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8补充

本科期间在乐团已经呆了四年了,不知道这个答案还有没有人看,稍微补充一些。

题主喜欢的可能是类似琵琶中“文曲”风格的曲目和演奏方式,即有着比较优美婉转风格旋律的曲目。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一些弹拨乐的独奏曲或者以弹拨乐器为主的室内乐可能更符合题主的口味,比如琵琶《春雨》《渭水情》、阮《丝路驼铃》、李博禅《悄然》、戚浩笛《山语幻》等,都是我身边的同学和乐团演奏过且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些作品。还有一些偏现代的作品譬如很经典的阮《云南回忆》,也是不一样的风格。这里私心安利一下我们团的b站账号…学生乐团水平有限 但是可以浅听一下。

二胡曲红楼梦组曲_红楼梦最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独奏红楼梦歌曲

然后其实四年下来我个人对国乐的看法也产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我觉得民乐交响化的路有点难走,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才的缺失、二是乐器本身的限制、三是音乐表演未来发展的单一性。

人才缺失具体指演奏员、指挥、作曲家等全方面的人才缺失。演奏员方面,首先艺考这块就不细说了,懂得都懂,以及很多中学阶段高水平学习也好的的艺术人才流失到特长生队伍或者普通高考生队伍云云,这也和上文提到的第三点有关;指挥方面,市场上现有的指挥人才(注意是人才)本身就很少,且培养成本很高,以至于普通非艺术类高校聘请优秀的常任指挥是比较困难的事,但其实非艺术类高校也不承担太多的民乐发展作用,指挥类人才具体的就业渠道我也不是很清楚,暂且略过;作曲家方面,近年来我们团拿到的新作品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高的只有凤毛麟角…作曲家们似乎很少选择在民族管弦乐领域作曲,很多人都觉得民族管弦乐的存在本身很奇怪(我也觉得),导致大多数乐团要么演奏昙花一现的新作品,要么是一直演奏经典的老作品。

关于乐器本身的限制:在非艺术类高校中,最容易建立起群众基础的是管乐团。得益于其音色相似的特性,管乐合奏的难度相较于民乐会低一些,且管乐在ACG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相当的群众基础,管乐团实现全编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民乐合奏本身还不是非常成熟,不同的指挥会对座位、配置、演奏法等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由于乐器本身的特点,音准问题也是民族管弦乐中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甚至一部分职业乐团都会存在音准问题。还有一点,民乐的学习成本很高,类似胡琴、琵琶、唢呐等乐器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上手,并且学习民乐的人也不多,这也造成了民乐团很难实现全编制这个问题。

关于音乐表演未来发展:我有一些音乐学院的朋友,央院、国院、川音、沈音等朋友都有,民乐类音乐表演的出路基本上就是进乐团OR当艺考培训老师OR留校任教(不限于音乐学院),出路非常非常窄。所以也会有网上说的艺考生成绩不好之类的问题,因为对于大多数艺考生来说,艺考真的就是受限于成绩的不得已的选择。我当年学琴的时候老师就让我去考音乐学院,我直接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和考特长生比起来艺考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民乐圈有点拉帮结派的,一般少年成名混的很好的都是二代,草根天才如果不幸和二代处于同一年代那就会在比赛什么的都被压…现在生化环材在知乎的处境这么悲惨,但好歹万物可润金融互联网,艺考的很多专业基本上就是跳坑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觉得民乐交响化发展困难的原因,然后其实现在比较出圈的一些民乐都是独奏+一些亚文化,比如方大师(虽然水平emm但是确实出圈了),比如王者荣耀×中央民族乐团之类的游戏,等等。这些姑且算是受众面的扩大,更重要的还是希望在受众群体扩大后能够有更多潜在的人才进入这个圈子,然后再在技术上继续发展。但我个人觉得,在经济发展没有完全cover国民需求,大多数人选择专业还是会首要考虑就业的背景下,任何人文艺术的发展都会非常缓慢……任重而道远。

———————分割线———————

本来想扔下一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就跑的。洗澡的时候仔细想了想,其实只是题主的语气让人有些不快罢了,问题还是要好好答的。

首先表示我对“雅乐”并不太熟悉,看到这个题目特意去搜索了一下题主所言“雅乐”的定义。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韩的雅乐与古代中国所指的雅乐有所不同,不是在祭祀时用的那种规范的乐曲,而是混杂了很多娱乐民俗音乐的宫廷音乐集合。

如果题主指的是宫廷音乐的话,那我们的很多宫廷音乐其实都失传了,现在听不到很正常。我唯一知道的一首《秦王破阵乐》(后人根据遗留资料整理的,非原版)也不是题主想的那种“让人心情平稳”的风格,它讲的是赞颂李世民打败了叛将,巩固政权的故事。

如果题主想听的是令人安静的音乐,那一部分日本音乐可能确实更符合题主的口味。但是我真的很想说中国音乐不是题主想的那样。且不说数量庞大的各种优秀民乐独奏曲,单单就我这个刚进大学的小萌新排过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都是风格多样各有魅力,才不是题主口中的“单调俗气,让人烦躁”。

由于乐器多为独奏乐器,低音乐器不足,民乐交响化发展时间短等问题,再加上有些过于泛滥的曲子,确实会让国乐给人留下一种嘈杂、喧嚣、俗气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很少去接触,去了解。如果真的有接触过民族管弦乐(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乐团,听音乐会,看演出视频听演出音频)的话,会发现民乐真的可以风格多样,有毒程度比想象中高多了。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了很大一批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就拿我们乐团排练过的来说,《在遇见和忘记的山谷中》、《狂欢之舞》、《夜.律》、《老鼠娶亲》等都是很优秀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题主好像不太喜欢“敲锣打鼓”的音乐,可是偏偏有的曲子中打击乐精彩得不得了(没错,就是说的《老鼠娶亲》)。这个也和个人审美有关,排练时《老鼠》被我们戏称“比拉木鼓还拉木鼓”,由于它的过于写实,大量打击乐和不协和音程的运用可能使一般人难以接受,但当指挥给我们讲了他自己的理解后再排练时我心中只有两个字“妙啊”。

新曲子是不太容易能接触到的,但是也有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例如我的入坑作《丝绸之路》,一首充满西域风情的曲子,旋律感非常强,我觉得大家应该都会觉得好听。还有我们正在排练的《秦兵马俑幻想曲》,是我最喜欢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也是公认的彭修文先生的巅峰之作,其中也有精彩的打击乐part。说起打击乐还想起了谭盾大佬的《西北组曲》。除此之外,一些经典得不得了的《红楼梦组曲》《春江花月夜》《瑶族舞曲》等,都不是所谓的“单调俗气”的曲子。若是喜欢更偏通俗一些的曲子,感觉《印象国乐》系列可能很对胃口,像我很多同学都觉得《大曲》非常好听。

总之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人能多去接触一下更多的国乐作品啦,国乐现在还算是一个小圈子,但也在以大家想不到的速度发展,或许你就因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呢???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