬渴望……我想,他们永远也拉不出来,这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不是瞎子阿炳,他们没有像阿炳那样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没有经历阿炳那非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深重苦难,没有亲身经历,只是模仿,怎么可以拉出那种原汁的韵味来呢?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尽管阿炳的《二泉映月》响誉世界乐坛,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赏。但人们对于阿炳的人品仍有着种种不同的争议和看法,关于他吸食鸦片,关于他双目失明的原因(是因眼病还是梅毒所致),关于他的死(是肺病吐血还是上吊自杀)等等。但纵观他的一生,确有其耿直不阿、颇有骨气的一面。除了拉琴、弹琵琶外,他常用说唱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揭露地方豪绅权贵的丑事,用说唱表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抗日爱国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才艺行街卖艺维持生计,挣得养家糊口的几个钱,虽然贫穷,为人处事却正直刚强,光明磊落。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无锡那里有阿炳的纪念馆,总想去看一看。今年清明时节,我外出旅游来到无锡,特地专程拜访了阿炳这位音乐大师的故居。

阿炳的故居位于旧城区中心的崇安寺旁,崇安寺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原先是块清净的佛教圣地,现在已发展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成了休闲娱乐、吃喝游玩、购物逛街的好去处,与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颇为相似。让人难以想像的是,穷困潦倒、坎坷一生的阿炳,他那贫病交加居住的清冷破旧房子,如今竟然处在门庭若市、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之中,反差之大太不合逻辑,也太不合情调了。如此不协调的场景,怎么居然会并存在一起?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难道是为了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参观者在此见证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感受阿炳苦难一生的同时,再亲历现代无锡人的幸福生活……也许是这样吧。想来,如此安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人真有灵魂,阿炳的在天之灵能够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见到他所梦寐以求、所渴望憧憬的美好生话,如今已经在此实现,他一定然会感到非常舒心和无比欣慰的。

阿炳的故居的左侧,保存着原无锡县图书馆,门前竖立着一尊衣衫烂缕的穷艺人坐在石头上埋着头忘情地拉胡琴的雕像,广场上轻声地播放着《二泉映月》的乐曲,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伴随在耳边,我踱步望去,前面出现青瓦白墙的围墙,相连的大门上,镌刻着李岚清题写的《阿炳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进入堂内,正面是一座阿炳年轻时((失明之前)的半身瓷像,道士装束,风度翩翩、英气逼人,随后是介绍兴阿炳生平的图片文字。这里还展示着阿炳录音时用过的二胡和琵琶(仿制品),以及录制阿炳拉《二泉映月》时的钢丝录音机。走进入阿炳居住的地方,房间位于雷尊殿道馆最东面,一间小平房,面积不到 20平方米,斑驳发黑的墙壁,昏暗的屋内完整地保存着阿炳生前用过的旧竹板床、颜色灰暗的旧蚊帐、破旧的长布衫,以及破烂不堪的零星家具和器皿,其破败贫寒的景象看了让人一阵心酸,一阵凄凉。

我在这间如同贫民窟的房间里缓慢地浏览着,想象着当年阿炳就是在这所房间里贫病交加地生活,每天从这里走出去,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地上街卖艺为生。阿炳的一生贫贱而悲惨,3岁丧母,23岁丧父,35岁双目失明,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他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尝尽了世态炎凉,在重重磨难中痛苦挣扎前行,最终创作出震惊中外的传世音乐作品。

在离开阿炳的故居时,我记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二泉映月》以它不可征服的魅力,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赏。从来没有一首中国民族乐曲,能像《二泉映月》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也从来没有一首民族乐曲,能像《二泉映月》为世界各国音乐家奉为经典,演绎成各种音乐形式来表演。《二泉映月》穿越每个时空,成为人类心灵的歌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