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刚上初中,在《女友校园》杂志看到关于杨雪霏介绍的一个小版块,给她的赞誉是“中国第一个古典吉他专业的大学生,国际扬名的女吉他演奏家”。看了以后非常心动,也想成为像她那样的吉他手。

2007年我开始在家乡小城的吉他教室学琴,过了几个月重新跟了老家最好的吉他老师学琴,又过了两年以后转学古典吉他,算是我多年夙愿。虽然上大学以后渐渐荒废,但是始终算是有古典吉他情结吧。

贴一个自己前年写的文章,当时在英国布里斯托听了她的独奏会,也算了却多年心愿.

无图无真相(手机渣像素,凑合看QAQ

吉他曲梁祝完整版_吉他曲梁祝吉他曲谱_梁祝吉他曲

吉他曲梁祝完整版_梁祝吉他曲_吉他曲梁祝吉他曲谱

(当场花了40胖子买了两张碟!贵哭!但是不买CD就不能要签名!值了!)

回忆一下杨雪霏独奏音乐会的细节。其实她真的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古典吉他演奏家,古典吉他是很小众的乐器,但是杨雪霏选择英国做为事业基础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喜欢她的欧美听众太多了。一大叔一屁股坐到我旁边那个空位上,指着节目单就无比激动地跟我表达了自己对杨雪霏的敬佩之情,从指法谈到编曲,末了还跟我说:“我真希望她能多弹一弹英国作曲家的曲子。”然后手指在她的中国民乐改编曲目上。我笑了。大叔严肃地说“Sheis based in UK but not China”。昨天晚上杨雪霏弹了自己重新编曲的《渔樵耕读》,我听得落泪。另外还有诗经组曲、《花儿与少年》、还有台湾民谣《望春风》的吉他改编版,后面这几首都是她最新作品,还得看谱子,但是她看琴谱的时候是不看指板的。

她不迎合听众,反而坚持自己所坚持的,这是我觉得我没有白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前听她改编的《梁祝》、《彝族舞曲》,几乎可以瞬间被击中。然而很多欧美听众都是冲着她改编的巴赫来的,昨天晚上她还弹了巴赫的《D小调变奏曲》第五乐章的恰空,前几个音符刚落地,就有好几个听众一起轻轻念“Bach”,以及德彪西的《棕发少女》,也是绕梁三日。

杨雪霏很幽默,虽然听得出她北京口音的英语并不十分native,但是她能流畅地表达出中国音乐家的想法,而且我觉得她这样的70年代人,比我们有更深重的家国情怀。比如她每一场都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改编曲目,而且她弹得十分美,有琵琶、古筝或者古琴的意味在里面,并且她坚持要弹,还顺便夸耀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在是随便哪个古曲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随便一本《诗经》就成书于两三千年前。

欧美听众真的非常喜欢她。杨雪霏刚一出场的时候我身边一群人不约而同地轻叹:“她怎么这么漂亮!”散场的时候好多老头老太太排队等她签名,杨雪霏一边签还一边跟人聊天。她特别随和,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她本来商演就不多,平时也很少参加没用的通告,有大把时间拿来练琴、做功课、巡演和自我修炼,平时也没有太多粉丝纷扰,此时反而乐于和乐迷分享。见到我的时候她问我“你是xx吗”,我:@_@。她说“你给我twitter留言的吧,我在twitter上很少收到中文消息的”。显然我俩都觉得不用说英文实在太省事了,于是聊了好一会儿。她特意问了我名字的写法,得知我以前学过几年吉他,在CD上写道:“Keep playing”.

============

马上又要去英国读书了,她下一场最近在英国的音乐会是伦敦,可惜那时我还没动身。再下一场就是Bolton,我之前交换的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城镇。然后今年她在英国就没有演出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