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想先说一个重要的误区:弹不出强弱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在于手的技巧基本功,而是缺乏对音乐的整体理解,缺乏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

音乐是将,技巧是兵;将能运筹帷幄之中,兵才能决胜千里之外。这事儿不能本末倒置。

理解音乐就是一个需运筹帷幄、宏观布局的事情。

题主说,已尽可能试图弹出谱面上的每一个强弱标记,但听起来也不行。自然是不行的,因为你只表述了字面意思,而没有对整个乐曲有一个宏观和深入的理解。

就先说谱面上所谓的“强弱标记“。

这一段的f与那一段的f,就不会是一样的f。强弱不是一种绝对音量。它是一种dynamic,更应该解释称一种动力、张力、色调变化、情绪拉扯。

pp可以是"逢郎欲语低头笑",也可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ff 可以是"怒发冲冠凭栏处",也可以是"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不是音量的问题。咱得捋清楚因果顺序:对中原沦陷的悲愤交加是怒发冲冠的“因”,因而发出的喉头紧绷的ff的声音是“果”;汉天子的满志踌躇是大风起兮的“因”,后而发出的直抒胸臆大气回荡的ff的声音为“果”。后者的声音特征是在明白前者的情绪之后一个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千万不该只琢磨如何发出某特定的声音,这就舍了本。

另外你得知道,谱面上的标记是非常具有限制性的。你可以试试自己想象一种特定语调语气说某一句话,你如何用笔头通过符号把你抽象的语气尽可能地写下来,能让看的人理解你的语气?这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情绪的张弛多在字词之间的细微连接辗转之处,是一种无状之状。所以你得以此倒推,揣测这里作曲家为什么要写重音符号 >,为什么写跳音符号,写sf,或ff,或两音连线,或休止符号,或延长记号,或踏板,或用更具体一点的词表达的比如dolce, con brio, sotto voce, leggiero, stretto, 等等各中细节,得去琢磨为什么要写这一个符号标记,为什么这里是sf而不是 >?为什么这里是leggiero而不是dolce?他们的细微差别在哪里?

所有的这些字面记录,有好的老师指引提点自然是捷径,如若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悟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研究原版谱面及仔细听各版录音就可以明白很多,进益很大的。

来个具体的例子说一下音乐的宏观布局。《肖邦前奏曲Op.28, no.1》:

强弱钢琴术语_钢琴强弱弱怎么弹_钢琴强弱怎么弹

First edition. Paris: Catelin, n.d.(ca.1839). Plate Ad. C. (560) & Cie.

全曲只有三个强弱标记,开头的mf、最后一句的p、以及第二大句的crescendo。怎么将它弹得有强弱之分、层次变化?得听其自然,再顺其自然,让乐句自己主导。

首先分析清楚乐句的断句与长短组合,是最快速地捋清楚乐曲大致骨架的方法。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在不断进行的,所以每一句都是在不停演化着,即使是休止符,也是在行进游弋中的。先凑近一点看每一句,感受其自然的方向与起伏:每一句都有一股推动力,每一句都有推向一个色彩最强烈之处也就是峰值,之后也都自然会回落。

一句明白了以后,再退后一步,看更长更远的句子——前面这一句之后,是逗号还是句号?如果是逗号,那么下一句里又要看它怎么推动,下一峰值处又在哪。再回头看看,比较前面第一小句的峰值与第二小句的峰值,哪个峰值应该更高、更强烈、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持续推进?如果第二句的峰值应该比第一句更强烈,那么弹第一句推进至峰值的时候我就得收着弹,第一句的峰值就不能太高。

再继续用此方法往后看完全曲。单独看每一句,自然会出现很多零散的峰值,但是最后把所有句子的峰值整合在一起看时,单个峰值就不再凸显,而变成了连绵峰脉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全曲峰脉里所有峰值之中最高最强烈处以及最低最松弛处,有主有次,时密时疏。

弹得平淡的原因,就是每一句的峰值都差不多高,所有的推进都差不多时长,所有的收放都是差不多的幅度。你弹得音量再强,五六句以后,在听众的耳朵里强和弱就没有了很大的区别。全局的对比和反差才是强弱的根本。再具体通俗一点,就用音量举例:假若前四句为50分贝,在第五句需要弹 f 的时候音量为70分贝,那么这个强并不会让人感觉是真的f;假若前四句为20分贝,突然第五句是50分贝,那么这个f就比70分贝的感受更强。这是人耳和大脑的调整机制。

