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原来是弹钢琴的,基本上扎在古典音乐里,所以来分享一点经验之谈:)

莫扎特的曲子有个显著特点:快乐。并且一段旋律会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大部分曲目听起来声部不多,即听起来简单。所以被称为“孩子式的喜悦,孩子式的忧愁”。

贝多芬早期作品。。。没有显著特点。年轻的路德维西有才华,但是迷茫,多是模仿前人。人生遭遇变故后曲子就突然有了灵魂,后期的作品无论是表现什么主题,都有挥之不去的恢弘大气之感,他最知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巴赫他老人家简直就是规则的代名词。作什么绝对像什么,曲式规整。其中我比较熟的是平均律,分为前奏曲和赋格,其中赋格格式要求更严格。必有主旋律,主旋律必在不同声部多次重复,和莫扎特重复的区别是巴赫的较短,并且巴赫基本只重复主题,莫扎特是回旋重复整段。

肖邦浪漫多情,即使练习曲也感情满溢。写爱情的柔情似水,写爱国的激扬慷慨。并且如非必要,不会故意炫技。

然后是不炫技不苏湖星小王子李斯特,这位逮着机会就要炫技,逮不着机会创造机会也要炫技。曲风基本上偏优美华丽,让人又觉得好听又觉得好难好难自己永远也学不会。。同理可得帕格尼尼大神。

但是李斯特不是最丧心病狂的一位,至少他的炫技还在大部分女性手指长度范围之内。俄国有位拉赫马尼诺夫,技巧要求超然,分分钟让练他曲子的小白们想neng死自己【颤抖吧人类!】而且。。。→_→不太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所以,【不】好听【。】又难到人神共愤的曲子八成是他的。【拉赫大大对不起!】其实拉赫在古典音乐界评价很高的,是我没有欣赏的眼光TAT

德彪西的曲子多梦幻,西贝柳斯感情有节制,舒伯特的器乐怎么听怎么像歌曲,车尔尼是个注重基础的好好先生,勃拉姆斯好温油啊好温油,柴可夫斯基典雅而充满故事。。。

太多了太多了,一时只想起来这些XD

其实古典主义时期的都看重曲式,多少都会有旋律的重复,感情相对内敛,浪漫主义时期的喜欢炫技,情感丰沛。时期之间的就二者兼具。后面的时期我就不熟了。。。

另外,中国的钢琴曲特别有中国味,很好认(个人非常喜欢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俄国作曲家就有“俄国味”,可是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Orz

其实这些东西都要建立在多听多体验的基础上,毫无基础的童鞋恐怕连我这篇专业性约等于零的科普【?】文都不能全懂。古典音乐领域真的不存在速成这回事。

不过如果是为了追女仔装高大上。。。推荐猛补比较热门的作曲家的热门作品,比如莫扎特k545,肖邦夜曲,贝多芬命运(《献给爱丽丝》也是贝大神写的),李斯特《钟》,与小提琴有关的《钟》,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歌剧,胡桃夹子,唐璜,蝴蝶夫人,图兰朵(同搜《茉莉花》),魔笛,拉三,四季,动物组曲,名字里有“匈牙利”或“夜莺”的一众曲子。。。

想想看当小伙伴抱着手机打节奏大师时,你幽幽地说,这是俄国强力集团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普希金的作品写的一部歌剧中的一首插曲,表现的是一位王子变成蜜蜂,为了报仇试图蛰死姑妈的一段剧情,现在的钢琴谱大多是挪威民族作曲家格里格的改编版本,号称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之一。俄国其实有很多很棒的作曲家,比如的获得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的肖斯塔科维奇、写作《春之祭》的斯特拉文斯基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是不是超酷炫超geek超nerd超谢耳朵?

小伙伴表示,不打死你是真爱。

( ̄∇ ̄)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