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的第三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波澜不惊。

获奖歌星的阵容怎么看怎么正常。谭咏麟携上一届狂揽三项「金曲」的余威,本年度又上演了帽子戏法。伦迷将《爱情陷阱》专辑和前一年的《雾之恋》《爱的根源》专辑合称为「爱情三部曲」,但仅就曲风而言,这更像是个混搭,和后两首的深情款款相比,《爱情陷阱》的风格太过劲爆。

如果说深一点儿,从文化意义上看,劲爆的曲风一定和当时的迪斯科热潮有关。和日后演变为老太太的晨练广场舞不同,当年的迪斯科是年轻人的时尚。

香港迪斯科的开端,要追溯到 1978 年,美国电影《周末狂热》和《油脂》在香港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一股跳舞热潮。尖沙咀有一家很出名的迪斯科舞厅,叫 Hollywood East(东方好莱坞),1985 年,它的 DJ 将欧美的流行舞曲重新混音播放,这种新鲜玩法迅速成为流行时尚,并风靡东南亚。两年后它传入内地,便有了一个成为内地流行文化标签的名字:荷东。

受迪斯科舞曲时尚的影响,当时的香港流行音乐也扑向了这个市场,很多歌曲在创作技法上偏向 4/4 拍、结构简单、多次重复的舞曲风格,以迎合酷爱迪斯科的年轻听众。1985 年谭咏麟的另一支获奖金曲《暴风女神 Lorelei》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在编曲和配器上就刻意强化了舞曲的特征,后来更是推出了一个混音版本,长达 10 分钟,完全就是为跳舞准备的。

若说起迪斯科舞曲,跨越不过去的就是张国荣的《Monica》,有评论说正是这首歌开启了香港的迪斯科文化。这样的说法未免太高估《Monica》的地位了,如果这是粉丝的盲目崇拜言论,那还好理解,但若是正经的乐评,几乎就是倒因为果的糊涂逻辑。迪斯科迟早都会风靡,哪里是个别巨星能左右这个时尚大势的?张国荣只不过恰逢其时地唱了一首《Monica》而已。客观地说,这歌谁唱都会红一阵子,能成为巨星,绝不是靠《Monica》这么简单。

尝到舞曲的甜头之后,「哥哥」趁热打铁地以同类风格的《不羁的风》再次获得 1985 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项。这首歌收录在《为你钟情》专辑中。现在看来,这张专辑的慢歌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沉淀为经典,快歌好像不受人待见,在多次演唱会上,「哥哥」也只是以串烧的形式唱那么一两句,可看过 2013 年《继续宠爱十年——张国荣纪念演唱会》陈慧琳的现场版后,公平地说,这些快歌真心不好唱。

另外必须八卦的是,《为你钟情》专辑封面上,「哥哥」戴了一只卡地亚三色金戒指,当年他特意嘱咐摄影师陈幼坚一定要拍到这枚戒指。多年以后,陈幼坚明白了,它是唐先生送的。

和张国荣、谭咏麟一样走劲歌风格的是梅艳芳,《坏女孩》获得一项「金曲」奖。它不仅是一首劲歌,也是一首相当著名的禁歌,因为它,梅艳芳在内地遭遇 7 年封杀,解禁后终于拿到 2004 年北京演唱会的批文时,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坏女孩》专辑的销量相当惊人,据说在香港本地达到了八白金,直到目前也只有张学友打破过这个纪录。这张专辑的所有歌曲都堪称经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心听完压轴的那首慢歌:《孤身走我路》。

谭、张、梅的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新人们的表现更值得一提。1984 年出道的张学友凭着《情已逝》顺利地跻身「十大」,相比 1983 年出道的吕方来说,这个成绩似乎说明张学友后来居上、更胜一筹,但事实上是不好这样比的,两人作为「宝丽金」和「华星」各自力捧的新人可谓不分轩轾,都是第一张唱片即获奖。看看其他新人处女唱片的命运,就能清楚这样的成绩多么不容易——1985 年,林忆莲、周启生、刘德华都发行了进入歌坛的第一张唱片,前两者反映平平,而刘德华唱功太稚嫩惨遭媒体批评,还因为和「无线」的合约问题,有 3 首歌被封杀了。相比之下,1985 年邝美云的处女唱片《再坐一会》有双白金的销量,表现相当突出了。

若论唱功,吕方是可以在香港流行乐坛占据一席之地的。他和梅艳芳一样在「新秀歌唱大赛」上出道,是第二届的冠军。

1984 年第三届的冠军实力也不俗,他其实在 1982 年第一届就参赛过,据说张国荣还帮助过他,可惜止步在前三十强。1984 年他重新参赛,击败了戴思聪的女儿戴蕴慧获得冠军。但他的歌唱道路却没有梅艳芳和吕方顺利,苦熬了 8 年才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然而此时他已经成了一名喜剧演员,他就是张卫健。