再再再直观一点,我网上随便找了两个音波图,你猜哪段音乐更有张力?:

钢琴强弱弱怎么弹_强弱钢琴术语_钢琴强弱怎么弹

钢琴强弱怎么弹_强弱钢琴术语_钢琴强弱弱怎么弹

没错,第二个会普遍更吸引人的耳朵。第一个的问题是,峰值起伏幅度太平均,明显峰值太多、间隔距离太规律,可预料,这就一定会导致重复性,不管你峰值音量再强,回落处音量再弱。而第二个主次明显,只有两个明显的最高潮处,且两处的推进回落的起伏、持续时间都不同,这就有了变化和层次,不在可预料之中,因此强弱明显,音乐的吸引力和张力就有了。

再回到《肖邦前奏曲第一首》的乐句骨架。耳朵敏感的话,听色彩找句子及其峰值,找听起来特殊的和声和某几个音的变化,特别是非调性内的音,听它们的张弛和收放;耳朵尚不够敏感的话,听的经验不够的话,就用和声分析来辅助耳朵,找到属和弦前后附近的拉扯(通常是强烈之处)。

简单说一下这一首里的三个大句子:短句1-8、长句9-24、短句25-34。

第一句有一小峰值,引出;第二长句是全曲高潮,大峰值在第21、22小节处,前面花了很多小节的渐强以及stretto来推进至此,后面花了两小节来自然回落至p;之后最后一句就是第二大句风雨之后泛起的阵阵涟漪直至消失。

然后你再看着下面我用(sui)心(bian)涂的谱,听听傅聪的录音:傅聪演奏肖邦 前奏曲Op.28 1980_哔哩哔哩_bilibili

强弱钢琴术语_钢琴强弱弱怎么弹_钢琴强弱怎么弹

这就听明白了一个曲子的大骨架。大骨架拎清楚,推进回落自然,有对比、张弛有度,再琢磨谱面的各种信息,你演奏就成功了一半。再其中的细节演奏处理我这里就略过不说了。

然后最后再说手的技巧。

前面说了,音乐是因,声音是果,说到技巧就要再加一层果:用技巧时要根据所需的声音而用,技巧是声音的果。脱离音乐和声音讲技巧是很抽象的也是错误的。再说一遍,同为f 或同为p,声音及技巧可以大有不同。

再接前文例:“怒发冲冠凭栏处”—> 声音是紧切激烈的 —> 手就不能太放松,锁紧些手臂肌肉而不是一味放松,利用手臂的重量给予音量,绷住指尖,下键深而紧,触键较快,耳朵时刻集中,音与音之间的张力需要一直保持不掉落;

若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 声音是大气回荡的 —> 手臂就要更放松,从肩胛骨到手指尖的力与气要畅通,肩胛骨手肘手腕关节要松弛,而手掌关节与手指第一关节要稳定,感受肩胛骨带动大臂的重量,指尖下键慢而深,这样才能发出与这一句的情绪理解相符的合理的声音。

另外,音量上弹不出对比很常是因为弹不好轻音,弹不好轻音通常是手指尖的控制力不够,指尖太软触键太散不够集中,或是发力部位太多,不会只用从掌关节到指尖的那一小部分的力量,并且听得不够细。建议集中注意力,耳朵加上个放大镜,仔细听线条在极轻情况下的流畅度,然后手耳配合,纠正调整某一根手指的触键发音。

最后,再再再啰嗦一遍:

请各位纠结技巧的同学们,把技巧先放一放,以琢磨音乐为本,多听多看,提高耳朵的敏感度,手再跟着耳朵来,如此事半功倍,方是正途。《礼记·乐记》里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要听,听出不同的音色,听出各异的语气,听出休止静默的气息回荡,听出细微的乐句处理差别,听出左手和声的线条起伏,听出不同声部的纵横交错,听出音与音之间的进退来往,听:

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紧促且凋落);

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闲适且宽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开朗且散漾);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粗犷而凛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正直且清亮);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和顺且温柔)。

琢磨“音之起”,才是弹好音乐之根本。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