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如点墨滴于纸上天下;

洒脱,如梨花,纷飞飘洒;

精妙,如光辉倾于天下,雅典潇洒;

清脆,如枯叶没于土下,却华丽高雅;

犹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涟漪...

犹如雨过天晴后渲染的烟雨...

青花瓷介绍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始于唐代,成熟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种类

1. 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

2. 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普遍见到。字体多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 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 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 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青花瓷发展

1. 唐青花瓷: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

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

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2、宋青花瓷: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

3、元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

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

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

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4、明清青花瓷: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