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交响音乐

1、交响音乐是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区别于人声歌唱的音乐,交响音乐是乐队音乐,也是纯音乐;

2、交响音乐是多声部构成的音乐,简称多声音乐。一个交响乐队是很庞大的,有许多的乐器,在最复杂的情况下,交响乐队每一件乐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交响乐队里面每一件乐器都可以构成一个声部。多声部音乐听起来就比单声部音乐丰富的多,同时也复杂的多,也更不容易听得懂。

3、交响音乐是高雅音乐,它有一个对应的词就是通俗音乐,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代表一种风格概念。

4、交响音乐是来自西方的音乐,从二十世纪早期,由西方传入中国,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音乐作品,但从品种来说,它是来自西方的,简称西方音乐。

5、交响音乐是世界音乐,音乐无国界,国家之间有区别,民族之间有区别,传统文化之间也有区别,但是唯独放在音乐这样一种语言当中,用音乐来交流时,国家跟民族之间的障碍就没那么明显了。2019年时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要用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去面向全世界时,通过音乐来实现文化交流,实现心灵沟通,尤其通过这样一种纯粹的、高雅的、世界的这样一种交响音乐来实现是很有必要的。

二、交响乐队的乐器和构成编制

1、一个听者在能力上和经验上,首先要识别不同乐器的形质,比如一种乐器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样的外形,能否通过它的外形判断出它的乐器名称和品种。

2、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交响音乐之所以丰富,因为构成交响乐队的所有的乐器的音色都是不一样的,需要辨别并听出乐器的音色。

3、演奏交响音乐的乐队具体使用了多少乐器?

4、明确这样的编制构成意味着什么?

交响乐队的乐器分为四大类:

1、弦乐器

乐器上有弦,在交响乐队中统称为提琴的乐器,是构成交响乐队的基础,数量多,占用舞台空间多,在乐曲中演奏时间多,在一部交响乐曲中,弦乐器的演奏可能会贯穿始终,构成了交响乐队的音响基础。

弦乐器构成了完整的四部和声,共同发声却不发同一种声音,四部和声对于弦乐器来说类似弦乐四重奏的四个声部,同时又可以构成独立的弦乐队。有时候所有的管乐器可以全部停下来,只有弦乐器作为独立的乐队演奏。

弦乐器演奏作品当中最重要的、好听的、能使大家记得住的许多旋律,作曲家也会将重要的作曲部分交给弦乐器演奏,突出弦乐队可以表达许多内容,比如一部交响乐曲要表达跟人有关时,通常都是要有弦乐器演奏的,来表达人的情感、歌唱、忧伤、性格甚至是性别。

弦乐器又叫提琴的家族,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构成了四部和声。

弦乐器中最重要的是小提琴(Violin),在四部和声中用的比较多,在乐队里通常有两把小提琴,称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小提琴的声音比较清晰明朗,在乐器中称为乐器皇后,钢琴称为乐器之王;

中提琴(Viola)跟小提琴的形质差不多,只是大了一个号,中提琴的声音类似在小提琴音色基础上多了一点鼻音,比小提琴音色更厚实一些,是一个比较温暖丰满的音色;

大提琴(Cello)是竖起来的,形质跟小提琴中提琴差不多,只是又大了一号,大提琴的声音相比而言多带了一些胸腔的声音,如果小提琴代表女性,大提琴就代表男性,他的声音比较低;(卡米尔·圣桑 《田园》选段赏析)

低音提琴(Bass),简称贝斯,有些教科书也称之为北大提琴,都是同一种乐器,它也是竖起来演奏的,但大提琴是坐着演奏,而低音提琴因为太大太高了,有时候高达两米,比普通人都是要高的,所以需要站着演奏,如果要坐着演奏,需要特制的高座椅才可以。它的声音中多带了喉音,(卡米尔·圣桑 《动物狂欢节》大象选段赏析)

2、管乐器

管乐器又分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管乐器再过去的时候都是用木头做的,这跟中国乐器名称又不太一样,中国是竹管乐器,像萧、笛子都是用竹子做的,但西方人当时乐器都是用木头做的,所以管乐器的形态就不像提琴那样统一,木管乐器的造型和音色是很多样的,在交响乐队中担当调色盘的角色,使管弦乐队的整体音色比较丰富。

