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 原创

追寻》是电影《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这是从进入新时代前后至今、中国音乐领域所涌现过的一首很优秀的主旋律歌曲(我常将此类歌曲尊称为“新红歌”)。

明道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首歌,它的最妙之处,就是在歌曲中,天衣无缝地嵌入了一句半人们熟悉的《国际歌》旋律,这让身上流淌着纯正红色血脉的明道,顿时找到了同志般的感觉。其次,它还带有一些儿流行歌曲的元素,使到一向以“激扬”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红歌,蓦的迸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新鲜活力。

《追寻》创作于2009年吧,早于《如愿》很多年,那个时候,用流行歌曲体裁来表现主旋律红歌,似乎还无迹可寻。因此,说《追寻》是红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发轫之作,应该不为过。在那个时候,敢于在红歌创作上融入流行歌曲元素,虽说步伐迈得很小心,但也是一种勇于创新的勇敢行为。

如今,又涌现了《如愿》这样的新红歌流行歌曲杰作,这是中国音乐领域创作思想的朝前重要跨越。可以预见,以流行歌曲方式创作新时代主旋律歌曲,应该是未来新红歌的一个重要创作方向。我认为,慷慨激昂的红歌固然不可复缺,但通俗而轻松的流行歌曲体裁红歌创作思路也不应偏废。

“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我们一定要为那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探路、为寻觅美好新红歌而孜孜以求和大胆创新的《如愿》、《追寻》等的词曲创作者鼓掌、点赞和致以敬意。

…………

插几句题外话。

明道我虽欣赏流行歌曲,实际也从不排斥其他体裁和风格的歌曲作品。相反,只要是优美、健康的音乐作品,无论通俗与否,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喜欢。我想,真正痴爱音乐的人,应该多数是这种性情。

但是,最近有人在我的《如愿》手风琴曲谱文章中发布留言,对流行歌曲渲泄着非常刻薄的抨击,说什么:“我最讨厌的歌曲就是流行歌曲。唱流行歌曲的人在舞台上站没站相,唱没唱相,歪着脑袋,闭着眼睛,僵硬着脖子,曲着膝盖,半蹲着像便秘時拉屎不出的那种痛苦表情。真恶心!”之类云云。

这话让人惊讶。《如愿》这种能令不知多少人感动到流泪的优美流行歌曲,以及我所写的有关《如愿》这样的美好文章,这种人竟然会产生出如此恶劣的观感,真是让人叔可忍,婶不能忍。这得是心理扭曲到何种程度的人,才会有如此的刻薄偏见。想社死,也无需这么着急吧。你在别处发泄这些情绪,那与我无关,但在我的文章留言处这般目中无人地肆虐,我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我认为,是源于这样的人自身的世界观有大问题,当自身看待客观世界事物的态度明显出偏了,见解就会偏而不正。归根结底,是在于自心过于偏激和极端。心地凹凸不正,见解就一定不正。

我们不妨先摆事实和讲道理,当讲道理行不通,那我就不会客气了,合适怎么着就会怎么着。

首先,绝大多数流行歌曲的载体中,并没有携带负能量,有的甚至还有着满满的正能量。抨击者你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

其次,自过去以来,流行歌坛也有很多歌星一直在努力地塑造着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舞台形象,否则,为何能站拥那么多的粉丝受众。抨击者你为何对此熟视无睹呢?奇怪。

再次,还可以继续引导嘛。比如,各位歌唱家大咖,如果勇于放下身段,走下象牙塔,来到市井间,或走出“庙堂”,深入“江湖”,用自身的正能量,塑造出各种大方大气的流行歌曲台风、台姿来让受众效仿,其意义就远比一些人坐在办公室大班椅上,对流行歌曲指手画脚地进行批评和抵制,来得积极。

比如,最近几年来,“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以及其他不少有组织的合唱团体,就做得相当好,他们用优美的声音、优雅的台姿,翻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形式雅正大方,内容健康通俗,效果悦目娱心,为大众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精神佳肴。这些流行歌曲合唱作品难道没有一首值得抨击者你欣赏吗?请问抨击者,你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我隐约感觉你象是外星人,而不是地球人。

诚然,流行歌曲领域可能也有不足和缺点,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肯定瑕不掩瑜。否则,不可能拥有这么庞大的粉丝群体,且日益壮大。所以,人,可以有侧重一方的偏好,但思想不能极端,不能总是以偏激的心态观察社会,更不能专门寻找社会的丑而无视社会的美,这只会使自己的心理越来越阴暗、越来越扭曲而已。

