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

晚风携着美妙的旋律,徐徐徘徊在五缘湾沿岸。11月27日晚上七点钟,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声动梁尘 演绎贝多芬经典——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系列音乐会》第七场,如期在我校展开。经过前面几场音乐会的洗礼,我校学生皆是受益颇深,更是对此次音乐会充满了期待。本场音乐会由侯嘉斌、潘威、李晨曦、叶凯霖四位老师倾情演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令人赞不绝口的听觉盛宴。

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

(傅涛涛教授导赏)

此次音乐会,傅涛涛教授为每一首曲子做了详细地讲解,让听众更能深入作品,走进作曲家的世界,更能投入,沉浸在悠扬的音乐之中。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

(侯嘉斌老师演奏贝多芬《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Op.79)

第一个登场的是侯嘉斌老师,他带来的是贝多芬《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Op.79,又名“杜鹃”。这首曲子创作于1809年,诞生于贝多芬鼎盛时期,是贝多芬继“热情”之后又一全新作品。侯嘉斌老师的演奏生动有趣,栩栩如生。轻巧的音符就好似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在啼叫、嬉戏。活泼灵动的旋律呈现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

(潘威老师演奏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告别”》Op.81a)

第二个登场的是潘威老师。他演奏的是《降E大调奏鸣曲“告别”》Op.81a,这首曲子每个乐章均由贝多芬亲附标题,这种情形在他的其他钢琴奏鸣曲中还不曾有过。贝多芬称这首奏鸣曲为“有特性的奏鸣曲”。潘威老师用音乐带着我们走入了作曲家的内心,令听众深刻体会到了告别、别后、重逢的情感。

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

(李晨曦老师演奏《贝多芬e小调钢琴奏鸣曲》op90)

下半场李晨曦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贝多芬e小调钢琴奏鸣曲》op90,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这一时期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他创作的成熟期。与此同时,他又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始提供了基础,摘取采用回旋奏鸣的方式,个人情绪特点比较明显。李晨曦老师用高超的技巧,演奏出一个个通透且柔美的音符,动人心弦的旋律回荡在音乐厅的上空,萦绕在每位听众的耳畔。整首曲子给人以恬静、柔美、却也不失活力的感觉。仿佛每个乐句都在歌唱,深入人心,实是令人回味无穷。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

(叶凯霖老师演奏《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op101.)

本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是由叶凯霖老师演奏的《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op101.。这首曲子写于1815至1816年,这一时期,贝多芬个人生活十分不幸,弟弟去世,领养了九岁的侄子,他为贝多芬带来了后半生的困扰。这首曲子是一首具有浓厚幻想风格的奏鸣曲,有着温柔抒情的感情。叶凯霖老师投入地演出,深情地表达,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既有内心的感触,又有柔美、深情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了活泼的风格。丰富而多彩的音乐总是能感动人心!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

(四位演奏家合影)

送别钢琴曲前奏怎么编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奏视频_钢琴送别前奏曲编曲是谁

(音乐会后合影)

曲子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本场音乐会也圆满结束。余音绕梁,听众都还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一时之间有些难以自拔。感谢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钢琴教师们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绝伦的演出。每位演奏家对音乐的诠释,对贝多芬作品的理解与表达,都令人感动且值得我们学习。《声动梁尘 演绎贝多芬经典——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系列音乐会》已经渐入尾声,但是对伟大经典的传承,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却是永恒的。新生的太阳已冉冉升起,音乐的世界,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演奏者的感想之一

今晚的第一首曲子“杜鹃”(Op.79)又是一首小品,该曲在出版社出版时甚至冠以“小奏鸣曲”的标题。贝多芬进入创作英雄期后,接连不断的巨作涌现之时,却也不断地为我们谱写了诸多的经典“小品”。卡尔维诺在他的名著《为什么读经典》的开篇说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他们接触世界和接触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典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这是他们初次接触。而这首“杜鹃”的诞生年代已进入贝多芬的创作后期,此时他早已驰骋乐坛多年,声名远扬,作为一名成熟而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小品”体小而意大,技浅却情深。区区不到十分钟的“小曲”,却为我们展现了白日渐长,鸟啭啁啾,散发着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春天、青草与鸟鸣,宛如夹杂在风中的愉悦,短暂停留后随风远逝,留下的只是那曾经拥有的回忆。

拿破仑的出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彻底改变了欧洲千年来的格局,拥有多重身份的鲁道夫公爵(贝多芬的学生、资助人、挚友),不得不逃离祖国,流落他乡。贝多芬一生中为他提献了十五部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三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大赋格》、《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6)等均是为他而作。而今天演奏的这首“告别”(Op.81a)则是在公爵临行前创作的,乐曲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男人之间的告别,有依恋有难舍,谁不见此中贝多芬的情深意长?而作于公爵回国后的第三乐章,我们又听到了贝多芬那无以言表的兴奋与内心深处诚挚的欢愉,男人的感情总是那么深沉而又有激情。

