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调》乐曲赏析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汉族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族民歌

《紫竹调》乐曲赏析

乐曲一般以六个乐句为一乐段,调式有规律地进行转换,旋律柔美流利。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一对小儿女两情相悦的情景,富有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民乐中不仅有二胡、古筝、笛子版的《紫竹调》,还有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抒情、悠扬、委婉的汉族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

《紫竹调》乐曲起源

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紫竹调最初在沪剧“同场戏” 《双脱花》 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员在演唱时,双手摇曳做滤豆浆的动作。这过滤豆浆的布兜时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这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调”了。它原是一首具有山清水秀、鱼米盛产地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它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富有江南地区汉族劳动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

《紫竹调》演唱技巧

江南的清丽孕育了紫竹调浓浓的吴地韵味

江南的清丽孕育了紫竹调浓浓的吴地韵味

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汉族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紫竹调也是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但在第三句(转的部位)前有两个五字“垛句”,这就是所谓“转前加垛”,第四句是一个重复句,这是许多民歌小调中加强结束感所常有的。

紫竹调通常用于叙事、抒情、交流思想等场合,可用独唱、对唱的形式,女声独唱犹为适宜,唱正调(c或d),男声唱反调(f或g),但较少运用。

《紫竹调》笛子曲谱《紫竹调》歌词

民歌小调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同一首歌版

一根紫竹直苗苗, 送也吾郎做管箫。

箫儿对着口, 口儿对着箫, 箫中吹出鲜花调。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问郎君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小小鲤鱼粉红鳃, 上江游到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 头摇尾巴摆,

我手执钓杆钓将起来. 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我个小乖乖, 清水游去混水里来。

彭柯版

踏遍山间我采槟榔 愿闻一路扑鼻香

亲手摘一串 阿妹尝一尝 就像妹妹你来为我洗衣裳

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阿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真真花香浮脸庞

一路清脆鸟儿唱 谁为我做饭为我洗衣裳 也让哥哥我来为你采槟榔

小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小妹妹呀哥心是否远千丈 阳光明媚喜洋洋

阿哥阿妹齐欢唱 我来采槟榔你来洗衣裳 恩恩爱爱神仙也向往

阿妹妹呀哥哥有话对你讲 阿妹妹呀妹心我愿来牵肠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欣赏《炎黄风情

绚丽多彩《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欣赏

作曲家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1991年10月13日由王钧时指挥天津交响乐团首演。这部由六个组曲组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以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西方管弦乐色彩,展示了一幅幅汉族人民的生活图景。自1991年首演以来,通过国内外乐团在世界各地的频繁演出,使《炎黄风情》成为近年来在海内外演出率最高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从1995年起,经教育部审定,《炎黄风情》陆续进入中国大陆各地中小学的音乐课本,成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教材。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

以下是作曲家鲍元恺先生对乐曲所做简要介绍,二十四幅民歌主题重彩工笔画由李志强、李志国为《炎黄风情》绘制。

视频: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

指挥:汤沐海

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一) 燕赵故事

1.小白菜

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我在童年听到的第一首民歌------一首流传久远的歌,它表现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遭受继母虐待的悲惨境遇,和他对生母的依依怀念之情。我以这首民歌的凄婉旋律为基础,用弦乐刻划主人公对往日温暖亲情的眷恋,以及为母亲送葬情景的回忆。中间部分的旋律是我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音调重新创作的,其中有哀伤的呜咽,无奈的叹息,也有短暂的憧憬。当旋律重新回到《小白菜》时,小提琴以充满幻想的空灵音响把人们带到了这苦命孩子寄希望于天国的依稀梦境之中。

2. 小放牛

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一首农村歌舞曲,曾被编成京剧和昆曲短剧而流传全国。

清晨, 阳光明媚,清风拂煦,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悠然自得地走出村口。路上,一位美丽的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则以“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一连串问题请村姑回答,作为指路的条件。 聪明的村姑有问必答,一一应对,二人边唱边对, 一派欢乐气氛。乐曲以音色对置的手法表现一问一答的诙谐情趣,最后以乐队的全奏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3. 茉莉花

