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期由于外地老师提前返乡,我除了给自己学生上课之余,帮老师们代课了一段时间,发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有触键问题、节奏问题、句法问题、音色问题、乐感问题、教材选择问题、进度分布问题等等。

以至于放假前的一周,上完课后,脑袋都嗡嗡作响。

内心也是蛮捉急的,也很惋惜。

今天聊聊音色的问题。

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这个很正常。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可是我们都包容风格不同,但是很难接受由于不当触键产生的不良音色。

于是我私下一直在研究每个学生音色难听产生的原因。

通过他们的触键方法、他们的耳朵灵敏度、他们在家里练琴的视频、甚至观察他们家里的钢琴质地,以及他们自己的唱歌特点等等。

一、触键等基本功

这类原因是由于手指发力的方法不对导致的。

很多习琴多年的孩子,毛病其实是初级阶段就落下的,没有解决的问题。

也没有引起各方面重视。

正因为初级阶段的笼统地、不够严谨的“放养”式教与学,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所以大部分孩子会在六级、八级遇到坎。

以至于高级别会淘汰掉很多学生,无法继续考下去。

而一部分学生需要找水平高的老师全面调教,甚至"回炉重造”,才能进行下去。

原来我接受过许多这样的“二手学生”,基本都要经过至少一年的时间改正不良习惯以及查漏补缺,才能进一步学习。

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这次代课,别的具体基本功先不谈,首先一个“放松”,就很多孩子做不到。

僵硬的很。

看着这些孩子已经木然又惯性式的演奏,我觉得很不妙。

放松与紧张,其实“紧张”更容易做到,而用再简单的语句去描述“放松”两个字,换来的就是孩子们不同程度的“紧张”,而且越说越紧张。

这点我早有经验,孩子们最不容易接受的就是理论式的灌输,我用实践的方法教他们,比描述理论要好的多。

就像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也是用音乐来引导。嘴说破了,都没有声音吸引他们强。

小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的。

谁喜欢听大妈式的“哔哔”。

我将手放到他们的手上,展示不同种类的放松。让他们直接感觉到我的手的重量变化。他们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然后角色互换,我了解到他们真正弄明白以后,才让他们上钢琴弹奏。

这里插播一个体外话,弹钢琴,不是要一直都在钢琴上弹弹弹。

而是先要把放松学好、把谱子识好、节奏搞懂等等。

古人都总结出了这些哲理。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目标、没有方法地机械式弹琴,只会增加厌恶感。

放松之后,声音立刻变了。

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

弹琴是声音的艺术,多关注耳朵,多关注声音。

很可惜,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钢琴当成视觉艺术了。

只关注什么“完美手型”、“握鸡蛋”、“折指”这些动作。

而太追求这些,就会忽视“声音”的重要性。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要花时间只盯手型,

不是说手型不重要,而是“声音”确实比手型重要。

声音不对,手型再完美也没有用。可是相当一部分钢琴家,那么多优秀的CD作品,拉幕考试,考官通过声音就可以判断你弹得怎样?但是不能通过一个没有声音的画面来判断你弹得怎样?

钢琴弹奏强弱弹奏教学_钢琴强弱怎么弹_钢琴强弱弱怎么弹

二、钢琴的问题

孩子是最擅长模仿的,家里的钢琴的音色,天天弹,他们就会习惯这种音色。于是弹其他钢琴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会自我调整,调整啥呢?

就是调整成尽量和自己家钢琴音色接近的声音。

得出这个结论时,我都吓一跳。

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把孩子们的视频反复听。

我惊奇的发现,孩子的音色确实和自己家的钢琴有很大关系!!!

所以尽量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好一点的钢琴。

如果长期不调音的话就更糟糕了,音都不准,曲子都不准。钢琴弦都在颤抖,还有杂音啥的。还怎么提高品味与审美?

孩子有时说,“老师,我听不出来呀!”

确实,长期不关注,也没有人指导音色、音准和审美。怎么可能有鉴赏能力?

如果学生说听不出来,我会自己弹一遍,学生弹一遍,都录下视频。然后再放出来,咱们一起聆听比较。学生一定能比较出来。

大家一定要多录视频,因为自己弹琴时,脑补的画面都是美化自己的,说得不好听,就是带幻想性质!并不真实。就像学生总是说在家里弹得很好,怎么一上课就不行了呢?

其实不是家里弹得好,是每个人自己弹得时候,脑海里会自动屏蔽不好的,美化自己。

当播放视频,再看自己的表现时,就会回归现实,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经常给学生录视频,也让他们回家自己录。

记得钢琴家“元杰”讲大师课说过:“每首曲子连续十遍,录十遍。一丁点儿不错的情况下,你就可以上台演奏了。”

可我们这些孩子们,弹一遍对了就万事大吉了,说自己弹得很好,怎么上台就失误了呢?

自己想想。

钢琴强弱弱怎么弹_钢琴弹奏强弱弹奏教学_钢琴强弱怎么弹

三、多聆听好的音乐,多听现场音乐会

现场音乐会和视频和CD音乐还是区别很大的,CD啥的都是后期制作的,而现场可以看见钢琴家的临场发挥、触键方式,现场声音的穿透力及应变能力。

多听顶级音乐会,社会性或三流音乐家的少听。

这样你的审美想不提高都不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好的音乐。

自己弹得不好,都不堪入耳。从而倒逼自己进步。

就像你的味觉挑剔了,用劣质调味品调出来的食物,你就难以下咽了。

四、老师们讲课水平也要尽量贴切易懂

发现有些老师讲解作品时,只强调强弱,以至于上次我给一个学生上课,我说:“你这曲子弹得没有表现力,情感表达单薄,很像一杯白开水!”学生说:“啥表现力?不就是强弱嘛!太麻烦了!”我愣了几秒。

乐感、表现力被解读为“强弱”,这也太敷衍笼统不负责任了吧!

明明那么多词汇可以描述、表现音色的多样和复杂层次。只用“强弱”两个字来打发?这简直亵渎了音乐。

老师们也要注意用一些词来挖掘学生的表现潜力!比如这段音乐,“表现忧郁的心情”、“这里很谨慎小心”、“这里很紧张,像走钢丝”、“这里很冲动”、“这里明亮开朗、像走在康庄大道上”、“这里很惬意、很小资”、“这里很生动俏皮可爱”、“这里乌云密布”等等。

只用强弱能表现上述这些情境吗?

所以老师和学生都要好好地做功课,这样才能把音色及乐感提高一个level。

好了就先谈到这里,肯定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我还要继续去学习探讨。

用心学习下来,音色自然美美哒!

新学期到了,你准备将音色水准提高到几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