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大概有500多种,按照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又称之为八音。现今我们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本场音乐会将简单地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的形制与特点。

一、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利用琴弓与琴弦的磨擦产生振动为发音源,再通过琴筒共鸣与琴弦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革胡、四胡、马头琴等。在本场音乐会中有以下乐器:

(1)二胡

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六孔笛谱

又称“胡琴”或“南胡”。胡琴的前身是唐代的“奚琴”。到宋代称“奚琴”为“嵇琴”。到了明代,所使用的胡琴已经有了千斤。二胡从唐代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和杰出的民族音乐家、革新家刘天华对二胡的演奏艺术,二胡曲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和椭圆筒等二胡。二胡的主要结构主要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组成。二胡可用于独奏、协奏、重奏、伴奏与合奏,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一般采用五度定弦。二胡的音色优美动听、刚柔多变,表现力非常丰富,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旋律,又能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特别擅长于演奏抒情和伤感的作品。如:《病中吟》、《良宵》、《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赛马》、《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等,在本场音乐会将会为大家演奏《赛马》,《葡萄熟了》。

(2)高胡

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笛谱6孔简谱_六孔笛谱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它是广东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特色乐器。高胡的音色清脆、明亮,适宜演奏抒情、欢快、华丽的旋律。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二、弹拨乐器

弹拔乐器是利用弹拔琴弦产生振动为主要发音源,再通过琴箱共鸣与弦结合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弹拔乐器有:古琴、筝、扬琴、琵琶、阮、柳琴、三弦等。在本场音乐会中,我们有以下乐器:

(1)筝

六孔笛谱_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

筝在公元前237年以前,早已在秦国的民间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最初的筝只有5根弦,后来发展成为9弦、12弦、13弦,并且一直使用丝弦。清朝末期,改为16弦,本世纪30年代使用钢丝弦。新中国成立后,对筝进行了多次改革,如:增加筝的弦数,使用尼龙弦,出现了转调筝(24弦、25弦、44弦等规格)和49弦的蝶式筝等。

筝可用作独奏、伴奏与合奏。定弦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音色优美、华丽。表现力极丰富,既能表现寂静的夜晚,又能描述狂风巨浪;不但能表达欢快、热烈的气氛,还能抒发思念、忧伤的情感。如:《渔舟唱晚》、《战台风》等。在本场音乐会将会为大家演奏《战台风》。

(2)扬琴

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六孔笛谱

扬琴又称“打琴”、“蝴蝶琴”等。扬琴原来是一种外来乐器,它的前身叫萨泰里琴,是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地区流行的乐器。明代末叶,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中国。扬琴在我国经过了近400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还是演奏艺术、乐曲创作等方面,都已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它已经是我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主要由琴箱、弦钉、弦轴、码子、山口、琴弦和琴竹等构成。琴箱为木质梯形,在琴箱的左右两旁设有弦钉和弦轴用以张弦。琴弦架在条形多档的码子上,山口是面ban板两侧的长形木条,起架弦作用,琴弦采用钢丝制作,琴竹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来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品种较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十二音扬琴外,还有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电扬琴等。

扬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音域一般为4个八度。扬琴的音色比较丰富,低音区雄厚、深沉;中音区柔美、结实;高音区清脆、明亮而富有透明感。扬琴的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刚劲有力的乐曲,又能表现抒情、细腻的作品。它最适合演奏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旋律。也可表现叙事性的音乐作品。《美丽的非洲》、《红河的春天》、《将军令》、《忆事曲》、《节日的天山》。

(3)琵琶

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六孔笛谱

“琵琶”二字在古代原是某一类乐器的总称,它包括现在的三弦、秦琴、阮、月琴和琵琶等乐曲,其原由是“琵”、“琶”二字原来的描摹两种弹奏手法的两个动词:“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故以这两种手法弹奏的乐器统称为“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二字才专门用来称呼半梨形琴箱的曲项琵琶。

秦汉时期,我国就有了两种琵琶,一种较小,琴箱是圆形,两面蒙皮,称“秦琵琶”;另一种较大,琴箱是圆形、木质的面板,四根弦,十二柱,后来称“汉琵琶”,又称“阮咸”或“阮”。新中国成立后,琵琶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6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琵琶,相与品均按十二平均排列,可任意转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琴弦由丝弦改用钢丝弦或尼龙钢丝弦。

琵琶主要由头部、颈部、腹部构成。琵琶的品种很多,主要以相、品来区分,较常用的是六相25品琵琶。琵琶的定弦多达12种。

琵琶可用作独奏、协奏、伴奏或合奏。音色清脆、明亮、结实。既能演奏柔美、细腻的旋律,又能表现雄壮、有力的形象。如:《十面埋伏》、《彝族舞曲》等。在本场音乐会将会为大家演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阮