题外话就到一段落。

思路有些儿丢失了……在对待流行歌曲体裁新红歌这个新事物的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已经处于新时代了,不能人在今天,思维方式却仍停留在过往时代的昨天,这会障碍社会的进步,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一些人的反思。

……

注:昨天没写完,今天继续再写。

对《追寻》这首歌,我个人的感受是: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始至终散发着一股底蕴深厚的坚毅、坚忍和深沉的执着力量(好多歌唱家都将这种力量表达得很贴切、很感人,尤其是歌唱家杨阳,对这种“坚忍和执着”,理解得特别到位),这种力量仿佛可以化作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无远弗届地将当今人们的思想与无数革命先辈的精神宝库连接到一起,让当今的人实打实地领受到历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那种信念如磐、精神如炬的崇高境界和纯粹的人格光芒,从而获得宝贵的精神充值。

(注:写完了“人格光芒”4字,明道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前所未闻的新词——“精神充值”,百度了一下,好家伙,似乎还没人用过。好词不自珍,就干脆造个句子,分享给大家。希望“精神充值”这个词能在网上火起来,顺便也将明道的公众号带火。)

衷心地希望,有更多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新红歌能得以诞生和流传,并以此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通俗的唱歌和弹奏活动之中,让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通过这样方式,不知不觉就能感受到建立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开启新时代等奋斗历程的艰辛和不易,进而激发起深入去了解的兴趣,当知道了这个党为了建立新中国付出那么一代又一代人的巨大牺牲,心中就会油然地生起对党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进而萌发出接过历史使命接力棒的真诚想法,从而自觉地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新长征道路上奋发努力,建功立业。所以,寓教育于通俗音乐之中的做法,不可被忽视。

如此推理,如果创作时设计得当,流行歌曲体裁的新红歌,完全可以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方式,大家可以去看看《如愿》各个视频的种种弹幕,那就是一颗颗爱国情种子在年轻人心中的萌芽,这种瞬间迸发的初心情感,往往非常纯真和纯粹,应该倍受珍惜。

因为,有了爱党爱国之情的初心萌芽,就容易产生初步的信念和信仰。有了信念和信仰,人就会渐渐趋向纯粹。趋纯粹了,私心就会减少。私心越来越少,最终就是无私。无私就肯定无畏。无畏就不怕牺牲,敢于奉献。最终,就会产生“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操守和品质,以及“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勇气和担当。这条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是成立的。过去革命年代的先辈先烈,他们的自律意识和牺牲精神,并非凭空产生,而就是这样一步步培养出的。但如果没有逻辑的第一、二环(即没有初心、没有初步的信念和信仰),后面的就都是空谈。

如果接手接力棒的人都能成长成为具有如磐信念的人,那么一百多年历史的红色血脉和基因,就有望得到值得付托的赓续和传承。也唯有这样,才对得起自“五·四”运动以来牺牲了和付出过的革命先烈和先辈。

所以,新红歌创作的老师们,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任重道远,因为你们也肩负着用能吸引人的新红歌来唤醒大众初心、提振人们信心的责任,这也是新时代音乐创作者应有的情怀。而我认为,容易占有“市场份额”、容易抢占到制高点的流行歌曲体裁,理应是一个可圈可点的新红歌创作方向。

期待更多象《如愿》、《追寻》这样的优秀新红歌,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让人们的精神值,时刻爆满。

创作不易,欢迎大家“点赞”、“在看”、“发朋友圈”,以兹鼓励。谢谢!

说明(1):这次编配时,在网上找了好几份歌谱来参考,与以往一样,记谱大师们都是各显神通,所以,版本的节奏型就不尽相同。我又再观看了几位歌唱家的演唱版,也是没有二个版本是完全一样的节奏型。或许,这就是通俗音乐的特点之一吧。不过,前奏、间奏和尾奏,却是我一字一字记录出来的。

说明(2):第35小节的第四拍是转调,但实际上,将sol升半音后,继续用原调,也毫无违和感。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说明(3):本乐谱不排除存在着笔误,故请大家留意看留言提示更正。

笛谱100首_笛谱流行歌曲简谱_笛谱流行歌曲

笛谱100首_笛谱流行歌曲_笛谱流行歌曲简谱

笛谱100首_笛谱流行歌曲_笛谱流行歌曲简谱

笛谱100首_笛谱流行歌曲_笛谱流行歌曲简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