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姑苏行》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受到旋律婉转的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持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2、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和典型的器乐曲。2.正确认识笛子并识别其音色。3.识记姑苏行部分旋律。4.了解《姑苏行》的音乐特点。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姑苏行》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正确分不同的乐器演奏的特点和音色的区分。4、 教学过程1.图片导课(寒山寺)---诗《枫桥夜泊》---欣赏歌曲《涛声依旧》;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等资料,并作简单介绍,接着我联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使学生思考为什么苏州会被誉为天堂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苏州的文化,随后课件出示本课课题“姑苏行“以及古镇小巷、苏州美食、苏州园林、民间服饰、刺绣年画等等图片,师生边看边讨论,共同感受苏州的秀美、古朴。

2.让学生聆听《姑苏行》音乐,思考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曲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作者简介,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 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国演出。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3.分段赏析《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一一快(B)一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

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同时,要求气思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1)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2)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3)B段,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方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宣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4)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

4.整体感知播放《姑苏行》,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结合音乐速度、万度源节奏的变清动化表达音乐。《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5、 教学小结无论你是笛子爱好者还是音乐初识者,《姑苏行》都是一扇通往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大门。拿起笛子,跟着音符行走于姑苏城内,你会发现,原来音乐也可以成为最生动的历史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份属于江南的独特韵味。学科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