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中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各省几乎都有旋律、歌词各不相同的《茉莉花》长期流传。我选取了我的祖籍河北沧州地区的《茉莉花》的旋律。这是一首优雅细腻,精致委婉的歌曲,表现了少女以茉莉花自喻,对美好爱情充满幻想的烂漫情怀。由小提琴、中提琴先后演奏的《茉莉花》旋律,时而恬淡宁静,时而含情脉脉,时而以不协和和弦表现少女偶上心头的一缕愁绪。当另一旋律与《茉莉花》重唱时,则象是一首爱的颂歌。然后,音乐转入沉思,又在结尾时凭添一丝迷惑。

4. 对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

“春季里来什么花儿开?春季里开的是迎春花 ……” 对句歌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而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则是对句歌中常见的内容。这首乐曲的主题采用的是河北沧州地区的《对花》,中部则是另一首沧州民歌《放风筝》的旋律。

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出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一连串喋喋不休的反复音调象是场外熙熙攘攘的助威呼喊,把对歌场闹翻了天。中部插入的慢板则是手执竹板击节入场的女子表演“落子”(莲花落)的舞蹈场面。

(二) 云岭素描

1.小河淌水

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

乐曲以原曲歌词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丁冬音响模拟小河流水。在这样的背景上,恬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後唱出这柔美动人的旋律。当旋律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之歌推向高潮。

2. 放马山歌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

“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二月放马百草发,小马吃草顺山爬……”这首流传全国的云南民歌, 表现了放马人豪爽的性格。乐曲中使用打击乐器和小提琴的滑奏模拟马铃、马蹄、马鞭声和放马人的吆喝声。中部以《赶马调》的悠闲舒缓节奏和甜美平稳旋律刻划放马人途中的休息情景。

3. 雨不洒花花不红

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这首云南情歌歌词一语双关,言简意赅;旋律调式独特,婉转动人, 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乐曲以象征雨滴的三连音音型贯穿全曲,先后用大管、单簧管加短笛以及弦乐木管的交替演奏这优美迷人的旋律。

4. 猜调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三) 黄土悲欢

1.女娃担水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乐曲的主题是一首反映旧时代农村女子苦难生活的陕北民歌。全曲采用传统的变奏曲体裁,从多侧面揭示苦难中的女子的内心世界。主题和最初的两个变奏凄楚悲凉,第三变奏刻划了主人惆怅不安的心理活动,第五变奏表现了她试图同悲惨命运抗争的蠕动,最后一个变奏又回到悲凉的主题,而且变得更加孱弱纤细--------苦难是难以摆脱的。

2. 夫妻逗趣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说你呀,邋遢呀,真邋一得遢呀,头上的金丝呦乱呀如麻呀,娃他妈!”这首对唱描绘了一对夫妻相互取笑的嬉戏场面。三弦和板胡象徵一对嬉戏中的夫妻。钢琴的不协和音和小堂锣的滑稽音色强化了乐曲的喜剧色彩,半音调性对置和节拍错位更使乐曲充满幽默感。

3. 走绛州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首歌流行于陕西和山西,表现了主人公肩挑扁担口唱歌谣步履轻快地向绛州进发的愉快心情。板胡的旋律轻松愉快,小提琴的固定音型好象扁担上下忽闪的弹性动作,展现了一幅优美的乡间画面。

4. 兰花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兰花花》是一首产生于陕北流传于全国的叙事歌曲。歌曲强烈控诉了旧时代包办婚姻对自由爱情的摧残,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追求幸福婚姻的青年女子兰花花。然而,在封建社会,她不可避免地要以生命为代价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乐曲的第一部分以柔美的双簧管和热情的大提琴表现兰花花和她的情人充满幻想的甜蜜爱情。中段以铜管的强暴威严和弦乐的悲恸哭诉象征兰花花的抗争和愤怒,定音鼓和大锣的哀鸣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乐曲结尾,定音鼓沉闷地奏出主题,留下了最后的微弱呼唤。

(四) 巴蜀山歌

1.槐花几时开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巴山蜀水,培育了四川人勤劳、爽朗而富于幽默感的性格。这首词曲并茂的《槐花几时开》是一曲典型的四川山歌。歌词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其旋律也十分别致,从全曲最高音起,每句歌词拆为两个乐节,并加入四川山歌特有的衬字,起伏婉转,扣人心弦。

