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各位朋友好,我叫石头,来自云南丽江的一个小山村,我是彝族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彝族小闷笛和其他同系列乐器

图片

小闷笛是世界上最为细小的袖珍型乐器之一,也是彝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竹管双簧类吹奏乐。管身长不过七厘米,吹出的曲调如泣如诉,被彝家人民誉为会说话的乐器,也被誉为“东方魔笛”。

图片

这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大理巍山南涧的彝族小闷笛。

这小闷笛比较有意思的是,它的哨片不是用竹子、也不是用芦苇,而用虫蛹,在那个茶树上采下来的虫蛹,把它磨成哨片做成的。

图片

注:每年一月份,蓑蛾虫为了躲避山鸟袭击和冬寒,在矮小的树丛上吐织虫壳,把自己封闭虫壳里。夏天,虫茧就变成蓑蛾飞走,留下的虫壳就成为做小闷笛哨子的材料。

彝族小闷笛有单管的有双管的,而且孔都不一样。

普竹笛子_竹笛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

单管:正面有3个孔,背面还有一个孔。

普竹笛子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竹笛

双管:正面各有6个孔,背面还各有一个孔。

普竹笛子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竹笛

此外,这是云南永胜水田人的闷笛,竹子做的,有点方的孔。

普竹笛子_竹笛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

这是传说中的羌笛——羌族的古老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它,羌笛是双管,跟最初我们介绍的双管彝族小闷笛有点类似。

它正面也是各有6个孔,但背面是没有孔的,彝族双管小闷笛背面则各多了一个孔。

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普竹笛子_竹笛

水田人闷笛:一整根竹子,不可拆(前)

羌族羌笛:双管、竹哨片、可拆(后)

它的长度比彝族小闷笛长,声音有种平缓的感觉,羌笛哨片用竹做成,跟笛身并非一体,可以拆卸另存。但是彝族小闷笛,就是一整根的竹子。

竹笛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普竹笛子

普竹笛子_竹笛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

回族“咪咪”

同系列吹管乐器,回族的“咪咪”,它是单管,正面6孔,背面无孔的,哨片跟羌笛一样可以拆开。但比起羌笛,彝族小闷笛,“咪咪”的的声音又缓了很多。

我自己的感觉是:海拔越低,乐器的声音越缓和。山地民族的笛子声就比较高亢,然后越到平原或者盆地,它的声音就越缓和。

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竹笛_普竹笛子

本期介绍5种乐器,从左到右分别是:

水田人闷笛:一整根竹子,不可拆

彝族小闷笛:单管、双管、虫蛹哨片、不可拆

羌族羌笛:双管、竹哨片、可拆

回族咪咪:单管、竹哨片、可拆

这一系列的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把哨片要含在嘴里,用嘴把它包好才能吹。

回到彝族小闷笛上,我们彝族在吹小闷笛时会说:“给它喝一点酒”,这是因为如果你长时间不吹(虫蛹)哨片的话,它会干,喝点酒是为了润这个哨片,有潮湿度,一吹就响。

在民间,还流传着彝族小闷笛击退了洪水,保护了彝族人的故事,所以彝族人对小闷笛是有一种感恩之心的。

竹笛_普竹笛子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

注:在彝族作者基默热阔所写的《闷笛泪》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记述:“白胡子长者摆出长者的姿态说:是啊普啊波(注:彝族圣祖的名字)子孙的人们,你们听我说,我们彝家的命是闷笛救下来的,在天下发洪水那年,水淹到了纳乌山的半山腰,眼看着大水就要把我们彝家吞没了,是我们的远祖用闷笛吹退了大水,我们彝家才得传宗接代到今天。”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彝族小闷笛还分公笛和母笛。一般来说,形制很短然后声音很高亢的就是公笛,形制稍微长,声音更平滑低沉的叫做母笛。

在民间,这也是彝族男女谈恋爱用的笛子。和口弦一样,都可以用来传情。过去在山上放牧的时候,彝族男女都会吹这个东西来传递爱的信号,它是特别有故事,有情感的一个乐器。

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普竹笛子_竹笛

讲者|石头

竹笛_竹笛子的制作方法_普竹笛子

石头,一个父亲的儿子,两个孩子的父亲。

彝族,云南西南之南著名彝族毕摩勒俄阿则第十二代。

这是真的,别的有很多标签,都是别人给的,与我无关:一流屠夫、二流摄影师、三流音乐人,徒手十年间收集拍摄世界各地各民族口簧琴和传统乐器近千种,17年作品参加西班牙世界口弦艺术展,同年参加湖北省世界口弦艺术展,西藏印迹乐团成员,口弦作品被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口簧琴艺术博物馆收藏。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