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维权骑士_领先的原创内容监测、保护及快速授权平台)的版权保护计划。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人。

本文讲述如下问题:

1、《降临》的调式分析

2、“音乐—调式—音阶”的逻辑关系

3、雅乐和雅乐音阶、唐代乐理和现代乐理

一、《降临》的调式分析

分析调式有三大步骤:

1、 风格分辨

2、 音阶排列

3、 分析音阶

步骤1

任何乐曲都有一定的风格,风格涉及到音乐语汇及其运用方法,即用到了什么音、这些音的呈现方式,后者包含了旋律法和和声等诸多因素。

西方音乐的形态,以大小调主和弦为主,即以三和弦作为矛盾不断呈现;而中国民族调式,则以大二度纯五度纯四度为主要呈现。

例如,随便唱一个三和弦,135,或1b35,就很容易顺着这个和弦的感觉去形成一种大小调式的氛围,也就营造了西洋调式的氛围;

如果我们唱125,或者512,或者251,这样一直唱,你就觉得这个很像中国曲子。

步骤2

根据乐曲排列出音阶,找到乐曲的中心音。这个中心音是乐曲开始或者结束的音,就像我们写文章,开头结尾总要讲一下主题,这个叫做点题。中心音基本在开始可以找到,因为音乐是时间艺术,先入为主,先出现的就造成一种印象,后面的音都相对于这个最早的中心去进行比较衡量。

步骤3,

从主音开始,我们看一下音阶会呈现什么样的形式,然后再分析这是一个什么调式。

我们用上述三个步骤来分析一下《降临》

录音大家自行去搜索,或者你们给我个链接我贴进来。

这个是简缩的乐谱

二胡谱卷珠帘_二胡曲卷珠帘_二胡曲谱卷珠帘

简缩的乐谱第一页

二胡曲谱卷珠帘_二胡谱卷珠帘_二胡曲卷珠帘

简缩的乐谱第二页

首先有关它众说纷纭的风格。这首歌的前奏的四小节形态基本一致,每个强音是3#453,第三大拍是573,也就是说基本上它是以3为中心音呈现三和弦形态,再看它的伴奏低音,始终是3#45,也就是e小调音阶开头几个音。

接下来旋律,旋律是37纯五度为主,与伴奏3#45形成了一个完美的e小调三和弦的框架。

在此框架下,我们看到它还有个#1,这也是这首歌最有特色的音,这个音,如果在e小调的框架里,它就是个升高的六级音,所以这首歌是e多利亚调式。

如果这首歌曲要以中国民族元素去呈现,我用e羽调雅乐,去改编了一下这首曲子,结果是这样的

二胡曲卷珠帘_二胡谱卷珠帘_二胡曲谱卷珠帘

我用民族调式修改的第一页

二胡曲卷珠帘_二胡谱卷珠帘_二胡曲谱卷珠帘

我用民族调式修改的第二页

我比较忙,而且也不是做电脑音乐的,所以这里就简单使用打谱软件的音源输出一下效果,大家体会一下就行。

在我的改编里,我使用了356723这个典型的羽调式作为伴奏,伴奏的音型节奏型也没改,对于旋律部分更是没有做任何更改。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和声对于一首音乐风格的影响有多重要。

降临.mp3

10M

·

百度网盘

当然,如果听完了不觉得跟原版的调式风格有什么不同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必要再把这篇文章看下去了,因为对于那些风格差异到这种程度都不能辨别出来的人,随便讲什么风格都是可以的。

这里面的差别在于,原曲伴奏里面大量使用了#4这个音,几乎每个小节都有,在我们的民族音乐里,这个#4是偏音,偏音一般也就是顺带在什么角落里悄悄过一过的音,绝对不能一个劲儿地用它。

所以,如果从歌曲旋律上来说也许有那么一点儿跟民族风沾边(其实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从旋律法上来说这个也是比较洋气的),架不住它这个伴奏,一直在后面絮叨:“我这是个e小调啊,我这是个e小调啊……”

有同学会问那么如果使用了一些民族乐器是不是就民族风了呢?请去看一下尤静波老师的有关中国风的解说,他在视频里说,中国风包括两个元素,一是调式,二是乐器。我非常同意尤老师的讲法,大家可以去看看二胡演奏的查尔达什舞曲,那个虽然是中国乐器演奏的,但是整体的音乐风格还是以西洋感觉占上风,所以调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这首《绿袖子》是古老的英国民歌,这首歌曲的版本很多,这个版本是比较典型的多利亚调式,但是在终止的时候使用了#2这个导音。这首《绿袖子》也会有的版本是没有#1,而是用还原1的,这时就不是多利亚调式。

