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琴曲平湖秋月艺术赏析摘要: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既保留了民族音乐元素,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中的精品。 演奏钢琴曲平湖秋月,既要注意演奏的技巧,又要注意深刻理解乐曲蕴涵的意境、表现乐曲的韵味、恰当控制演奏情感。关键词:钢琴曲;平湖秋月;演奏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培勋先生早期开拓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广东音乐素材,融合现代作曲技法与个人创作理念,既保留了广东音乐原有的艺术风格,又与钢琴演奏技巧相融合,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

2、趣。一、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征1、音色的民族化 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载体体现浓郁的中国音色,陈培勋先生可谓匠心独运。在乐曲中,他模仿了扬琴、琵琶、古筝、箫等多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如第1小节至第9小节,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模仿扬琴音响效果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展现出一幅笼罩在皎洁月色下的西湖美景,宁静迷人,景色平和。继而在扬琴伴奏下,飘来模仿古筝奏出的华丽而清脆流水般的旋律,仿佛晚风轻拂平湖玄奇微波,湖面波光闪烁。因此在弹奏这段旋律时,手腕要顺着旋律的方向平移,突出旋律音,使每个音符的音质晶莹透明,手指在触键时,手指贴键,使旋律的歌唱性得以充分展示。“起”乐段最后一小节的琶

3、音和弦,像琵琶的扫弦,弹奏要果断有力。乐曲第二段,即“承”乐段,犹如走进平湖,凉凉的夜风伴着洞箫,深沉柔和的声音悠悠吹来,显得空旷而深远。乐曲结束时的尾声意境空明悠远,右手的颤音响起,似箫的颤吟,弹奏时应表现出箫特有的气息震颤感。2、在和声上体现民族特色钢琴是和声乐器,也是体现完美和声的主要乐器之一,好的钢琴作品需要精美的和声配置。作曲家在作品中,为了适应中国音乐的风格,体现民族的特色,在运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又将表现民族色彩的和声与之相配合,有意淡化和声三度叠置的特点,使传统功能和声的效果削弱。作曲家为了使作品达到新的和声效果,采用替代和弦中的音、和弦上的附加音和省略和弦音的方法来增加五

4、声民族音调的特点。如按传统功能和弦,第一拍的后半音应运用降e降g降b降d的和弦配置,但作曲家却利用替代和弦音的方法,用降a代替了降g来增强民族性,这是西方和声体系所不能体现的。这首乐曲毕竟是改编曲,演奏工具又是西洋的,难免要融入一些西洋和声技法,如乐曲运用的和级这两个和弦,就是西方音乐中最典型的两个和弦。另外,乐曲中运用的和弦也不是完整的和弦,省略三音的较多。在功能和声方面,乐曲并不完全遵循古典和声的原则,如西方古典和声中是不在强拍上运用四六和弦的,而作品为了保留民族特色,用了四六和弦,这样就强调了级音,也就是民族音调的特征音。这样,全曲在和声方面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运用了古典和声的原则,达到

5、中西技法相结合的效果,使这首乐曲中的民族特色表现得更为独特,令人回味无穷。3、气韵、声韵的民族化钢琴曲平湖秋月的音乐基调平和,典雅的神韵自然灵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清新优雅的格调,均显现出深邃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空”境界。因此,在演奏该作品时,应做到气韵相结合,二者合为一体,表现出作品余韵无穷的特点。如第10小节至第13小节,旋律移至左手演奏,由于此段旋律气息悠长,因此要注意句子的呼吸,左手在弹奏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下键的速度要慢一点,这样才能使旋律气韵更为深远。声韵犹如说话的语气,每个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声韵,音乐也是如此“。中国的语调一音多意,即并不是所有

6、音的波动都是一样的,因为在乐句中有的音是实的,有的音是虚的,有虚实两种状态。”钢琴曲平湖秋月中有很多旋律中夹带着华彩,这种淡泊而意蕴深远的对位风格令声部层次丰富,立体感增强,中国特色的声韵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好虚实的触键方式,将气息与声韵融会贯通,此曲才能雕琢得玲珑剔透。二、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演奏艺术1、乐曲的演奏技巧第一部分:起,从第19小节。作品的第1小节和第2小节前半部分是全曲的引子。演奏者要注意右手整体音色轻柔,指尖要有控制,32分音符要弹的音色饱满,声音均匀,力量顺畅流动。在第2小节时32分音符律动由右手转到左手,预示着右手主题主题旋律即将出现,左手接替时一定注意控制指尖。进入旋律后就

