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VOICEcademicPeriodicalShenyangConservatoryMusic)万变不离其宗的巴赫赋格解析平均律钢琴第一册No.1之赋格曲】本文就平均律钢琴第一册No.1的赋格曲进行品结构方式、功和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作曲家是如何将具有相当严格范的赋格曲写作模式,与其高超的写作技巧相结合而形成了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赋格曲创作特征各/复调技术/连接句/插部/结构意义/功能作用赋格作为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独立存在或作为一种写作方式运用于其他各类音乐体裁形式中(赋格段),至今300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古典乐派音乐大师们的音乐创作中,还是在20世纪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写作形式的存在。而且,在如此漫长的一个音乐发展时期中,有相当数量的作曲家遵循赋格的写作原则以及特有的写作方式进行着音乐创作。比如,舒曼曾创作了六首赋格曲;李斯特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也采用这一形式创作出二重赋格;勋伯格在管弦乐队变奏曲中也使用了这种写作技术;韦伯恩在他的《弦乐四重奏》op.28中依然运用了这种写作技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萧斯塔科维奇1951年追随巴赫的写作形式,创作出了他的传世之作《24首前奏曲与赋格》;前苏联著各作曲家谢德林也创作有《24前奏曲与赋格》、《复调笔记》;除此之外,更有20世纪现代音乐中新古典主义流派的代表l生人物兴德米特所创作的游戏》等等。

这些不朽之作的产生,都是源于复调大师巴赫,正因为有了这位伟大音乐家为后人所开辟的这样美妙的一方天地,才有如此之多的作曲家们有机会展示出各自在赋格曲这一领域的写作才华作为独立曲体形式的赋格,是有其特定结构形态的。主题的周期性循环出现,并按照调性发展原则来结构音乐段落。此外,还应该包含有连接句,充当发展功能意义的插部,这些因素都是构成这一曲体形式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在我们从事教学的环节中,多数教师都是把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范例传授给学生,以此作为学生的模版。这无非谨的、规范的赋格曲写作方式,就巴赫的赋格曲而言,我们既能看到典型的赋格曲结构、调性布局、写作技法的范例;又能看到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用特殊的、“非常规”的写作形式所结构的作品。笔者选择的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第一册No.1的这首赋格,正是这类作品中最典型的范例之一。这首作品是巴赫赋格曲的开篇之作,也是一首“非常规”写作的经典之作。在这首作品之中充分体现了巴赫的三处绝佳之笔,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偶然陛。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这位大师在结构这部作品前有意识的设计其一,著名的“巴式主题”。所谓“巴式主题”,就是将巴赫名字的缩写“BACH”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排序位置数相加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维普资讯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2+1+3+8),得数为十四。

这样,就构成了—个由14其二,巴赫在短短27小节的赋格曲结构中,用密接和应的复调技术,将一个含有1.5小节的主题出现24次(见分析图,这也预示了巴赫将要在自然音调式体系中的12个半音上,做大、小24个调性的赋格曲写作,构成巧合l生之二。其三,在整个赋格曲中,将自然音体系中的七个音级分别作为主题的主音出现(主题由。这又形成了第三个巧合。而且,这种结构方式在后来也被肖斯塔科维奇所使用,在他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No.1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音体系中的七个音级也分别成为主题的开始音。如:主题开始于出现;在第40小节出现于呈示部图示58小节出现在66小节出现在音上;最后出现在88小节的是音乐结构分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第一册之No.1赋格,是一首四赋格的主题是由级进与环绕音~Nf.-J构成的。主题开始于女中音声部,之后依次在女高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进入,完成了每个声部的最初陈述段落——呈示部部分小节)。在这部分中巴赫采用了“非常规”的写作方式——结构中排位的排序关系及具有的功能意义,即省略了答题回归主题段落的连接句(在第二部分给予分析、说明)答题声部进入方式声部II主题声部I答题声部主题大调小节数13小节)。

