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鉴赏——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音乐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音乐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那一刹,我们感受到的是空气中流动的高山、流水、丝竹、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第一模块: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简史远古时期:中国远古时期的音乐为舞乐时期,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加了二声,而为七声音阶。相传伏羲氏造琴、瑟等乐器,而女娲氏即有笙、簧、管乐器的演奏,可见中国乐器始于远古的历史是可追溯的。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箫、笛,在当时常于人们祭祀、宫廷歌曲、舞乐等,在文献中可考查,如当时人们也有用牛尾为舞具,以跳舞来强调节拍等,为舞乐之广为流传。上古时期—少昊至周朝:商朝的乐舞是殷人很重视的仪式,如宗教上的仪式,在文献上甲骨文常出现“舞”字。音乐到周朝已有系统的理论及传统,如天子用来祭天祭祖和王朝宴客、娱乐之用。周朝的六艺中,礼、乐在前二者,此上古时期为奠定雅乐的时期,雅乐有其特色;曲调简单、齐奏、节奏缓慢。雅乐是强调教育,为宗庙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庄严肃穆的音乐。中古时期—秦汉至隋唐朝:在政治及外国的文化不断入侵之下,周代传统礼仪音乐被战争打断,到纪元前三世纪时,因儒家思想遭清除破坏,汉朝想重新恢复古代礼仪时,不得已得依赖当时的民歌为创作曲子的来源,另外有关佛教及道教的音乐也开始产生,而值得一提近古时期—宋朝至明朝:在历经晚唐、五代的割据局势,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而在音乐上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乐器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以至引起作词人与音乐家的注意。

他们将诗歌加以音乐进行歌唱,成为我国文学史与音乐史上的一个重大部分。元初至元大德年间,元杂剧发展到鼎盛时期。不论是戏剧方面或是音乐的表现都相当平衡。杂剧大致是由所谓的四折而组成,其相当于现在西方歌剧中所说的四幕,在当时流传的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散曲与杂剧在元代使用甚多,有诗转为词,词转为曲,为元代一大特色。到了明代南戏开始崛起。近代时期—清初至清末:清朝有民歌及皮簧、秦腔等音乐,在明清流行着一种描述爱情的生活民歌,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将它写成《聊斋志异》,用当时的语言加上元、明的各种小曲,编成能说能唱的民间说唱形式,有人称为“俚曲”或通俗之曲,可见当时的音乐已有渐渐发展之势。皮簧为西皮及二簧,它们的起源众说纷纭。二簧为乱弹的一种,它们可确定传入北方后,受昆曲的雅化,而成为平剧(京调)的主体。第二模块:中古古典乐器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并且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响而命名的。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像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而洞箫更像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

洞箫与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乐器,但笛音色粗犷、高昂、嘹亮,大异洞箫。同时它又蕴含着禅味,幽深渺远的声音绵长不绝,让人恍惚中悟到回归和出世之高深。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带着悲剧性的色彩,只开始调弦,便让人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埙是所有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它的成质是泥土,发出的声音也是泥土的呜咽,仿佛沉埋千年后的殉葬品,有永远诉不尽的伤感。只能说它像个幽灵,不属于尘寰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人类,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它的声音来自何处,若远若近那么飘渺迷茫。第三模块:中国古典十大名曲简介一、《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它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

三、《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四、《梅花三弄》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音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此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五、《十面埋伏》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六、《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七、《渔樵问答》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态神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八、《胡笳十八拍》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九、《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并运用了各种复杂技法,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后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 秀传统乐曲。 最后,我想提的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已在走向没落,作为中国人, 我们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竞争与挑战 的社会,人们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听一些古典音乐,并 沏上一壶好茶,无疑能让我们全身心放松,疲惫的灵魂得到洗涤。就 让古典音乐带领我们从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 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让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生命 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