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长元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主编

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

詹建俊 叶南(合作) 黄河合唱—流亡-奋起-抗争 280cmx435cmx2 332cmx285cm 布面油画 2009年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和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叶南共同承担的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黄河大合唱》,目前已经完成了创作草图、素描稿、色彩稿等基础性工作,即将展开布上创作。“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黄河大合唱》无疑是对这一比喻的极佳阐释。这个题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黄河大合唱》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也不是某一次会议、战役,而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怎样通过画面加以表现?

其实,在詹建俊负责这一题材的创作之前,已有几位画家做了尝试,然而都在草图阶段就被否定。接下这一任务后,詹建俊认为首先要解决如何认识、理解这个题材的问题。因《黄河大合唱》本身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音乐作品,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体现,内涵非常丰富。“我们不是仅为《黄河大合唱》配图,也不是用画面来解释《黄河大合唱》这一乐曲,更不能简单刻画冼星海这一人物形象。”詹建俊认为,黄河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象征,同样,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也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精神。从这首乐曲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挫折,同时也体会到了人民的不畏艰险、奋力抗争。因此,油画《黄河大合唱》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冼星海沉思创作的过程,也不是大家齐唱歌曲的场面,而是以抗日战争期间的这段历史为背景,表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奋争,以及坚强不屈、汹涌向前、奔流不息的进取的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

两位作者合影

如何在画面中把这三个方面都融进来,詹建俊和叶南经过反复实验、讨论,最后确定油画《黄河大合唱》用三联画形式,从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地表现历史。其中正中一幅为竖幅,通过黄河壶口瀑布等画面,象征性地刻画冼星海的形象,表达作曲家激越的心情和唤起民族奋起的呐喊。两侧均为横幅,各长4米、宽2米:一幅侧重于描绘民族苦难、挫折,通过备受压迫的船夫、背井离乡的百姓等形象,再现那段痛苦的历史岁月;另一幅通过描绘抗日部队英勇作战、军民联合等形象,展现他们不畏困苦、争取民族解放的历程。三幅画虽然形式上可各自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气势连贯。

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_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

詹建俊 叶南(合作) 黄河大合唱—流亡 280cmx435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

詹建俊 叶南(合作) 黄河大合唱—奋起 332cmx285cm 布面油画 2009年

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_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

詹建俊 叶南(合作) 黄河大合唱—抗争 280cmx435cm 布面油画 2009年

“应该说,《黄河大合唱》在任何时期都是激励人奋进的曲子,如何通过油画概括性地体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我想,这幅画不应该是叙事性的,而是象征性的,要把黄河与人物有机结合起来;且黄河要占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这个比重的衬托来表现这种民族精神。”詹建俊说,形成这个认识后,从草图到后来的小稿,黄河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目前他们正在完善形象,如人物动作的选择,强调画面的可视性。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情节组合,在画面上展现民族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作品要与音乐《黄河大合唱》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种整体气度有所吻合,这是这个题材应该抓住的核心。”詹建俊说。

油画《黄河大合唱》所要传达的是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个抽象的目标使创作方向似乎很宽泛、自由。但是,抽象的民族精神需要细节来体现,在不违背史实又必须具有典型性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的细节和切入点似乎难以寻找。人物的形态怎样?情景该如何设置?黄河水是怎样的流向,浪花又该如何表现?这些细节都是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詹建俊说,一是要把人物处理好,形象要动人;二是要把表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增强表现力,也就是增强感染力,画面带有象征性、抒情性、表现性。总之,人物是为体现主题精神服务的,要把营造气氛当作很重要的探索目标。

题材越是宽泛,最终落在具象上就越是困难。詹建俊表示,只有在每一个方面都严格把握,才能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形象、色彩、构思等,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等于给作品扣分。

作为詹建俊的助手,叶南为能参与创作油画《黄河大合唱》而格外兴奋,一是有机会向詹先生学习和请教,另外,这个浪漫的题材对她也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充分理解詹先生所说的民族精神,叶南专门买来《黄河大合唱》的光盘,反复聆听。这位小个子的女画家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幅历史画的创作中。

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曲_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

黄河大合唱 创作草图之一

黄河大合唱钢琴曲_黄河大合唱钢琴独奏_黄河大合唱钢琴演奏

黄河大合唱—奋起 创作草图之二

初稿创作时,叶南一口气画了两稿,很顺利,詹先生只看中了一个稿子,认可了创意和构图,就是目前这张三联画的第一稿。在绘制第二稿时,詹先生提出要加大黄河的分量。构图由原来以人为主体变成现在以水为主体后,黄河的气势骤然增强了,体现出了黄河大气磅礴的魄力。但是关于冼星海的动作设计,她始终不满意,在短短半月期间,她前后画了五六个不同动作的素描稿,在距审稿两天前,才完成了中间的冼星海素描稿。詹先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三幅色彩小稿。这三幅色彩稿虽说尺幅小,却解决了色彩中的大问题。

二审顺利通过,不免让叶南低估了大型绘画的创作难度。但随着创作进程的深入,每前进一步,都让她感到难度在逐渐增加。二审结束后,叶南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和具体形象动作的确定,这种先构图、后资料的创作顺序,让她确实体会到了创作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但与此同时画面的生动性由于资料受制于构图,又让她感到很被动。于是叶南重新开始研究那些以前看过千百遍的大型历史绘画,并吸收了这些经典之作的许多创作技巧。

为了更好地感受黄河,叶南还专程前往黄河壶口等地考察,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回来后,她根据资料画了两张局部的油画实验作品和一些人物肖像资料的素描作品,又对其中一张进行了局部放大素描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詹先生亲自动笔做了修改,这让叶南体会到即使在研究局部问题时,也要随时考虑画面的宏观控制。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是民族的声音,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我们在努力靠近冼星海塑造出来的《黄河大合唱》这一形象,力争将这一动人乐曲的精神凝固在画面上,这是我们的创作目标。不到完稿前的最后一笔,我们会一直努力向这个目标逼近。”两位作者这样说。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08年11月27日)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