乐曲由双簧管、圆号、弦乐、长笛和英国管先後演奏这首山歌的优美旋律。 和声以另一调性做背景衬托,描绘了一个远景近景既分离又相合的山村画面。

2. 黄杨扁担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一首四川秀山花灯调,表现了小伙子挑担到酉州送米,却兴致勃勃地观察酉州姑娘梳头打扮的情景。歌词俏皮风趣,四川民歌特有的衬词更增添了歌词的幽默感:“黄杨扁担软溜溜哇(姐里哈里呀),挑一担白米下酉州哇(姐呀姐呀) 下酉州哇(哥里哈里呀)。”

乐曲以强劲的全奏刻划小夥子彪悍的形象,中段以一首山歌的二重唱表现年轻挑夫休息时悠然自得的神态。

3. 绣荷包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表现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兴奋与羞涩心态。荷包是男人系于腰间用以装钱和零星物品的布袋,女子常以荷包赠与情人作为定情物。民歌中《绣荷包》以四川、山西和云南的三首流传最广。

乐曲从弦乐四重奏开始,然後转为木管,间以竖琴的装饰性滑奏和长笛的华彩乐句,宛若姑娘手中的飞针走线。

4.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一首爽朗明快的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手中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 乐队全奏贯穿全曲,铜管乐器粗野的呐喊,弦乐从压抑到爆发的转接,以及定音鼓的狂燥敲击, 表现了雄性勃发的阳刚之气。

(五) 江南雨丝

1.无锡景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以锡山、惠山和太湖闻名于世的江南名城无锡,历来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之源。以无锡为题的名曲,一是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是这首江南小调《无锡景》:“天下第二泉,惠山脚半边,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锡山相对惠泉山,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佛店。”这首管弦乐曲以清秀的木管音色和朦胧的弦乐音色描绘了无锡秀美迷人的湖光山色。

2. 杨柳青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扬州小调。“杨柳青”是原歌中的衬词,并无特别含义。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 乐曲采用弦乐拨奏, 从两个声部开始,逐步转入全部弦乐的拨奏,并以拨奏模拟民间打击乐的锣鼓节奏,突出了乐曲的欢快气氛和俏皮性格。

3. 拔根芦柴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是一首江都县的秧田歌,“拔根芦柴花”系原曲衬句。“白米饭好吃要把秧来栽,鲜鱼汤好喝要把网来拈……”乐曲以钢琴和长笛先后演奏这首秧田歌的轻快旋律,弦乐拨奏和清脆的板鼓伴奏之,勾画了一幅秀美的江南图景。

4. 紫竹调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这原是一首流行於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著口,口儿对著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

(六) 太行春秋

1.走西口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走西口》讲述的是过去年代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背井,西渡黄河口出外谋生的故事,流行于山西、陕西的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曲调却有很大差异。这里所采用的是山西小调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著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落错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里有缠绵悱恻的喃喃私语,更有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2. 闹元宵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正月十五闹元宵,太原城里好热闹,这一边灯耍龙摆尾,那一边秧歌扭得好。”这是一首欢腾热烈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元宵节之夜人们兴高采烈的心情。乐曲以铜管的引子和唢呐的曲调把人们带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晚会气氛之中。当人们沉浸在节日之夜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一曲深情的《绣荷包》缓缓流入人们心田:“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吹动杨呀杨柳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心境。

3. 爬山调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爬山调流行于山西河曲和内蒙古武川一带,亦称山曲。它同陕北的信天游在结构上十分相近,都是散板式的上下句结构。内容亦以爱情题材为主,乐曲由两首爬山调联合而成。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山村男女青年以山曲表达心声的情景。

4. 看秧歌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秧歌是北方农村流行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民间歌舞,山西的秧歌以晋中地区的祁太秧歌最为著称。祁太秧歌产生在祁县、太谷,以叙事歌曲和短剧为主。这一首《看秧歌》本身就是一首秧歌曲,描述了一对姐妹结伴到邻村看秧歌,一路上趣事层出的情景。乐曲突出了秧歌的打击乐音响,以北方特有的火爆气氛把音乐推向高潮。

鲍元恺 玉山日出台湾音画第一乐章 孙莹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台湾音画》全部音频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台湾音画

