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加效果器的玩法自然是有的,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种西方式的审美,中国民乐的魅力绝对不仅仅止于此。

中国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一直都是中国作曲家们的灵感来源。

比如葛甘孺先生将中国式乐器的独特音响效果带到了钢琴上。在此作品里作曲家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在琴弦上进行辅助处理以表现寺庙的钟和古琴丰富的泛音列;以及直接在琴弦上演奏表现中国琵琶的音响;在琴键上敲击模仿鼓的律动。

另外,他也有借用小提琴模仿京剧人声滑音、京胡演奏,用钢琴模仿锣鼓伴奏的作品。

(前方惊悚现代音乐预警……)

另外也有这首比较小清新的《错!错!错!》,是其受当代音乐的钢琴家玩具钢琴女皇Margaret Leng Tan委托的玩具钢琴作品,取材于陆游的《钗头凤》。

问:为什么要用钢琴和玩具乐器去模拟民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用琵琶,钟鼓不是更好吗?

答:……其实,这就是拍照和画画的区别。画画强调的是主观上,这朵花在我眼里的印象。比如在葛甘孺的《上海回忆》里,他用大提琴模仿琵琶演奏的评弹。这时候如果就用一把真的琵琶,力量上就会差很多,要的就是大提琴的那种似像非像的感觉。中国的国画不是讲究似像非像吗?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上写意的成分吗?所以葛甘孺这样的做法,从美学上来讲都是很中国的。最后,“我不是你,但我尽一切努力想成为你。”这本身就很感人。

(内容逐渐舒适的分割线)

又如这首《才令台》,用人声合唱团表现戏曲的音响。

举了这几个例子我只是想说其实我们的乐器也有丰富的有待发掘的特色。比电子效果也许完全比不过西方乐器,但最大程度的保留自身特点并辅以一定的电子制作倒是可以期待的一个方向。

以上为一时胡言乱语∠( ᐛ 」∠)_如有不妥之处恭迎斧正、探讨。

末尾再附上安抚被现代音乐吓到了的观众姥爷们的氛围电子+古琴的拙作。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