木管乐器中第一个乐器叫长笛(Flute),现在的长笛已经金属化制作,最贵的长笛是用白金做的,没有经济能力使用纯白金长笛的演奏员,也会将长笛的唇托部分、键弹部分做成白金或者包白金边,显得档次高一些。长笛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乐器,它的音色比较明亮,尤其女孩子演奏非常优雅。长笛的音质比较动感,声音婉转悠扬。

双簧管(Oboe)的前端吹嘴部分需要加两片哨片,上面和下面各一片,是通过哨片的震动来让乐器发声,发声物理原理类似中国的唢呐,但出来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双簧管的音色非常优美明亮清晰,在一部交响乐曲中,特别是需要表达出女性特点时,通常使用双簧管演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选段赏析)

单簧管(Clarionet)最早使用黑木做的,所以俗称黑管,只需要下面一个哨片,音色多变,音域很广,高音区嘹亮,中音区纯净,低音区浑厚丰满,所以作曲家都非常喜欢单簧管。

大管/巴松管(Bassoon)音色浑厚,也是比较昂贵的乐器,最早三十年代时期美国人在街上卖肥皂时会演奏它。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四种木管乐器合在一起也是四部和声,与弦乐器的四部和声结合起来使音乐变得更丰富。

铜管乐器都是用铜做的,音质方面比较统一,在乐队演奏中代表着雄厚和力量。

圆号(Horn),有一个圆形的号管,最早来自法国,贵族打猎时会吹奏,所以又叫法国号。圆号的音色介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之间,声音比较柔和,有点类似大管乐器在演奏最低音时的声音。

小号(Trumpet),跟中国军队里面的小号差不多,音色嘹亮,是铜管乐器中的当家乐器。现在圆号和小号乐器中都有活塞,用来控制管内气流的长短,改变音高。

长号(Trombone),铜管乐器中只有长号是没有活塞的,通过拉动拉杆来改变整个管中空气气流的长短改变音高,所以又叫拉管,而拉管可以伸缩,又叫伸缩管。长号可以生动的演奏滑音,这是其他乐器做不到的。长号的声音又很有穿透力威力,很高亢而且比较辉煌,不管多大的管弦乐队演奏强度多大的音乐作品,其中长号的声音永远都可以听得见。

大号( Tuba),乐队在坐着演奏的大号时它的号口永远都是朝上的,如果军乐队使用大号行进演奏,号口就是朝前的,大号的声音比较厚重低沉,类似人一生中的老年阶段。

这四种乐器同样也组成四部和声,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都是由高到低排列的,而铜管乐器是按照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顺序排列的。第三个四部和声的加入,使得音乐越来越丰富,视觉色彩和听觉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就像画画一样,一开始是线条,然后用不同颜色勾勒后就不会太单调。

3、打击乐器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鼓、钹、板、锣、铁、铃等通常意义上的打击乐器,有的时候无固定音高乐器又叫做噪音(Noise)。

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定音鼓、木琴、钟琴、台钟等

4、色彩乐器

钢琴、竖琴等,除非有协奏曲,否则色彩乐器一般在交响乐队中使用较少。

要选多少乐器来构成交响乐队?为什么要构成这样的乐队?这里有两条标准:

1、以小号在正常情况下发一个音量有多大作为物理量的参照,来实现物理量的平衡,一般一个小号需要十把第一小提琴,八把第二小提琴,六把中提琴等,按照小号物理量来平衡。

2、作曲家要选择多少个乐器来组成乐队才能表现作曲家的特殊意图,道理有点像写剧本,话剧京剧之类,只要有人物有角色时,剧本翻开第一页就需要有角色清单,男高音女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的声部来体现这个角色。最简单的编制叫单管编制,就是管弦乐队里面所有的管乐器都是使用一个,一个小号、一个圆号、一个长号、一个大号等等,这是在十八世纪时期的主要风格。乐队也会发展,第二种编制就是双管编制,所有的管乐器都使用两个,这种编制下的乐队大约共有60人组成,这是十九世纪时期的经典编制。编制过小演奏效果就比较单薄,编制过大需要的开销就更多。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写过一部《第八交响曲》,他有别名叫《千人交响曲》,因为需要一千个人来演奏这首曲目,作品写好后,在维也纳演奏,市政厅决定全市交通停止一天来配合这个曲目的顺利演奏,可见其演奏成本之高。所以一般情况使用双管编制就够了,稍微奢侈一点,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有三管编制、四管编制。当小号用到三个的时候,其他的管乐器就不止三个了,不然会不平衡,三管编制会有90人左右构成乐队演奏。还有一种叫特殊编制,在这些规范标准编制基础上,加一些其他的变种乐器,比如长笛,或者比长笛更短、音色更高的短笛,还有一个跟双簧管的形质很像,但鼻音更重一点的英国管,吹嘴少有弯曲。单簧管后面还有萨克斯管。还可以增加一些民族乐器,如通过中国很有名的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到了第三乐章时加了一支竹笛,因为作曲家想在这里面表达一种体现陕北风貌的特殊意图。或者加入人生演唱,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就是利用人声演唱的。所以当我们去听交响乐时,进场后演出前,可以先数一下台上一共使用了多少乐器,这种编制是哪个时代的标准风格,体现出作曲家的哪些特殊意图。