再补充一首羽调雅乐《卷珠帘》。感谢某位师兄的帮助。这首歌曲虽然也在伴奏中使用了三和弦,但是旋律起伏比较多,旋律本身使用的音乐语汇更加强势,伴奏处于从属地位,感觉又不一样。相信学过旋律写作的同学都会秒懂。

二、“音乐—调式—音阶”的逻辑关系

人类发展的历史里,肯定是先有音乐,再有理论,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音乐本体。讨论乐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拿出谱例来,才能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音阶,只是在写作或者分析的时候使用的工具,所以我们讲一首乐曲的时候,一般会说,它用的是什么调式,或者直接说这个是什么调式,不会说这是什么音阶,音阶只是把曲子中所有的音挑出来,分析之后,排列出来的那么一个队列。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会优先考虑调式问题也就是风格问题,再去考虑怎么使用音阶中的材料,去体现想表达的风格。

音阶是个死的东西,怎么使用音阶,需要从风格调式上整体考虑,先用什么音,后用什么音,多用什么音,少用什么音,在强拍还是弱拍上用,都会直接影响听觉,从而体现其风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音阶使用的音是一样的,但是调式不一样。

三、雅乐和雅乐音阶、唐朝乐理和现代乐理

我国唐朝的宫廷音乐称为雅乐,后来这套宫廷音乐传到日本去,称为日本雅乐,日本的雅乐对于我国唐朝的雅乐保存的比较完善,当代中国的雅乐研究,都会跟日本共同研究,上音的赵维平教授就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研究过日本雅乐。(刚有同学提醒我说日本雅乐的原型是隋唐燕乐,在此更正一下)

我们现在乐理所讲的雅乐音阶,是不是来源于唐朝雅乐,我没有考证过,但是已经有唐朝音乐研究的专家说,唐朝那时候是不分七声音阶是哪三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雅乐音阶,未必就是唐朝的雅乐,使用的音阶。

于是我这两天在想,为什么我们后来去区分了三种七声音阶的理论呢?

我的结论是,因为我们需要发扬民族音乐,但是因为现在所有的音乐语汇都是通过乐谱去记载分析的,所以我们需要用现有的、通用的音乐语汇(也就是西方的乐理)去解读我们民族的音乐现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所以有关雅乐音阶的形成,为什么不是b5而是#4,歌曲作者自己已经出来澄清了,还有尤静波教授发了视频课解读,我就不在此多说。

(还是刚才那个视频)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唐朝的乐理来解释现在的现象呢?

我的想法是:因为唐朝音乐在现代社会已经失传了,几乎找不到了。乐理课只是一个为了方便沟通音乐语言的工具,是为了大家现在的音乐学习、音乐创作提供方便的工具。就像现在大家说的话,使用的词语,可能跟二十年前都不太一样,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的乐理,跟唐朝的乐理肯定更不一样。

打个比方,就是,你不能用甲骨文去写产品说明,因为大家都没有在用这种文字了。

现在的音乐作品,乐器的音准都是按照现在的理论制定的,专业院校有关音准的训练也是基于现在的音乐理论,所以我们分析现在的音乐作品,要用现在的乐理去讲。

唐朝音乐是我国历史上最昌盛的唐朝时期的文化。对于唐朝的音乐,我也觉得很神秘,一直非常神往。但是我认为,唐朝的乐理是为了唐朝音乐服务的,我们可以使用唐朝的记谱法,和唐朝的乐器,来演奏唐朝的音乐,这个时候按照全部唐朝的律制制定音准,我们可以讲唐朝的乐理。曾经我在日内瓦音乐学院交流的时候,听过他们的古乐课,他们都是用古代的乐器(或者尽量仿制古代的乐器),看着古代乐谱,演奏古代音乐,而且老师会教他们如何去读懂古谱。欧洲有很多专业的古乐团,基本上都是这么操作,成套成体系地来完成复古。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能用唐朝的乐理来讲今天的音乐,但前提是,你必须用唐朝的记谱法,唐朝的律制音准去要求。乐理是文本分析,听觉上的感受,一定要联系书面的乐谱,才能分析出道道来,而不是仅仅凭个人听感或者谁说了什么来决定的。

讲到这里,我很期待研究唐朝古乐的老师,用唐朝的记谱法和唐朝的乐理来分析一下这首作品,因为没准儿,我讲了半天我认为来自欧洲的中古调式,在几百年前,就是与唐朝音乐殊途同归呢?没准儿那个时候欧洲的老百姓,都在学习唐朝的音乐呢?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