六孔笛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笛谱6孔简谱

阮的前身就是“汉琵琶”,因东晋时期有个名叫阮咸的人最善于演奏这门乐器,所以又称为“阮咸”。由此可见,阮在汉朝时代就已经有了。“阮咸”在唐代极为流行,到了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制出了大、中、小阮和低音阮。改革后的阮都为四弦,用金属弦,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音域也加宽了。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琴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组成。大、中、小阮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小阮发音清脆、明亮,适合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中阮音色柔和、恬静,善于演奏抒情性的乐曲;大阮音色坚实,有力,在乐队中常用琶音衬托主旋律或以齐奏伴奏形式造成热烈的气氛;低音阮低沉、宽厚,主要在乐队中担任低音部的和声节奏伴奏。

三、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又称吹奏乐器,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身而发出声音,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笛子、箫、埙、排箫等。气息经过哨子,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唢呐、管等。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的,如笙、芦笙、巴乌等。在本场音乐会出现的乐器有,唢呐,笙,笛。

(1)唢呐

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笛谱6孔简谱_六孔笛谱

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唢呐的音色雄壮,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圆锥形,顶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片通过铜质或银质的芯子与木管身连接,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加键唢呐还有半音键和高音键,拓展了音域增加了乐器表现力。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在河南,山东称作喇叭,传统唢呐有百鸟朝凤、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在本场音乐会将会为大家演奏《百鸟朝凤》。

(2)笙

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笛谱6孔简谱_六孔笛谱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八音”分类属“匏”。汉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尚书》、《诗经》已有相关记载。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3)笛

六孔笛谱_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7800~9000年,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据《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经过千年的发展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梆笛和新笛。

四、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也叫“敲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而发出声音以表现节奏见长,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中,有4种皆为打击乐器,即金、石、革、木,由此也可看出打击乐器在此时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击乐器的形制与材料也在不断变化、更新,并衍生出许多新的打击乐器,主要有鼓、锣、铙钹、板梆等4大类,其演奏方法多样,皆有独特的表现功能,在乐队中常用来渲染和烘托较为热烈的气氛。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的如云锣编钟等,有一些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梆子板鼓,拍板等。在本场音乐会中也有一下三类打击乐器:

(1)鼓类

六孔笛谱_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

鼓类打击乐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传统打击乐器。以陶或木为框,用兽皮或是蟒皮将两边蒙上,击打发音。中国的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到黄帝时期。用鼓槌或者手敲击出声,现在,鼓作为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仍然频繁出现于民间吹打乐、戏曲以及民乐合奏的演出中,有花盆鼓,大堂鼓,大鼓,战鼓,板鼓,排鼓等。

(2)锣类

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六孔笛谱

传统打击乐器。中国锣的历史悠久,制锣工艺考究,锣的音质优美,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据考证,锣约出现在汉代,明清至近代以来,随着地方戏曲和民间吹打乐的兴盛,锣类乐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各种民族合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打击乐器。锣体为铜制,呈圆形弧面,中间部分最高,称“锣光”或“锣脐”用锣捶敲击中间的最高部分发音。小锣用锣板的边缘部分敲击。大锣要求音色浑厚,声音的延伸时间长,小锣的声音要求响亮而清脆。由于锣的制作全靠手工完成,因而需要有非常精细和独特的技艺,制造出来的锣面,必须要光洁、无沙眼、无暗裂和凹凸不平的现象。按规格,锣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一般为大型锣和小型锣两类。

(3)钹类

六孔笛谱_笛谱6孔简谱_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

是广泛应用于中外各类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它们最早是西亚乐器,4世纪时随天竺乐传入中国,在唐宋的宫廷音乐中广泛使用。宋代以后,随着戏曲、歌舞的兴盛,铙钹逐渐发展成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多种形制。在古代,我国把铜钹、铜盘、铜铙或镲统称为铙钹。铙和钹是形制相似而稍有区别的两种乐器。都为铜制,圆形,直径30~50厘米,中间呈锅形凸起,中心有孔穿过,系红绸,一副为两片,相碰发声。钹凸起的部分较大,发音浑厚,余音较短。铙凸起的部分较小,发音洪亮,余音较长。铙与钹在民间经常配合使用,多种形式的碰击奏法使其具有多样的音色特征。

一笑江湖陶笛谱六孔_六孔笛谱_笛谱6孔简谱

END

新闻中心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