在这个段落中巴赫采用了密接和应的写作方式,使主题(答题)副呈示部图示主题声部进入方式声部II答题答题声部I答题主题声部答题lOl012l2l3主臆出现形态密接和应主题单独进入密接和应主题单独进入维普资讯宗的巴赫赋格45第十四小节引出了巴赫赋格曲的第二个部分——展开部。在这—个部分,巴赫仍然采用了“非常规”的写作方式——“非常规”的展开部调性设计、结构上省略插部的写作方式(在展开部图示第二部分给予分析、说明)。展开部中主题共出现12次,大多也是采用密接的写作方式(个别主题具有不完整性)主题进入声部III答题主题主题主题方式声部答题主题小节数141717202G7.21I阶段第1II阶段借助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展开部是由三个密接阶段完成的。在这个部分中,充分展示了作曲家所设计主题的可塑性及精湛对位技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采用密接作为主要发展手段的写作方法经过一个小节的过渡,在第二十四小节进入到了赋格曲的再现部与结束部。在这里,巴赫只采用了比较短小的、在主持续音上的主调性大调)与下属调性(F大调)主题密接形态作为全曲的再现部,之后以两个小节的Coda.结束了全曲。通过以上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音乐大师的结构意图,以及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极高的写作技术。

1.结构:这是一首具有二都I生的赋格曲。在结构设计上,巴赫将一个具有1,5小节的主题,在一首仅有27个小节的乐曲之中出现了24,如果不采用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不可能完成的;也是因为这样的设计,作曲家在结构中省略了赋格曲结构中本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连接句和插部。在调性的安排上,他打破了传统的主调——属调——平行调——平行属主调下属调——下属调平行调的调性布局。从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非常规”现象的出现,都与巴赫在这首赋格曲的整体结构设计中的小节数目息息相关。2.技术:采用“非常规”的结构形态,用其他形式取而代之并形成具有结构、功能意义的写作方式,并且充分合理的运用了密接和应技术3.设计:作为《前奏曲与赋格》的开篇之作,24次主题的出常规结构模式与巴赫第一册No、l结构的对应表:现,孕含着巴赫在24个调性上分别做赋格曲写作设计。二、结构与功能意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不仅是一部经典的钢琴教材,还是一本极好的作曲技术理论、复调写作技术的教科书。在《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第一册No.1的写作中,充分体现了巴赫这样一位音乐大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尤其是他在把握结构上功能意义的方面,及其各部分之间连带关系的一脉相承方面,都让人折服。

1.取代连接句 在严格的赋格 曲结构 ,呈示部是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一 个部分。作为单主题赋格曲,主题首先要在一个声部做单独 出现 在另外一个声部做主题的模仿 (答题) 。而在超 过两个声部的赋格曲中,将出现一个具有调性回归的段落—— 连接句。但巴赫没有这样结构他的赋格曲,相反地被省略了。 连接句—— 是在赋格曲呈示部中第一次离开主题的部分。 一一/常规结构模式 主题 答题 —.一一r主题 主题 (答题) 主调性 属调性 非旋律部分、向 主调)回归段落 主调性 调性巴赫 No、1的结构形式 主题 答题 答题 取代了应出现的非旋律性的连接句)主题 主调性 属调性 构成属方向 主调性 维普资讯 46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2 目的是为了在另外—个声部再次出现主题时敛调性准备。那么,在巴赫的这首赋格曲中,由男高音声部第一次陈述的答题 与女高音声部陈述的答题形成直接的进入关系,这是乐曲中 第一个采用主题的形式代替连接句的段落。而且,从讶l生方 面可以观察到,它是以属调的答题形式出现的,但在其对位声部中可以看到未构成属调性的段落,而仅仅只是体现出了属 音的使用)。这更说明答题的出现是用来代替本应在 此部位出现的连接句 (事实上这样的代替已经起到了连接句 的作用) 答题虽然未出现连接句,但其本身起着由属调向主调过渡的连接句意义 通过谱例的对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巴赫在这里是出于压缩整个赋格曲结构的考虑,将本应该出现连接部的部位,用 另外一个声部的答题形式进行取代。

这一点也使得作品打破 了传统赋格曲的固定模式 ,形成了使其功能意义得以改变的 “非常规”的写作方式,同时也造成了第一个看似改变,但变不 离其宗的写作方式。即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2.取代插 插部,赋格曲写作中除主题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当作曲家以常规模式结构赋格曲时,插部往往是出现在以下部 位:在无补充呈示或副呈示部的赋格曲中,呈示部与展开部之 间的部位;在有补充呈示或副呈示部的赋格曲中,出现在离开 各声部最初陈述之后所出现的部位;在展开部中,每做一次调 性转换之前的部位;展开部与再现部之间的部位等等。形态 为非主题陈述段落,多采用对位、转位、模进、卡农式模进等写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