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潘俊,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平时喜欢古典音乐的你,是否是喜欢古典音乐的典雅、舒缓呢?还是真正听懂其中作者的“用心良苦”呢?那么就让我们来捋一捋吧!

音乐欣赏这个课题非常广,今天就举个别典型作品解读一二。

古典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类型基本上分为三类:

声乐性类,器乐性类,舞蹈性类,色彩性类。

这里指的三类是种代指,比如声乐性类并不一定是由人声表现,而是指音乐作品中歌唱性的部分。器乐性类往往指作品中乐器独奏、solo式的华彩部分。色彩性类往往是那些具有模仿表现一定现象的部分,如泛音、极高音区或极低音区的段落(通常这些段落的和声效果和歌唱性都居于次要地位)某些模仿自然现象的段落(如非洲音乐模仿动物叫声等)

任何音乐的发展几乎是随着本土文化同时发展而来,而且音乐通常是比其他类型的文化稍晚出现。

古典时期的音乐通常伴有极浓的文学戏剧性,奏鸣曲在这个时期是重头戏。多乐章形式的奏鸣曲式实际上与莎士比亚的多章节戏剧极其相似。

◆想要听懂古典音乐,一定要多看文学作品(尤其是戏剧和诗歌)和歌剧作品(音乐剧,电影也是很好的音乐欣赏素材)

古典音乐欣赏的基础,是声乐性。如果你没弄懂声乐作品中的表情及语气,永远也不会听懂古典音乐。所以,欣赏古典音乐时应以声乐类作品入门。

现在就几部作品来说明一下,如何理解旋律中的语气:

贝多芬《悲怆》——先暂且不论这部作品为何而写,先不去管它的背景。在开头的几个连续和弦,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典型的贝多芬的愤怒和消沉,想象一下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奥赛罗在杀死苔丝狄蒙娜前自言自语的独白吧。你要同时去想象声乐家在这里是如何唱的。

这类语气在古典作品中非常常见。尤其是贝多芬和肖邦。——他们具有革命者的本质,或者为了爱情而咆哮,或者为了国家而愤慨。

肖邦《第一叙事曲》——在主题开始的部分,稍微有点乐感的人就应该能感觉得出了:左手伴奏的柱式和弦织体在表达叹息语气,右手旋律则是陈述性质的“消愁”。他可能在说:啊!我好痛苦啊,啊!好无奈啊!也许会有一些问句:啊!为什么会这样?哎哎~——你已经能够看到一个痛苦而孤独的人在呢喃细语了。这是比较消沉的一个片段,与贝多芬《悲怆》开头类似,只是表现消沉的强度不同。

古典吉他作品朱利亚尼的《罗西尼亚纳》——这部作品在细节手法上相当精彩,完全不亚于主流大作曲家的作品,甚至比贝多芬更接近莎士比亚(可惜我不太喜欢他的曲式,各个乐章的逻辑性上欠缺),让我们来听一下它最精彩的开场部分:帷幕拉开了,一个男高音美声歌唱家走进场,他先是一阵激昂的嚎叫然后开始自问自答式的提出一些疑问,中间夹杂着一些抒情的小乐句类似于在自我怜悯。——这里你应该如何感受他的语气呢?你在演奏中必须在注意各个乐汇,强弱力度的分层通常会把乐句切割掉,也有些突然进入的音符也能把乐句切割开来。通常而言,节奏的重复、模进等手法是作为一个乐思的加强而存在。——这里要强调,乐思的重复非常重要,它能加深音乐印象,也是音乐发展逻辑性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罗西尼亚纳》的逻辑性欠缺?因为它太缺乏重复技法,以至于将《罗西尼亚纳》和贝多芬的任意奏鸣曲作品作对比的时候,前者的每个章节间联系性并没后者强,好像走马观花,演员们进场表演完就走,不再回场复演。

音乐作品中的戏剧性:

通常而言,大型作品更富于戏剧性,戏剧性的特点就是冲突矛盾。

这点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以贝多芬作品为代表。

在贝多芬许多作品中,常用分解八度、反复音来增强戏剧的动力,《悲怆》第一乐章中沉痛的哀嚎作为噱头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紧凑的分解八度伴奏。

也常以快速短琶音来刺激戏剧,《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就是以快速短琶音作为情绪释放的手法,紧接着又是分解音程。贝多芬非常喜欢用这类手法:分解八度/重复音/短琶音+快板/急板来增强戏剧,这类手法比比皆是。

在和声色彩上,最能体现冲突的就是《悲怆》的第三乐章左手和声部分,非常有莎士比亚的味道。这一段和声无与伦比。

一些小品中也常有戏剧性意味,它不一定是强烈的冲突,也有可能是其他戏剧素材。如帕格尼尼的《小奏鸣曲》,非常简洁的小曲子,但是内涵却很完整。中间的桥段,就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常见的小丑中场部分,音乐上的特点是短句为主,常附带跳音的滑稽感。

大多数古典音乐小品,都有大小调来回交替的特点,这也是情绪冲突的表现。器乐小品是类似声乐作品中的独唱。

独奏作品中的声乐性和器乐性:

通常声乐性和器乐性同时集中在一部作品上,它们有时出现在不同的声部,有时在同一声部但以不同的织体来区分,有时候它们会隐匿在一些声部里头。

独奏作品中声乐性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唱性”,一般有以下特点:速度并不是很急,线条发展较为平稳,如果在快速的曲目中,旋律并不会挨特别紧凑。(想象一下音符特别紧凑的旋律对于歌唱家是多么难唱,那可能就是Rap吧)。

独奏作品中器乐性的部分:主调音乐中的伴奏部分,一般连续的、反复的分解和弦是器乐性部分,音阶类、紧凑的一些音型,华彩类,这都是器乐性部分。还有节奏上与歌唱部分不太一致的音型。

在同一声部经常会遇到声乐性与器乐性交替,如《罗西尼亚纳》的第三章节的歌唱,平缓的歌唱旋律间会插入一些琶音和节奏上与主旋律形象有出入的音型。这种情况,一般是暗喻歌者与琴手的对话,或者是互为衬托。

有时候一些歌唱性会隐藏在器乐声部中,如巴里奥斯的《音乐会第一号练习曲》:每组琶音(一个波浪线条)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分别构成旋律线条和低音。虽然作者并未在乐谱中为旋律和低音额外标示声部,但是由于最高音声部和最低音声部大跳越的音程跨度天然地形成了较突出的音色,让它们与伴奏填充声部有所区别。加之这首作品通篇表现手法单一,所以要以强调旋律声部来丰富整部作品的美感。

色彩性(拟声性)音乐:

色彩性(拟声性)音乐在古典作品中通常属于次要地位、装饰性地位。如各种乐器中出现的泛音段落,一些特殊技巧,如古典吉他作品里常见的花哨技巧(樱花主题与变奏,大霍塔舞曲、等)。单簧管里各种野兽的吼叫等等。这些色彩性段落通常和声不作为主导要素,演奏重点在于表情。

由于分析的案例和音乐欣赏的内容广泛,今天讲解先到这里,我休个息。

谢谢大家。

吉他古典独奏曲_古典吉他曲欣赏_古典吉他曲欣赏视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