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厚礼。

是我最长久最忠实的陪伴者。

我是没有机会接受音乐启蒙的。只能局限于音乐课上唱的几首歌。

欣赏的话,小学时住的院子装了以前的那种有线广播,不管你愿不愿意听都在墙头发出各种声音。中午吃饭的时候,会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或许是形成了条件反射吧,我是对音乐流过“哈喇子”的,哈哈。

后来慢慢家里生活有点改善了。有天爸爸抱回来一个大大的黑盒子:这是收录机!于是,我听到了八十年代的那些歌曲,知道了成方圆、胡松华这几个名字。

钢琴曲《蓝色的爱》_蓝色的爱钢琴曲慢版视频_蓝色的爱钢琴曲

(就这样的,挺傻大黑粗,对吧?)

高中了,我走出了山区的县城,进到了一马平川的城市重点中学,眼界终于开阔了。同学们有玩各种乐器的,我也心痒痒。钢琴,没条件;吉他,手指粗笨;笛子,肺活量不够。于是选了最简单、有吹有吸的口琴,不过也只能搞搞只有一个调的玩具口琴,真正够的上乐器标准的“半音阶口琴”,得到大学里才能见到了。反正,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好听旋律自己磕磕绊绊复制一下,就觉得很开心啦。也发现自己是与完美主义截然相反的“随便过得去、差不多就行主义”,就算有几个音不准的,大概齐合拍也就可以了。

读大学了,来到了大都市,看见好多同学有一台收音机,四四方方的小黑砖(上世纪九十年代可没有现在的电脑、手机),也便随大流入手一台。没有电视,收音机便成了宿舍的宠儿。有时候会有人不用耳机放出声音来大家一起听,比如听听体育新闻啦,比如听听有声小说啦。我记得至少听过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女主角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考入了北大,所以曾经在北大校园里拍摄过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不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吗?先天性的疾病又影响到心脏,大二时不得不休学一年。

蓝色的爱钢琴曲_蓝色的爱钢琴曲慢版视频_钢琴曲《蓝色的爱》

(大概是这样的)

而我则爱上了熄灯后调频电台的音乐节目。轻柔的音乐洗去一天苦读的疲惫。还记得保罗莫里哀乐队,还记得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吉,还记得《蓝色的爱》,还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还记得《二泉映月》,还记得《梁祝》。

如果岁月就这么静好下去,也许我能过上为人羡慕的生活。

但是病魔早就设下了十面埋伏,某一天就万箭齐发,射穿了生活蒙着的所有美好面纱。千疮百孔的身体和同样千疮百孔的心灵,最后结成厚厚的血痂。轻柔的音乐已经无法穿透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挟雷霆万钧之势震撼了深埋的心灵。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享受,而是:战斗!也只有气势宏伟的交响才能振奋我日趋无力的身心。而我人生的突围也由此展开。

一条血路,就杀到了深圳(不夸张,我经常以双膝跪地的姿势摔跤)。灵魂的伴侣出现了。她来到我身边,带来了信、望和爱。那天下午,我一个人找到了教堂,坐在寂静无人的走廊,听着虚掩门的房间里诗班的练唱:基督永长久。却忘了时间,回来被她一顿教训:去哪为什么不说一声?还以为你失踪了!

所以我又增加了两个歌单:赞美诗和赞美音乐。心,又静了。听音乐不再是战斗,而是祈祷与赞美。

蓝色的爱钢琴曲慢版视频_蓝色的爱钢琴曲_钢琴曲《蓝色的爱》

(我的歌单)

交响曲还是我的至爱,却从战歌变成了颂诗,向着慈爱的救主。我在交响乐不和谐的咆哮中听出撒旦的吼叫,悲戚中听出人性的软弱,哀婉中听出带泪的祈求,优美中听出感恩的祷告,激昂中听出精兵的得胜,辉煌中看到上帝的荣光,“哈利路亚!”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