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广东二胡江南二胡的关系问题,目前主流的说法是将广东二胡和江南二胡并列为二胡的代表流派。如冯光钰提出将无锡乐派的阿炳、江阴乐派的刘天华和广东乐派的吕文成并称“二胡三杰”;而二胡演奏家赵寒阳则直截了当地认为以二胡为代表的曲种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流传最广。这样,应该说将广东二胡和江南二胡并列为二胡的流派是经得起推敲的。

二 《雨打芭蕉》和《江南春色》中二胡的演奏技法

《江南春色》是在江南丝竹音乐和苏州小调的基础发展而来,是丝竹大师朱昌耀和马熙林先生根据苏州传统音乐《九连环》中的音乐素材创作的。乐曲旋律优美、风韵细腻柔和,是江南丝竹音乐的代表曲目,具备江南丝竹“柔”的标志性特点。《雨打芭蕉》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目前可考的是乐谱初现于丘鹤铸于1917年编纂的《弦歌必读》,此曲目活泼流畅、清新质朴,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在《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中,二胡虽是主奏乐器,但在音域、音色和表现力中差异明显,对比起来具备相当的代表性和实践性意义。

(一)《江南春色》中江南丝竹二胡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江南春色》作为江南丝竹乐的代表曲目,是在传统江南丝竹和苏南小调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制出来的源!自`优尔~文~论(文`网[,其艺术风格也深深地打上了“江南”的烙印,风韵柔和、音色细腻甜美。总的来说,在二胡的演奏技巧上注重左手的“灵”和右手的“劲”,演奏风格上则着重体现“柔”的特点。

《江南春色》整个曲目共分引子、主题、主题变奏、节奏放宽和尾声,其中主题又分三个乐段,主题变奏分两个乐段,每个乐段虽手法多样,但简洁明快的特点却贯穿于整个曲目。如(谱例1)演奏时,食指要放到高音位上,然后由下向上滑动直到低音位上,把旋律带出,后小节用垫指滑音带出,时旋律有种圆润细腻的感觉,演奏风格的“柔美”体现的淋漓极致。乐曲中大量使用并频繁交替小连弓、小分弓和切分弓的手法,使音乐情绪活泼而富有动力,运弓长短交替,轻重缓急交替,加花变奏过程中更是体现了江南二胡演奏的许多技巧,乐曲由缓至急,以五度、八度为衬音,加之左手上的技巧,都体现了浓厚的江南风。这一部分每一句末的切分音见(谱例2),演奏第一个音时短而轻,演奏第二个音时重而长。另外,还要注意在运动快板中要一气呵成,除了那些重音之外,其他音符都要灵巧运弓。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技巧的比较研究以《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3):

摘要为更好地研究和比较二胡的演奏技巧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上的差异,本文选取了《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两者都是富有地方演奏特色的曲目。首先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演奏风格进行整体性介绍;其次是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二胡历史渊源的介绍;最后以《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在演奏技巧上的同异性为切入点,比较两大曲种在加花、滑音和弓法等二胡演奏技巧上的同性和差异。50447

毕业论文关键词: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胡;比较研究

Comparison of playing techniques of erhu music in Jiangnan Sizhu and Guangdong

In "Jiangnan Spring" and " rain hit banana " as an example

Abstract

For better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Erhu playing skill in Jiangnan Sizhu and Guangdong music differences,this paper selects and both are full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played tracks. First of all the playing style of Jiangnan Sizhu and Guangdong music were overall introduces;follow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Jiangnan Sizhu and Guangdong music erhu history;Finally,to compare the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of Erhu playing skills in add fills,glide,and bowing.It uses an entry point that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in playing skills about< Jiangnan Spring> and .

Key Words: Jiangnan Sizhu Guangdong yinyue Erhu Performing techniques Compare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 录III

前 言1

一、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的历史渊源1

(一)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的产生背景1

(二)广东二胡的创制与江南丝竹二胡的关系2

二、 《雨打芭蕉》和《江南春色》中二胡的演奏技法3

(一)《江南春色》中江南丝竹二胡的演奏风格与技巧3

(二)《雨打芭蕉》中广东二胡的演奏风格与技巧4

三、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二胡演奏技巧的比较5

(一)滑音5

(二)加花6

(三)弓法6

参考文献8

前 言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是我国极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乐种,二者均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我国近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大乐种同属丝竹音乐,也都以二胡为主奏乐器,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接触、碰撞,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密切地交流和渗透,但二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比较两大乐种在二胡演奏技巧上的差异,不但对二胡在近代的发展有所裨益,而且还能在比较中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演奏风格、研习两大曲种中二胡的演奏技巧,是荟萃地方音乐风格、积累不同演奏技巧所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另外,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都加入了一些诸如弓法、滑音、加花等即兴技术发挥,虽共性很多但也差异显著,如不加以区别,容易造成演奏风格上的混淆,甚至会出现“不伦不类”、“张冠李戴”的现象。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也会对两大乐种的地域性风格产生消极影响。当前,学界以具体代表曲目为切入点进行二胡演奏技巧的比较研究较少,有少数广东音乐研究专著中零星提及。本文以《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为代表研究曲目,全面深入地比较两大乐种中二胡的演奏技巧,也力求能够为两大乐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技巧的比较研究以《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