7、是作品“起”的开始。左手32分音符更要轻柔,好象水面上漂浮着薄薄雾气,营造朦朦胧胧的意境。此时整个旋律应强调右手泛音的最高音上,右手织体也发生了变化,分为两个声部,旋律线仁在上方的16分音符上,下方声部变为32分音符,与旋律声部形成对比。左手要根据旋律线的变化强调力量,不能一连到底,另外还要注意左手最后一拍保持音记号,要强调出来,右手最后一拍好象在模仿弦乐的滑音,要注意弹奏的圆滑连贯并在语气上渐强,直到后面和弦将第一部分推向高潮。第二部分:承,从第1013小节。旋律不着痕迹的换到了左手的中低音区,而右手伴奏增加到了64分音符。左手旋律气息很长,在演奏时要注意分句和正确的呼吸,乐句虽有多处连线,

8、但弹奏时要做到手指离键来划分连线,气息和手臂的用力确是一个整体:左手手指应采取高抬指的练习方法来获得歌唱性的音响效果:手臂动作可以略夸张可以带出气息。右手琶音密集,手指应贴键,用力要均匀,模仿古筝奏出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右手整体上的要求是声音轻且柔和,指尖动作灵活,左右手的层次一定要分清楚:左手旋律,右手伴奏,这点我个人比较难做到,可以跟着左手旋律哼唱,增加内心的旋律感,更好出声音的层次。第三部分:转,从第1423小节第一个音。第三部分:转。为第14小节第20小节。三连音开始出现,继而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等不规则音型的出现,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不稳定感,与音乐上的高潮相对应。14小节和15小

9、节,旋律通过左右手的同向进行被加强了,同向十五度在钢琴上造成特殊的打击乐般的音色。16小节和17小节带八度装饰音的旋律又仿佛是弹拨乐器上奏出的泛音。左手中高音区的震音则是模仿扬琴的效果。18小节,旋律回到左手,力度很强。19小节和20小节是全曲的高潮,自19小节第3拍起,旋律又到了右手。这一段中,旋律常在左右手穿插,又杂以不规则节奏的音群,因而要格外注意保持旋律的连贯和节奏进行的流畅。由于音量较大,情绪热烈,此段以不用左踏板为宜。第四部分:合,从第23小节至全曲结束。这部分是对曲的总结,也是全曲的尾声。左手伴奏重新带出引子中的32分音符,弹奏要求与开头一样;而右手连续出现四个附点8分音符的颤音

10、,一个比一个遥远,就好象泛舟的文人边吹萧边渐行渐远。几个颤音要控制好,力度要由强渐弱,之后的跳音和叹息式的连音共同构出中国民乐特有的缥缈意境。最后一个音弹完后不要急着结束,直到泛音消失需要有段时间,再慢慢结束全曲。2、注重演奏的情感要想演奏好这部作品,娴熟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固然是必要的,但仅凭借演奏技巧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注意演奏的情感:一是乐曲蕴涵的意境。意境可以理解为是感情与意象的结晶。音乐艺术中的意境,因人、地、情、景的不同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美。 要想演奏好平湖秋月,对意境的正确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音乐表现里追求“情”和“景”相互交融,从而迸发出真挚的感情,在一层层更深厚的情感中透入最深

11、的“景致”,塑造崭新的意象,为生命增添丰富的遐想空间,开辟新的美好境界。二是注意乐曲的韵味。韵味是中国音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标准。 在中国艺术中,“韵”相当于西方艺术中的“美”,是美学的最高范畴。从总体上讲,“韵”包括声韵和气韵。 声韵在音乐上表现得十分具体,与演奏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情感的气息贯通全曲,气贯才能韵足。 气与韵表里相应,只可“混一”,而不可“缺一”。气不贯就不可能达到足够的韵味。韵味的把握是演奏好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关键,演奏者一定要细心领悟。我们在平湖秋月的演奏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些风格特点,要随时注意线性思维的运用。三是恰当控制演奏情感。 平湖秋

12、月重意境,重情。只有气与韵做到表里相应,合而一体,才能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情感丰富,余韵无穷。它的旋律,时而宛如薄暮,飘荡起伏;时而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要表现出气韵深远、内涵丰满的情感,演奏者自身的情绪要适应乐曲的韵律,如微波起伏,灵动而不呆板,控制好全曲的演奏情感,带动听众的共鸣。曲调由柔和慢慢转为兴奋,动感的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则愈加鲜活。 演奏者要抒发出富于歌唱性的情感,并表达在手指演奏的连贯上,触键敏锐而自信,使旋律线条显得流畅而且层次分明, 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音色才会明亮而有神采。结论:钢琴曲平湖秋月通过陈培勋先生的精心写作,将看似简单的旋律改编后,使其音乐形象更加丰富,充满诗情画意,音乐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是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陈培勋先生在挖掘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出发,勇于突破与创新,大胆地探索与实践,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外来作曲技法,不断探求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道路。他的创作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将中国民间乐曲的传统曲调与西洋乐器完美的结合。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