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炳的三首二胡曲

【摘要】阿炳是中国近代音乐进展史上,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的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本文就阿炳的《听松》、《二泉映月》和《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进行了争论。

【关键词】阿炳 二胡曲 《听松》 《二泉映月》2

浅谈阿炳的三首二胡曲

【摘要】阿炳是中国近代音乐进展史上,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的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本文就阿炳的《听松》、《二泉映月》和《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进行了争论。

【关键词】阿炳 二胡曲 《听松》 《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阿炳一生创作了很多二胡曲,流传下来的只有《听松》、《二泉映月》和《寒春风曲》三首。阿炳留下的这仅有的三首二胡曲,都不能只依据其标题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的去理解。应当结合作者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音乐表现手法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乐曲的真正内涵。

一、《听松》

《听松》作于一九三九年,全曲由三个段落构成,并有引子和尾声。引子中有两个动机,第一个动机(第一小节)象是怒吼,其次个动机(第三、四小节)象是叹息。整个引子苍劲有力,***奔放,心情渐渐高涨。第一段开头,一个深思的动机并加用了颤音反复三次,突然,闯入了洪亮的号角音调。这里阿炳制造性的吸取了一些西洋音乐的因素,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进行具有强力的战斗气息。其次段是乐曲的主要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切分节奏,使人联想到怒吼的松涛,表现出不行阻挡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段在旋律进行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月节内部多用级进,乐节之间用大跳,使每个乐节都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来,旋律起伏跌宕,气概逼人。二是乐句之间紧密融结,闯入重跌,环环相扣。有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奔流不息,表现出一种不行阻挡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三是始终贯穿了第一段中消失的号角音调。开头速度由慢渐快,力度从弱到强。阿炳在这段音乐中,突破了江南民间音乐以往的特点,使旋律激越昂扬,节奏铿锵豪迈,得到了非常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开头是第一段深思动机的变奏、奋勉激扬的乐句,布满信念,不同反响。尾声从一个快速而有力的乐句开头,然后用类似锣鼓“急急风”的节奏掀起高潮并结束全曲,象是呐喊,象是号召。全曲速度体现了我国民间音乐,散—慢—中—快—散的布局原则,尾声和引子在心情上和音乐素材上都有呼应,使作品获得了统一性。

《听松》不是叙事曲而是一首赞歌,它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听松》的气概和如此浩大,它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如此鲜亮,实在是一首不行多得的杰作。

二、《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的伴侣陆墟曾这样描写阿炳演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备碎琼乱玉,堆的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用一根小竹笋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动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肋夹着小竹竿,背上、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的拉着,在萧萧瑟瑟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阿炳曾把这支曲子称作“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自来者,自心而来,依心者,心之流露。”细听全曲,我们既感觉不到“泉”的形象,也无法联想“月”的造型。贺绿汀先生说的好:“《二泉映月》这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