一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的历史渊源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无论在流行地区、文化背景,还是在艺术风格、演奏技巧方面都有区别地方性乐种,却于民国年间在上海激烈碰撞、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不但使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二胡演奏逐渐走向成熟,也为近代中国的音乐艺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的产生背景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同属丝竹音乐,都是我国近代发展兴盛的代表性曲种,二者均以地域命名,由此可见其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江南丝竹是产生并流行于苏南、上海和浙北地区,音乐风格则充分吸收了江南文化中的小、雅、活等特点;而广东音乐则发轫于粤语语系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南粤地区兼容并蓄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上海快速发展并崛起的时期,大都市的兴盛吸引了全国各地艺人到沪演出,其中更是少不了代表本土音乐的江南丝竹和快速成长的广东音乐。当时江南丝竹在上海的演奏乐团大大小小多达十几个,其中以“大同乐社”、“国乐研究会”最为著名;广东音乐则在广东侨民集中的虹口附近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乐团形式从乐团、乐组到广东商人开办的餐厅酒楼常驻乐队、音乐小组等。不仅如此,当时富有名气的广东音乐家均有在沪发展的经历。因此,社团的兴盛和著名音乐人的汇集,加之当时上海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的外部环境,成为形成广东音乐的主要原因。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南、北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流使得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相互沟通和发展。一方面,《申报》作为当时上海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媒体曾多次报道二者同台演奏;另一方面,二者在沪的乐团多数有演奏对方传统曲目的记录。如江南丝竹的代表乐团梅友国乐研究社就将广东音乐的《小桃红》、《雨打芭蕉》作为保留演奏曲目;而众多广东音乐乐团在设立粤乐部的同时,常常还设立丝竹乐部或江南乐部。这样,江南丝竹乐团和粤乐团有了长期频繁接触对方乐种的机会,如此局面,为广东音乐中的二胡演奏方式的成熟和粤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广东二胡的创制与江南丝竹二胡的关系

要对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中二胡的演奏技巧进行对比,首先要从广东二胡的创制说起。而广东二胡与江南丝竹的二胡演奏的渊源,从它的创始人吕文成的阅历中便可窥得一二。吕文成先生祖籍中山,三岁便随父移居上海。他早年在上海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善于演奏江南二胡、小提琴并精通西洋乐理,这些都为日后创制广东二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吕文成先生创制广东二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较为可信的是黎紫君的《吕文成成名史略》。据此载,吕文成在当时的上海滩已小有名气,扬琴独奏已然独当一面,“实为粤人在异地扬眉吐气……至今仍传颂不衰”。但坊间不免有不屑之声,说他“独沽一,方是技穷”,正是受到这一刺激,使吕先生暗下决心,钻研江南二胡,虽四月学成,但仍觉无法与名家分庭抗礼,自己也感觉在旋律上没能发挥突出的音色,苦思之下,他顿悟到“七板线”的妙着……用第一把(盘线)作低音,第二、三把(中、下盘线)作主音,如此试验,甚是悦耳。经过这次成功的改进后,吕先生又大胆地对《三醉》、《双声恨》进行变调处理,不但越发动听,而且异于江南、广东传统音调。在公开演奏之后,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报章赞扬变调曲独步南中、实为高山流水之曲。由于江南二胡在构造上皮厚弦松,在1926年前后早已返粤的吕文成先生常常面对南粤潮湿多雨的情况下江南二胡易受潮脱胶的问题,在与制琴师傅交流后,试图用广东二弦的薄皮紧弦来替代。新的二胡试制出来后,吕文成先生又将小提琴的钢弦改装在外弦上。经过如此改制,新的二胡发音尖锐响亮,外弦为D,内弦仍为G,音色与江南二胡大为不同。之后吕先生又改以双腿夹琴、锯短琴杆、改以圆柱形共鸣箱等,在寻得最近音色的同时,避免了沙音和杂音的出现,广东二胡正式创制成功。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二胡演奏技巧的比较研究以《江南春色》和《雨打芭蕉》(2):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