乐器在舞台上的位置,前排放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是对着观众坐的,木管乐器在前排,声音小些离观众近些,铜管乐器在后面,打击乐器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靠后面插空站,最下面的是指挥,听音乐时需要知道声音的来源,可以通过指挥侧身的手势来了解到是从舞台上哪个位置哪个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指挥也是很关键的存在,不要忽视了他。

了解了交响音乐的基本构成后,要学习如何评价一个交响乐队。

1、要看乐队的历史是否悠久,越悠久越优秀,世界上著名的柏林音乐乐团、维也纳音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等存在了很长时间的老资格的乐团都比较好。

2、一个乐队可能不会是同一个指挥,一个指挥也不一定只跟同一个乐队合作,所以要看这场音乐会是谁担任的指挥,大家不要对指挥有所误解,指挥不是在台上随便画画拍子,他在很大的意义上就相当于电影的导演,演奏的总谱就相当于一本剧本,同样的作品让不同的指挥演奏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个指挥的处理和理解都不同。

3、要看是谁担任乐队首席,首席一般是坐在最外面的第一小提琴演奏位,首席不仅是第一小提琴的首席,也是整个乐队的首席,整个乐队的调音是要靠首席实现的,音乐会还没开始时,首席就要进行调音,相当于助理指挥。一个乐队里指挥工资最高,首席第二。指挥的工资可能是整个乐团演奏员工资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4、要了解乐队擅于或者敢于演奏什么样的曲目,有的演奏德奥风格的,有的演奏俄罗斯风格,有的演奏现代曲目。有些难度大的曲目,对于指挥和乐团来讲都是有很大挑战性的,所以敢不敢演奏难度大的曲目是判断一个乐团实力的一方面。

5、看合作的状态,包括队员和指挥之间的合作,二十世纪在德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他是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指挥,但最后被团员开除,因为他过于强硬、耍大牌,很难与团员处好关系,最后郁郁而终,非常可惜。相反,在费城有个终身指挥叫奥曼迪,在一次采访时问到他是如何跟队员相处的,他回答说:“当我听到左边的队员演奏错了,我就会往右边看。”所以他很尊重队员,并不是当众羞辱,而是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来指出错误。还有在指挥带领下,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

6、演奏的质量也很重要,我们听音乐会需要花时间,票价也很贵,怀着无限的希望去听,追求的就是好的质量。

首先,看乐队的熟练程度,指无论曲目多么的复杂,只要指挥手一下去,乐队的声音就能够出来,这就是熟练。

其次,还要看独奏水平是否有均衡的质量,首席肯定是好的,那其他的小提琴成员是否水平也够好呢,这就很难说了。

第三,要看重奏水平,比如大提琴和小提琴来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交流的时候是否也很和谐。

第四,听全奏,全体演奏时辉煌的、宽广的、激动人心的旋律是否够好。全奏什么时候出来,整个演奏会出现几次全奏,全奏在全曲中占了多少比例,每次全奏效果如何,是否每次全奏都让观众热血沸腾,所有队员在舞台的姿势有没有松松垮垮、面无表情、不尊重艺术和观众,每一个人脸上有没有对艺术崇拜的表情来感染观众产生共鸣,是不是职业化、艺术化、高水平,就看这些因素。

