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现代乐器转为学习传统乐器,谢东笑坦言,古琴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其包罗万象,与天道自然、人文情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往今来,人们都习惯把古琴与修身养性关联起来,所谓琴以修身。习琴的主要目的并非娱乐他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一次次的对话,和历史、和自然、和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的提升。

古琴音位多、指法繁、琴曲节奏难定,也被认为是其难学、难以流传的原因。谢东笑回忆自己初学时,那时候弹古琴的人真的很少,他所在的广东古琴研究会每月有一次雅集,来参加的不过十几人。“不过也正因为这些难学的原因,我反倒觉得古琴有更多可探讨空间。在一整根弦上,古琴可以弹出无数的音,加上古琴有按音、散音、泛音三种音色,造就了其音乐语汇非常多。”这也是谢东笑对古琴情有独钟的另一原因。

做饭有菜谱,弹琴有琴谱,关于古琴的琴谱,其中最早出现的是文字谱,即用写文章的方式来记录曲谱。后来出现了减字谱,即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与数字组合而成的复合字来记录弹奏指法、弦数、徽位、相对时值等音乐元素。不过减字谱没有将音高可视化,也没有标注节奏,这使得古琴弹奏有了更多表达空间,同一首琴谱,不同的人弹出来各有差异。

也因为减字谱的特殊性,在古琴领域,产生了“打谱”工作。打谱,即根据琴谱记录的指法和提示,结合琴曲意境,由打谱者依照自己的理解安排音值组合,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空间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乱来,打谱必须是在原谱的基础框架下进行,不可过于“个性化”。“除了音乐性本身外,有的琴曲还承载了历史性、文学性和哲学性,打谱时这些内涵不可忽视。”谢东笑解释。

艺术特质

主张回归自然、回归“琴本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地缘关系,古琴艺术逐渐形成多种流派,岭南派即为其中之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山水、人文、习俗,自然而然地也就影响到音乐艺术上的表达。谢东笑介绍,岭南琴风简朴清朗,注重剑胆琴心、形神兼备的传承。在当代,最具代表性前辈琴家的演奏手法被归结为“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经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现在琴派之间的风格不再是天差地别了。“以前交通、资讯都不发达的时候,学琴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对其他派别知之甚少。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了解到其他地区和流派,他们弹古琴有何不一样的,渐渐地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不同特色的融合”。

因此,琴派的传承越往后发展,就演变成了个人风格的传承。谢东笑的师祖杨新伦精通武术,他的琴风奠定了当代岭南派刚健、爽朗、明快的风格。谢东笑的师父谢导秀掌握多门民族乐器,包括二胡、笛箫、古筝、扬琴等,他在古琴里会融入这些乐器的特点。传至谢东笑,他弹琴主张回归自然、回归“琴本位”,摒弃人为的修饰。

古琴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人性化。如何理解古琴的人性化特点?从乐器本身谈起,古人制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半,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弦定音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行“土、金、木、火、水”。可以说,古琴本身的设计便与天道、自然、人文息息相关。

人的左脑控制理性思维及身体右侧,右脑控制感性思维及身体左侧。相对应地在古琴演奏中,右手有八个最基本的指法,这些指法在琴的七根弦上运动,形成多种组合指法,是代表古琴“理性”的一面。而左手则主要负责琴曲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面,左手的上下移动可以有更随意的变化,使音乐效果更为丰富。

和许多乐器自带扩音效果不同,弹奏古琴的音量和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大小差不多,即便是深夜在家弹奏,也不容易烦扰他人。因此,弹古琴更像是完成一次人和琴的对话,与琴为友,在琴声当中照见自己。

以琴为本

尝试将古琴和本土文化结合

谈起古琴艺术的与时俱进,谢东笑表示,要以琴为本,不断吸纳各种新元素。“古琴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语法,在音域范围内,可以弹出任何音高的音,但不意味着是合适的,将别的音乐移植到古琴上,一定要有琴味,而不是生搬硬套。”

在创新上,谢东笑不断尝试将古琴和本土文化结合,比如,他曾经跟岭南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海珠区文化馆合作,以黄埔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为题材,创作了多声部弦歌《古埠听涛》。在探索古琴与其他乐器融合上,他曾在舞台上用古琴与吉他合奏了一曲腾格尔的《天堂》,苍茫雄浑的旋律与古琴古朴苍劲的音色相得益彰。

2011年,谢东笑从星海音乐学院辞职;2012年,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他专注在古琴艺术的教学与传播,除了专注自己工作室的教学外,还参加了琴曲演奏、古琴艺术赏析活动,去到高校教授古琴弹奏、开研习讲座,致力将古琴艺术传播出去。

古琴艺术的传承,除了吸引更多人学习,还需要让大众也懂得欣赏。近些年来,谢东笑还会参加一些音乐类节目,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向年青一代讲述古琴历史、弹奏曲目。此外,他的古琴工作室专门开通了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社交账号,利用这些平台去科普古琴知识、分享弹奏视频、发布课程和雅集信息等。

笛箫谱_笛箫谱_笛箫谱

谢东笑在教授弹古琴。

习琴以来,谢东笑始终认为,古琴“琴以修身”的根本理念不会变。古琴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习琴不断完善自己,自己的不断完善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家里人,继续扩大就可以影响到朋友圈甚至社会、众生。回过头来落在实处,就是先做好自己、琴以修身,树立文化自信,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修己及人、自立利他”。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代国辉

采写:南都·琶洲π 叶黄丽

图片:受访者供图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