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钢琴专业的学生,本人非常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因此这条回答也会从古典音乐角度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事实上,我在听一首我完全没有听过的,较为复杂的古典乐时,我也听不懂,也会认为像是乱写,乱弹,比如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肖邦第四谐谑曲,德彪西一些乐曲等(然而李斯特b小调是我现在非常喜欢的一首乐曲,基本上每周都要听一遍

我认为古典音乐不是为了让你能听懂,而是仅仅代表了一种情绪

我身边非音乐专业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问过我“怎么听懂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我为什么听不懂”,“古典音乐怎么那么难听”等问题,甚至我兴致勃勃的想带一个朋友听古典乐,那个朋友直接恐惧的表情回绝了

通过和他们深聊,我发现绝大部分的人对音乐的理解都限于“歌词”,并且“歌词”也要通俗易懂,能直接表达意思

这也就变成了,我们去懂这一首歌,不是通过音乐,而是通过文字

在流行乐的歌词里,我们能找到作词人想要表达的“直接情感”,它会直接或间接的告诉你,这个是在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经历了什么之后做了什么事。就比如周杰伦的《稻香》,所有人听过都会说这首歌是写小时候的

而古典乐呢,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时间,不会告诉你什么地点,不会告诉你我做了什么事,更不会告诉你结果怎么样

它会告诉你一些基本的情感,比如开心,痛苦,悲伤,兴奋等,这就导致了每个人去听同一首古典乐想的都是不一样的事

如果这个曲子写的是开心,那么小a会想自己儿时的快乐时光,小b会想和他伴侣的幸福时光,小c回想自己以后幻想出来的时光

如果这个曲子写的是悲伤,那么小a会想妻离子散,小b会想到家破人亡,小c会想今天丢了1块钱

这就导致了一首古典乐的寿命极其的长

我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曲是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当时听网上说这首乐曲描写的是战争,但我却从中听不出一点战争的感觉,反而是无尽的浪漫。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我逐渐能在里边找到了战争的感觉,我感觉它并不是在直接描写战争,而是战争过去了好多年,一个老年人在回忆被记忆冲散的战争

比如前边引子部分,像是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小孩再求爷爷讲战争的故事,爷爷被央求的只能答应

然后爷爷开始敷衍一样的讲,讲了一个又一个,其中不免有些回忆让他自己激动起来,最后终于情绪崩溃,独自哭泣了起来,又变为愤怒

中间那几次打琶音,就好像老人想要平复自己心情做出的深呼吸,从激动(紧张)变为大调(平缓)

随后接着的,是我之前认为浪漫至极的地方,现在听起来反而是爷爷讲战争以前的美好,自己有老婆有孩子,每天清贫但快乐,平凡无忧

然后战争打响,自己失去了妻子,孩子,兄弟,朋友,最后只剩他自己

高潮部分的旋律和浪漫地方的旋律一样,只是转了个调,但更加悲哀更加激动,和前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应该是老人在怀念他幸福快乐的时光,怀念他失去的孩子以及妻子而哽咽

(sorry说激动了,打住)

就在我怀着这样一个对乐曲的理解去和我老师讨论的时候,她首先表扬了我,然后说她不这样想,然后把她对乐曲的理解跟我说了一遍

后来我又去观看齐默尔曼(演奏肖邦第一叙事曲教科书级别的钢琴家)上的大师课,里边齐默尔曼觉得像是一个人在不停寻找着什么

总之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样子

还比如肖邦第四叙事曲,我认为是一个妻子在等上战场的丈夫,然后传来了丈夫死讯情绪崩溃的故事,我一个群的大佬说像是得到一个东西,然后厌烦这个东西,直到失去这个东西的过程,我觉得形容的也很准确

这也是我喜欢钢琴古典音乐的原因,因为我觉得它比“固定思想”的流行音乐更值得推敲一点,每个人对乐曲理解不同导致了同一首乐曲被那么多钢琴家弹出了不同“版本”

至于你说的“难听”,我也只能告诉你我第一次听肖邦第二叙事曲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肖邦第三谐谑曲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肖邦第三奏鸣曲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李斯特死之舞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普罗菲科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也挺难听的,我第一次听巴赫平均律也挺难听的……

但以上我讲的所有乐曲,我现在都爱不释手,所以再遇到难听的钢琴曲时

1.不听,去听其他乐器的

2.再听一遍,去感受音乐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

而我因为职业要求,只能选择2,但别说,挺好用嘿

分割线

对不起哈,我之前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筛选评论了,现在打开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