交响音乐的主题和发展,主题代表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以后音乐发展的依据,在其他艺术形式中都有,比如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有爱情主题、战争主题、警匪主题等,但是这些主题讲的都是题材,都不是作品本身。而音乐作品的主题就是其当中一部分,这就要求听众锻炼这样一种能力,直接提高或者表明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样的。听出主题后,要记住这个主题,并随着音乐的发展跟得上主题,做到这样就不存在听不懂音乐作品。音乐的欣赏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前提是截然相反的,音乐之外的其他形式,如电影文学诗歌,欣赏的前提在于它陌生。没看过就想去看,而再好的电影看完一遍一般不是专业研究人士不会再去看第二遍,除非很多年后在重温一下当时是和谁一起看的。而音乐的欣赏前提在于熟悉,在座的朋友肯定有喜欢去KTV唱歌的,或者喜欢在手机上录歌,这时候选择的肯定都是自己熟悉的唱得好的歌。一个音乐作品是如何从新的陌生的变成老的熟悉的,就需要多听多记,才能辨别,在唱的时候跟得上。如果一部作品你听的熟悉,就会听得下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用心演奏的,都是自己听会的,而不是谁可以教会的。这时候音乐主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来熟悉音乐作品,主题是重复的,比如《茉莉花》、《春节序曲》,都是有重复的演奏在里面的,记忆取决于兴趣,兴趣取决于兴趣之后的处理方式,如果一个人听到一个信息,他感兴趣的话就会在8-12秒之内自己重复一次,重复过的就更容易记的住,就像学英语,要眼睛看,嘴巴念,耳朵听,心里记,这个信息被处理了四次才被记得住。但主题重复也要有个度,音乐里除了可以原样重复、变化重复,还可以改变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重复等,音乐的变化手法是很多的。

捷克的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拉霍塞维斯的一个乡村,是一个旅店主和屠夫的儿子,自幼学习小提琴,经常与父兄合奏演出,13岁时,父亲送他到兹多尼采小城跟舅父学习屠宰技艺,期间也在德语学校学习德语,18岁后,经过舅父和他的老师厘曼说服家长,才得以去布拉格的管风琴学校读书,还好去学习了音乐,不然世界上会多一名技艺娴熟的屠夫,少一位杰出的作曲家。21岁后,德沃夏克一直作为无名作曲家在布拉格谋生,生活贫困,精神富足,先是在私人的管弦乐团中担任中提琴手,业余时间充当管风琴师,通过教人弹钢琴等度日。34岁获得了维也纳文华部的奖学金,当时很有名的勃拉姆斯和著名的评论家潘斯里也很肯定德沃夏克的才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作曲家和音乐教师的声望日益升高,到43岁时,先后9次访问伦敦,所到之处获得热情款待,获得了“波西米亚的勃拉姆斯”的美誉。49岁时,还获得剑桥大学的名誉博士头衔,51岁到美国就任纽约国家音乐院的院长,在异乡孕育出了举世闻名,具有异国情调的《第九交响曲》,也叫《自新大陆》,这部曲目是他在美国停留的三年期间,大约在1893年5月完成的作品,实际上是作者对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验,蕴含着对美国这个在当时正在成长的年轻国家的体验,但里面又有思乡的愁怀,所以是一部结合了美国与捷克因素的作品。作品于1893年12月15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好评如潮,美国的乐评人对《E小调第九交响曲》也是极尽溢美之词,称没有任何一个作曲家在美国取得如此成功,评价很高。

该作品编制是双管编制,在进行第四乐章——热情如火的快版赏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这一部分的演奏是很宏大雄伟的,因为是末乐章,会把之前三章的主题进行再现,也孕育第四乐章的新主题,主题之间互相交织形成感情的洪流,抒发作曲家想象与家人欢聚的情形。

第一乐章是慢板,他的主题动机是昂首阔步的气势。

第二乐章非常温柔抒情,带着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里面用了变种乐器——英国管,跟双簧管音色很像但造型不同,但双簧管下面是喇叭状,英国管下面开口是梨状,它也曾被填词改编成一首歌曲,很受大众喜爱,名叫《思乡曲》。

第三乐章很活泼,很欢快,具有快速跳跃的音型,节奏干脆动感,具有淳朴的舞曲风格。

第四乐章主步主题由圆号和小号组成,威武雄壮,副步主题由单簧管奏出,弦乐器为背景,演奏的是比较柔美抒情又有忧伤深沉的旋律,这一系列的发展最后会形成比较辉煌的结尾。首先比较强的力度开场,全奏器宇轩昂,小号吹出了凯旋版的旋律,又有进行曲的风格,弦乐和副管重复吹奏主步主题,力度稍微减弱,后面还有主题的变奏。

整部演奏曲的演奏时间是45分钟左右,推荐小朋友一首曲目,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该作品是为让青少年了解管弦乐队编的,网上都可以搜到,有的版本还带有讲解,比如各种乐器的特征,编制等。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