1814年,随着贝多芬Op.90号奏鸣曲诞生的同年,维也纳会议也重新划分了欧洲的版图。此时的贝多芬已到了中年后期,结束了英雄风格的创作时期,迈向了暮年。作品中已经含有了与中期风格相距甚远的、充满感慨的音句,似乎也可以听到憧憬远景的旋律。暖黄的暮色缓缓掠过,满溢着爱意和哀伤。此时的贝多芬身体每况愈下,随着岁数的增长,愈来愈多的疾病正在逐渐瓦解他的身心,生理上的痛苦和爱情上一直以来的不如意使这位顽强的斗士更加回归内心,在精神上他愈发孤独,孤身一人,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万物的存在,他开始探讨起天人合一的哲理,而这将是他最终蜕变的开始。

神性之光传遍人类,这时根本不存在更崇高的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1)于1816年11月完成。这首幻想曲般的奏鸣曲融诗意和哲理的沉思于一体,展露了贝多芬对民歌的热爱,更体现了此时的贝多芬已不太关注社会的变革而更加在意人的内心,返璞归真而又灵动的运用着旋律与和声,使用的对位法也倾向于对乐曲抒情的内省。作品的结构类似于早年间的那些如幻想曲般的钢琴奏鸣曲。

优美的旋律开始频繁的在此时期的奏鸣曲中出现,而越来越复杂的赋格也开始运用到乐章中,此时的贝多芬已是人间至圣,传统的形式不知不觉被掏空了,通往浪漫派之门已然显现,作为改朝换代的“开国乐皇”,贝多芬已经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准备开启音乐史上的另一个巨擘篇章。

钢琴演奏家——黄一仕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二

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历史篇章被一页一页地冲刷,有的人被历史遗忘,有的事被废墟掩埋。但任由岁月如何变迁,贝多芬双手弹奏出的一个个音符却依旧环绕在世人耳边,他用最简单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笔,今年是贝多芬250华诞,四位老师将用他们的双手让我们重温一代巨人的辉煌。

饱满的激情、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背景分析是傅涛涛教授的作品讲解带给我的最真切的感受。傅教授讲课之所以生动感人,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她能用那么多典型的故事,很清楚很有力地且很有条理地为我们去分析一个佳作,在沉醉于她带领我们走进贝多芬世界的同时,也使我不得不钦佩傅教授深厚的知识储备。

贝多芬 op.79 G 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钢琴奏鸣曲的盛期作品,“由于在乐曲中可以听到杜鹃的叫声, 所以这首奏鸣曲也称‘杜鹃’奏鸣曲。 ” 这首作品“蕴含着作者成熟手法的音乐美”,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轻快活泼、优美抒情以及天真幽默的内心世界。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 1809 年。这是贝多芬完成 《热情奏鸣曲》巨著之后,在奏鸣曲创作上休止了五年后再度提笔创作的作品。贝多芬在《热情奏鸣曲》中倾注了暴风骤雨般的激情以及内心壮烈的悲剧情绪,表现了人与命运的搏斗,五年后的贝多芬也许是觉得挣扎搏斗累了要摆脱苦恼的心境, 也许是寻找创作的休息,所以在此作品中努力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作者希望在大自然中获得慰藉,并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虽然还有一丝丝的伤感流露,但还是到处洋溢着轻松自由的气氛。

第二十五奏鸣曲是首小奏鸣曲,像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间写的照片那样,可弹好却并非易事。但在侯嘉斌老师的演奏下,多变的音色给观众以不同的震撼。恬静时的琴声仿佛至人于云雾之中,而铿锵时又使人充满力量,仿佛平静的湖面上,被指腹敲起的一个个音符,坠落,并荡起一阵不小的涟漪,突然,琴声戛然而止,万物又归于始。

月光用白纱将舞台笼罩,四位老师的精彩弹奏给夜晚送上最璀璨的烟火。这次的音乐盛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它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在绝望中崛起的音乐神话,一个能在昏暗中抓住理想的音乐家的力量。

高二1班学生——叶欣蕾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三

今晚的音乐会,各位老师都表现得相当出彩。侯老师的表演形态生动活泼,又不失贝多芬音乐中所特有的强大力量和稳重精神;李老师将他演奏的这首名曲中及其讲究的音色变化和不断出现的主题旋律诠释得及其出色,每一遍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成年男人心中能够所包含的最温暖的爱意;叶老师演奏的曲目变化多端,表情丰富,女子对情感天生极佳的敏感度,使得她将这首曲子表达得非常完美。

而我的潘威老师,他的曲目是贝多芬的“告别”,是贝多芬在法国人攻陷维也纳时写给他最喜爱的学生鲁道夫大公的送别礼物,是贝多芬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