鲍元恺

《台湾音画》完成于1999年,2000年2月27日由美国指挥家梅哲(Henry Mazer)指挥台北爱乐管弦乐团首演。2002年由陈澄雄指挥台湾交响乐团在台湾巡演。

这部由《玉山日出》《安平怀古》《宜兰童谣》《恒春乡愁》《泰雅情歌》《鹿港庙会》《龙山晚钟》《山地节日》八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描绘了台湾的民风民情,展现了台湾的乡土乡音,表达了我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台湾音画》是一部原创同改编相结合,抒情同状景相结合,本土化同国际化相结合的交响乐作品。依照传统的交响曲结构,全曲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二乐章,壮美恢弘的慢板,从状景到怀古,为第一部分“起”;

第三、四、五、六乐章,依快——慢——快三部结构组成的以台湾民间音乐为基调的风俗性乐曲,为第二部分“承”;

第七乐章,静谧安详的慢板,为第三部分“转”;

第八乐章,粗犷豪放的快板,终曲,为第四部分“合”。

愿这部作品带着宝岛特有的湿润与温暖,走出台湾文化固有的的悲情意识,以乐观的胸怀为这个正在迅速逝去的时代留下美好壮丽的画影,用温馨的旋律为经过岁月沉淀的未来留下语言无法表达的刻骨记忆与深切眷恋。

第一乐章玉山日出

巍峨壮美的玉山,海拔3952公尺,是东北亚最高峰。1996年2月,我在这里体验了巍峨群山间如梦如幻的神奇日出景观,感受了恢弘山水与万千气象的壮丽自然之美,以及由此而生的崇高人性之美。

弦乐从低音区开始层层递进,如浓密的积云逐渐显出轮廓,如模糊的山影逐渐露出霞光。双簧管和长笛的悠长旋律如云缝中的光亮逐渐现出玉山主峰的积雪。终于,圆圆的太阳冲出了山峦和积云的重围,刹那间,蓝天白云现出了澄洁的本色,远山近水披上了灿烂的金纱。管弦乐的斑斓色彩和壮阔音响,倾诉着面对天地造化那如痴如醉的独特情感体验。

第二乐章 安平怀古

安平古堡为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期所建。1662年,郑成功率军逼荷兰人投降,接收该城,更名“安平”。城堡里矗立着郑成功面朝大海,壮怀激烈的威武铜像。历经血雨腥风的残垒断垣,盘根错节的斑驳古榕依然枝叶茂密,奋然向上。

来自郑成功的家乡南管《梅花操》那清远冷傲的旋律,成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仰慕崇敬之情的主调。我从《梅花操》里抽取三个音,以不同力度的不断反复贯穿在这首恢弘与悠远交织的乐曲里。乐曲结尾,激越亢奋的震天鼓角酣畅淋漓地折射着三百多年前安平沙场的剑影刀光,悠长气息的宽广旋律延绵不断地展示着三百年后人们瞻仰开山英雄那充满崇高感的深切敬意。

第三乐章 宜兰童谣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丢丢铜”是闽南语的像声词,模拟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这首歌展现了当年火车通到宜兰,孩子们迎接火车的的欢快心情。“丢丢铜”的像声词被当做无确切含义的诙谐衬字保存下来。

我用《丢丢铜》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童谣《天乌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宜兰童谣》: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它们合著那灵逸跃动的节奏和轻快爽朗的旋律,绘声绘色地进入了这首洋溢着生机与童趣的管弦乐曲。

第四乐章恒春乡愁

恒春半岛在台湾的南端。三百多年前,清军从福建渡海到这里安营扎寨屯兵习武,闽南人客家人到这里垦荒种田传宗接代。那一次大规模移民,在民间称为“唐山过台湾”。这些背井离乡的士兵和农民时常站在半岛南端,隔海遥望故土,回顾先辈冒死渡海的艰辛历程,抒发后人怀念家园的苍凉思绪。脍炙人口的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就是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产生的一首思乡曲。

我以《思想起》凄美旋律的音程倒影和节奏扩展为主题,创作了深沉伤感的卡农式乐段作为引子,以《思想起》主题多层次对位声部的交错完成了这首如泣如诉的弦乐合奏《恒春乡愁》。

