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熟悉了解罗大佑,定要怀抱着广阔的历史观。

纵观罗大佑的音乐人生,总是紧密的和时代结合在一起,却又不乏关注人心的经典作品。

今年在中国最强音做评委的时候,罗大佑说到:「舞台的起源是用于祭天的,那就是说,中国最强音尽管只是一个真人秀的舞台,它依旧需要一颗虔诚之心去对待,需要一种对天而明誓的真心。」我觉得这是罗大佑一生的写照!补充一个小细节,1982年,在四月份滚石发行《之乎者也》之前,罗大佑和张艾嘉创办的果实音乐,发行了一张限量2000张的黑胶唱片,名作《罗大佑作品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华人流行音乐将自己的唱片称为「作品」的并不多见,在那个年代除了罗大佑,应该只有侯德健如此做。而这一称呼上的小突破,其中拥有的认真、自信和决心,如今的我们并不容易体会到。

讨论音乐的时候,人们常提到的两个形容词,「媚俗」和「媚雅」。商业化的音乐被称之为「媚俗」,只管艺术的音乐被称之为「媚雅」。后者可能比前者造诣高超,技法娴熟;但须知,这世上最好的音乐,不是为人而设,而是真正做给天看的。前一阵知乎上有一个题目,关于「什么是音乐梦想」;这其中自然是吐槽的占大多数,认真的答案少数。其中最好的答案是说,音乐的目的是提供给人做情感共鸣的。对这答案我不置可否;因为音乐从来不分级别门类,也不是为特定的人群所设;本着「对天明誓」的真心,做出来的音乐才能打动最多的人。

所以你看,罗大佑写得出《童年》这样充满野趣和童真的小品,作得出恋曲系列这样通透隽永的情歌,唱的出《亚细亚的孤儿》这样的诉尽乡绪的情怀,也吼的出《绿色恐怖分子》这样的愤怒辛辣的讽刺。但是在他的心里,这些愤怒也好,情怀也罢,应当都是做给天公看的才对。因此他作词的水平,并不亚于才子诗人的大作;甚至他那公鸭嗓的唱腔,因着这份执念,在歌里总是恰如其分。陈淑桦的《滚滚红尘》大气精巧已是上佳之作,罗大佑唱着,虽然失了匠气,但语气声调情绪却更让人沉浸。

我愿意把罗大佑成为华语乐坛真正的(可能是唯一的)大师。我不清楚真正的音乐大师应该怎么定义。但是好比鲍勃-迪伦,他们首先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你能从他的音乐里面捕捉到时代的脉络,人文的气息以及历史的思考;但又是超出时代的,即使过了数十年,上百年,人们仍然能够反复颂唱他们的歌谣。而后是私人化的,听得到人生感悟,感受得到岁月流逝,体会得到爱恨情仇,否则如何能引起情感共鸣;同时他们还得是公众化的,不仅关心爱情和人生,也关心蔬菜和社会。

罗大佑毫无疑问是这样的人。华语乐坛其他的属于一个时代的扛鼎人物,崔健有些符号化,李宗盛少了点时代感,周杰伦略倾向于炫技,还没领悟到大巧无功的味道;至于其他人,在词曲唱制以致社会影响上,很难找到和罗大佑比肩的。

六零、七零和八零年代出生的华人是幸运的,赶上了华语音乐最黄金的时代。在百花齐放的年代里,罗大佑未必是最卖座的,却是最出挑的那个。当代华人音乐的领军人物,周杰伦是这样评价罗大佑的:

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什么歌能流传超过三年的?很少,但罗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我无比赞同他的话。说真的,如果一个人提到自己的音乐梦想,说是想成名赚大钱,虽然真诚,却多少会令人鄙夷;如果说是想变成王力宏、孙燕姿或者蔡依林,可能会被「智者」认为浅薄;说是以李宗盛和周杰伦为目标,难免被人看做不自量力;但如果说想像罗大佑一样,虽然别人不尽然相信,但我会立马肃然起敬。要知道,连周杰伦都是以罗大佑为目标啊!

而且,我相信,但凡一个音乐人能够学到罗大佑那对音乐的虔诚之心,以及对天明誓的志向,多半不会做出太差的作品!

PS:

@garhom

G爷,说到做到,这算是来交差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