潘老师第一乐章开头的演奏:那一组组对应的和弦,低沉、悲伤,像那晚风中的教堂钟声,从远及近,就是送别的前奏。富有旋律性的上声部音层,搭配上低中音,形成独特的和声,像极了贝多芬内心的倾诉,而老师的踏板则异常干净,在富有情感的同时不失理性的调控。结束了沉重的前奏,前面的路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老师右手极其优秀的演奏八度旋律线,就像是对过往辉煌生活的回忆,紧随其后的表达一波接着一波就像是海浪一样,充满了贝多芬式的源源不绝的气概,往后老师身体随着高音旋律线的上升规律的律动,身心相连足以使任何哪怕是不懂音乐的人的情感也不自觉地随着乐句的走向而摆动。

纯感情的第二乐章,老师的表达依旧全面,即便是如此的动情,老师的身体依旧十分的放松,这是我们学生应该学习的,因为肩膀的松紧十分重要,关乎到从肩起下来一条手臂直通指间的通畅演奏。

第三乐章开始到快板高潮,这个乐章是贝多芬内心对充满重逢喜悦的幻想,老师异常灵活干净的跑动,将其表达得十分完美圆满,在这充满技巧性的跑动中依旧饱含着贝多芬内心像孩子般欢乐充沛的感情。

总之,今晚的音乐会强强碰撞,精彩缤纷,我们学生也一定要向老师学习,争取向他们靠拢,做一位成功的音乐人!

高二2班学生——唐澍铎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四

11月27日周五晚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系列音乐会第七场如期而至。

本场音乐会的第三个曲目是李晨曦老师演奏的第二十七首奏鸣曲作品90号,这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非常典型的一首。它较准确地预示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所固有的一些倾向与特点。这一时期,贝多芬的生活十分不安定,经济、健康、感情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因此,在这首奏鸣曲中,孤独、悲哀与绝望的情绪渗透其中。与贝多芬的其他作品相比,本奏鸣曲的情感对比非常明显,两个乐章性格迥异。

第一乐章为3/4拍的e小调奏鸣曲式,是充满活力的快板。整个乐章洋溢着含蓄的热情。它的风格是简洁扼要的,并且略见严峻。各种调性的频繁变换、交替使用,以及副和弦、副属和弦和不协和和弦的运用,让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性非常强烈,主题的复杂性与对比性也更为突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乐章具有歌曲的性质,它的主部主题显然是从某支民歌中借用来的。相比于第一乐章而言,第二乐章的节奏较为舒缓,音乐性格更加轻盈,抒情性也更加强烈。E大调温柔明亮的特点与第一乐章e小调的晦暗、阴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个乐章充满了轮廓鲜明的活泼感。曲式变为回旋曲式,整个回旋的主题是以三段体的形式呈现的。

乐章风格朴实而简洁,乐曲的速度非常具有伸缩性,李晨曦老师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些细微的细节处理,无论是从力度上还是从情感把握上,都体现出了对曲子的深刻理解,并且准确地诠释了作品中充斥的情感与理智争斗的矛盾感,反映了贝多芬内心世界的活动——精神和感觉、理想与现实的斗争,最后达到了一种和解。李晨曦老师用娴熟的技艺、流畅的演奏和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将音乐氛围渲染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这流淌着的心灵之音,难以忘怀。

高二1班学生——李逸彤

纪念贝多芬音乐会观后感之五

今晚迎来了本系列音乐会的第七场。由候嘉斌、潘威、李晨曦、叶凯霖四位老师为大家演奏。

其中,《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最令我印象深刻。在傅涛涛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这首奏鸣曲作于1816年,是贝多芬晚年“五大奏鸣曲”中的第一首,他的创作不同于早、中期那种强烈、充满矛盾的风格,而是开始向自我反省、超凡的追求精神升华转变。他的写作在这时候变得越发自由、随心所欲,和声也越发倾向于浪漫时期。

叶凯霖老师演奏的第一乐章为不太快的小快板,幻想性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像是一场时断时续的梦境,以不间断的横向旋律线条不断延伸着感情的倾诉。第二乐章为活泼的进行曲风格,刚毅的旋律像是在说:“站起来吧!与现实作对抗!”往后与主要部分性格相反,回到宁静恬淡的情绪,极高音区与极低音区的混合,给整个织体虚无缥缈的色彩。第三乐章为不太慢的柔板,本乐章好像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感觉,但又增添了几分忧郁、疲惫。第四乐章为坚定而不太快地快板,这个乐章是全曲最为辉煌庞大的地方,贝多芬与命运对抗的坚韧意志仿佛在这里体现。副主题以单声部开始逐渐扩大到四声部,轻快而富有张力。发展部由赋格段取而代之,有类似巴赫的主题但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叶老师细腻的情感处理和演奏完美诠释本首奏鸣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精湛的技巧的基础上,复刻了作曲家的心境。对于技术各方面的把控皆是细致入微,情感的表达亦是入木三分,把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演绎地淋漓尽致。一曲终了,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本场音乐会落下了帷幕。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

高一2班学生————徐悠然

供稿:李晨曦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