第五乐章 泰雅情歌

泰雅族(Atayal),是台湾原住民中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族,男善狩猎、女善纺织。泰雅青年男女是自由恋爱择偶。泰雅男子往往以吹奏“鲁布“(口弦)向女子表示爱慕,女子如愿相许,则接过口弦回奏一曲。由此,双方便用唱情歌的方式谈情说爱,深化日渐浓烈的感情。

由木管、弦乐和竖琴演奏的这首《泰雅情歌》清新淡雅,柔情似水。我借用印象派音乐始祖德彪西五度叠置的朦胧和弦描绘泰雅人居住地的山野景色。在迷人的夜色下,纤细的独奏小提琴和浑厚的长笛低音区相互缠绵,象是情人幽会时羞答答的窃窃私语。

第六乐章 鹿港庙会

鹿港天后宫是是台湾400多座妈祖庙之冠,是台湾唯一奉祀湄洲祖庙开基圣母神像的庙宇。天后宫的主人,慈眉善目的妈祖,传说原是宋初湄州女林默娘。她一生为渔民消灾驱邪,羽化升天之后被封为天妃、天后、圣母,成了全世界华人心目中共同的海上保护神。

我在天后宫门口,听到了由唢呐、锣鼓组成的“北管”武场和由月琴、琵琶、笛箫组成的“歌仔戏”文场。从北管乐队听到的曲牌和锣鼓经,成了我创作这首《鹿港庙会》的快板部分的主要素材: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号叠奏的高亢吹腔,模拟着迎神的唢呐;由铜管和锣鼓轮替的的火爆节奏,把节日的喜庆一层层推到高潮。慢板部分的旋律来自歌仔戏乐队的一首小曲,名叫《农村酒歌》。

第七乐章 龙山晚钟

鹿港龙山寺是台湾最早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寺庙。我曾和来自台湾各地的作曲研习营学员们一起,随着一拨拨香客烧香跪拜,祈求福慧双至,国泰民安,两岸和平。祈拜之后,大家在佛殿前留下了这一届作曲研习营的两岸师生“全家福”合影。

愿这首乐曲能够以它澄澈淡雅的旋律滋润众生的安详心田,以它肃穆庄严的音响展示佛陀的悲悯胸怀,为繁华浮躁的迷乱尘世荡涤阴暗,提升智慧,普及仁爱,推广善行,让世界的每一位过客都能福慧圆满地生活在佛光普照的日月山水之间。

第八乐章 达邦节日(山地节日)

2月15日,是台湾邹族原住民祭典的日子。1996年的这一天,我在阿里山

的达邦社同那里的邹族同胞共度了这个在邹语中称为“玛雅斯比”(mayasvi)的传统节日。

迎神仪式结束,红仕们围在大树旁,敬慕地合唱祭典歌曲。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静听这肃穆的圣歌从达邦飞向崇山峻岭,传到人间天上。当我以自己的歌喉和身躯加入到与邹族男女和观光客人同歌同舞的行列,当我同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一起在篝火旁通宵达旦地狂欢狂饮的时候,一种从纷争世界的挤压中逃逸,从凡尘俗务的牢笼里释放的超脱感倏然而至。我在《达邦节日》中,我把这难得的逸兴豪情用管弦乐的张狂音响一泄而尽。

高山青

《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在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时,以邓禹平的歌词为依据创作的一首歌曲。它的前一乐段是张彻的原创,后一个乐段是一首阿美族民歌。

我的这首管弦乐改编曲最初是为台湾指挥陈澄雄先生演出我的《炎黄风情》在谢幕时表明其台湾身份而作。乐曲以长笛双簧管展现婀娜多姿的“美如水”原住民姑娘,以法国号的连续半音转调展现彪悍雄劲的“壮如山”原住民青年。《台湾音画》完成后,这首豪情淋漓短小欢快的短曲,成为《台湾音画》的专用返场曲。在两岸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的演出中,也常常成为音乐会上热烈的独立插曲。

故乡的原风景笛谱_怎么看笛谱_故乡的原风景笛谱

鲍元恺(1944—),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73年起在天津音乐学院工作。现任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先后获国务院颁发的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和文化部颁发的第七届优秀音乐教育奖。音乐作品代表作有:交响组曲《炎黄风情》《台湾音画》,交响曲《人民的儿子》《烽火素描》《京剧》,童声合唱组曲《四季》、《景颇童谣》等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