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家阿炳,很多人都知道,大家更倾向于称之为瞎子阿炳,可他是因为什么双目失明,并被拿来与失聪的贝多芬相提并论呢?一曲呜咽幽怨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创作者阿炳的曲折身世坎坷经历娓娓道来。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生于无锡市。他的父亲是当地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母亲是一位寡妇,据说叫吴阿芬。吴阿芬与华清和两人情投意合,生下阿炳。但在当时的社会,一边是道士,一边是寡妇,二人又没有实质性结婚,所以阿炳一生下来,就离开了父母,被送到乡下的一个亲戚那里抚养。阿炳的母亲因此一直备受污言秽语,被人唾骂和鄙视,最终在阿炳四岁时,母亲不堪精神压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父亲虽然精神痛苦,但为了保全雷尊殿和自己的名声,一直到8岁,才将阿炳接回身边,但仍不敢以父子相认,只让阿炳叫他师傅。

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名曲阿炳_二胡独奏阿炳

华清和本人擅长道教音乐,是个精通音律的人,各种传统乐器如鼓、笛、二胡、琵琶等都非常拿手。为了弥补阿炳,华清和送他去私塾学习,在阿炳对私塾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后,开是教他各种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

阿炳很快表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华清和大喜过望,愈加用心培养起来。他让阿炳日夜苦练二胡、击鼓、弹琵琶,让他迎风吹笛子,甚至在笛子上挂一个秤砣,就是为了让阿炳将乐器演奏练到纯熟。

阿炳17岁时,参加当地的道教法事,因气质出众,演奏精湛,被当地百姓誉为“小天师”。

然而好景不长,华清和后来身患重病,临终前,他才将阿炳的身世说了出来。相处多年的恩师竟然是自己的亲身父亲,亲身母亲竟然是未和父亲拜过堂的寡妇,自己刚出生下来就被抛弃,寄人篱下,受尽委屈。阿炳震惊之后只剩下愤怒、怨恨。

阿炳没有化悲愤为力量,而是开始自暴自弃,既然自己不为人所爱,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一辈子被人耻笑。他开始抽大烟、逛青楼,每日就是吃喝玩乐,挥霍人生。雷尊殿的道士们也无法让他在继续败坏道观的声誉,将他赶出道观。后来阿炳身染“花柳病”,那时已无钱医治,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二胡独奏阿炳_二胡名曲阿炳_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

此时的阿炳,才醒悟过来,他凭借自己的精湛技艺,开始走街串巷拉起了二胡,以卖艺为生。当年的雷尊殿“小天师”,变成了街头艺人瞎子阿炳。在那段风餐露宿、流落街头的日子里,阿炳慢慢觉醒。他在卖艺流浪期间,亲眼目睹了饱受战争摧残的人民的疾苦。阿炳采集民间小调,创造了《听松》、《寒春风曲》等二胡名曲,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以及自己的爱国热情。并根据无锡名胜惠泉山的天下第二泉的美景,结合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坎坷经历,创造了著名的《二泉映月》。

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独奏阿炳_二胡名曲阿炳

阿炳后经好心人介绍,认识了寡妇董彩娣,两个苦命之人,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董彩娣每日搀扶着瞎子阿炳沿街卖艺,勉强维持着二人生计。

二胡独奏阿炳_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名曲阿炳

当时的无锡街头,大家都记住了这个瞎子阿炳,戴着一副小破墨镜,拉着二胡或琵琶,演绎出一段段凄惨哀怨令闻者落泪的曲调。老百姓们也憧憬着战争尽快结束,盼望着苦难的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而眼前这位瞎子阿炳,正是自己无尽苦难的代言人。

二胡名曲阿炳_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独奏阿炳

解放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要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生演奏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曹安和、杨荫浏被深深打动。他们辗转找到阿炳,在他身体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用唱片刻录了阿炳亲手演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6首乐曲,使这些即将随着阿炳逝世而消失的宝贵音乐财富保留了下来。

1950年12月4日,阿炳去世,终年57岁。而他留给我们的宝藏《二泉映月》,也广为世人所熟知和传颂,并曾被评为最受西方人喜欢的东方流行乐曲10大金曲榜首。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二泉映月》原曲之后,称只有跪着听,才能深刻领会此曲的断肠之意,才能赋予它应得的敬意。

阿炳演奏的二月映月的原版,曲调哀怨婉转,高低杂糅,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彷佛演奏之人一面拉着二胡,一面回想着自己坎坷起伏的一生,时而高昂,时而平静,时而激愤,时而无奈,就像在向听众倾诉着自己的一生的心酸苦辣,同时又在像是劝慰或告诫人们,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人不可恣意妄为,辜负人生,无论挫折还是得意之时,都要保持本分和敬畏,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对自己负责。

比阿炳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名曲阿炳_二胡独奏阿炳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