在 1985 年第四届「新秀歌唱大赛」上,又有一批新人出道了,冠、亚军分别是杜德伟和苏永康,但有两个没有名次的新人却不得不提,一个是李克勤,另一个是周慧敏。李克勤很快又在同一年的「全港十九区业余歌唱大赛」上夺冠。周慧敏出道后的男友就是参加张卫健那一届比赛(1984 年)的陈德彰,1986 年他与黄耀光合作组成了「Raidas」乐队,《吸烟的女人》是他们的代表作,乐队火过一阵子就解散了,却捧红了它的填词人林夕。周慧敏的绯闻男友不少,可要说起最出名的那位,要等到 1987 年第六届「新秀歌唱大赛」才会出来:亚军刘锡明。

1985 年的「新秀歌唱大赛」是最出人才的一届,除了杜德伟、苏永康、李克勤、周慧敏外,同时崭露头角的还有吴国敬、草蜢、梁雁翎,加上下一届的许志安、黎明、关淑怡、袁凤瑛,这两年为香港流行乐坛贡献了一大批人才。

但不是所有新人都可以唱出来的。1984 年,香港出现过一支组合,当时的成员是 16 岁的胡渭康、17 岁的林利和 21 岁的孙明光。其中,孙明光是吕方那届(1983 年第二届)的亚军,林利和胡渭康则是梅艳芳那届(1982 年第一届)的参赛者。其实,这支组合最早都是由第一届新秀组成的,不过排练时,当时的成员蒋庆龙扭伤了,无奈退出,只好让第二届亚军孙明光顶班加入,由此固定了组合阵容——这支乐队就叫「小虎队」,和几年后台湾「小虎队」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网络上还有歌迷在问「无线」剧集《新扎师兄》的主题歌《伴我启航》为什么没在台湾「小虎队」的专辑中出现过,就是因为不知道香港也短暂存在过一支「小虎队」。《伴我启航》是粤语歌曲,怎么可能是台湾「小虎队」的作品?

如果说张卫健苦熬 8 年已经很不走运了,那么,这支香港「小虎队」简直就是惨不忍睹,他们仅仅存活一年就解散了,只留下了不多的几首歌。但内地的早期歌迷应该不会对他们的歌陌生,当年有部很火的香港电影叫《霹雳情》,其中的主题歌就是香港「小虎队」原唱的,他们还唱了一支插曲,恐怕老歌迷还能哼唱出来,这首歌叫《请你等等我》。

《请你等等我》的国语翻唱者叫「牛虎豹」,这 3 个字可以说是内地流行乐坛盒带时代的标志性符号。说到「牛虎豹」,不得不提到天津的老艺术家牛万里。1985 年,在内地对通俗唱法还很有微词的时代,这位思想相当新潮的老艺术家自己编曲、配器、演奏并指挥,推出了《牛虎豹》专辑,演唱者牛虎、牛豹都是他的儿子,而另外一个人则是他的徒弟许丽丽——1986 年第二届全国青歌赛业余通俗唱法的冠军。

电影《霹雳情》有好几首插曲,分别由梅艳芳、吕方演唱——他们都是「新秀歌唱大赛」出来的新人,看来公司也是想给他们同样的机会公平竞争,不过,香港「小虎队」拿到了《请你等等我》这样的好歌,又多唱了分量更重的主题歌,起点并不低,可是 3 个人组团也没唱出什么名堂,在娱乐圈里混饭,不认命就是不行——下一个认命的新人,就是前面提到的第六届亚军刘锡明,好歌一大把,形象也不赖,可偏偏因为周慧敏而得罪了倪震。

说回 1985 年,这确实是个新老两代歌手交班的时段,谭、张、梅这样的中坚风起云涌,张学友、吕方这样的新人有亮点,老前辈更是不甘落后。

这一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罗文拿了个「荣誉大奖」,这很让人奇怪他为什么没有「金曲」奖项入账,实际上,1984、1985 两年,他没怎么唱流行歌,而是在忙活粤语舞台剧《柳毅传书》,又跑到广州开了 7 场演唱会。和罗文一起忙活《柳毅传书》的人曾经在广州做过歌舞团团长,到香港后参加了「无线」的第三期艺人训练班,和周润发、吴孟达是同学,他就是 2012 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得主卢海鹏。

和罗文同时代的另外两位老前辈,也获得了 1985 年的「金曲」,一个是苏芮,一个是许冠杰。

苏芮的获奖金曲《谁可相依》不必多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苏芮唱《车站》时合唱的人,他叫夏韶声,香港摇滚乐的教父级人物,也是一位严谨的独立音乐人,是张国荣翻唱的《童年时》和刘德华翻唱的《交叉点》这两首歌的原唱。但可惜的是,内地观众认识他,多半是因为他在陈小春版《鹿鼎记》中扮演了陈近南。

再说许冠杰,「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办了 3 届,直到 1985 年他才第一次拿个「金曲」奖回去,获奖的歌曲《日本娃娃》无论从音乐还是内容题材上看,都可以说是许冠杰的「神作」之一。曾有人评论《日本娃娃》,说它用诙谐的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