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前面是从“乐”的角度展开讨论的,接下来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音乐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或作为旁观者或作为参与者,当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它,龚一先生在《琴乐别议》和其他很多文章、访谈中多有阐述。

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政治的制约,对于古琴这么一个“传统音乐的典范”来说更是如此。朱惜辰投水、溥雪斋失踪、张子谦牛棚唱弦等等令人唏嘘的事件,如今依然历历在目。然而历史有如摇曳的钟摆,1956年查阜西先生牵头的全国古琴大普查、两年前黄梅老师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演奏《梅花三弄》等等,却也绝非单纯的个人行为。言尽于此,不再展开。

所以,具体到国民个体来说,除了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主管官员等,某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发展走向,与一般群众的主观意志基本没有关系。举个例子:假设文化部、宣传部与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全国的古琴专业院校、社会教学机构都以传统古曲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严格控制移植、改编曲目的占比,否则将予以严厉处罚并限制从业。如果此时有一个人一意孤行地只教流行音乐改编曲目,其下场将会如何?其行为是否影响全国古琴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与进程?

旁观者也好,参与者也罢,我们所能做的,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允许的范围内,在古琴这件乐器身上做一点小小的文章。但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只是微末的个人行为。进而,古琴音乐这么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的大问题,我们个人的意见实在没有什么价值与意义。就算确实需要做出“应该如何,不该如何”的判断,具有资格的人,也不是我们这些单一的个体,除非全国古琴从业者只剩下某一个人时。

我有一点不同的见解:这个问题不成立:-P

从“中国特色”的辩证思想出发,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选择一个阵营、立场的,因为但凡只要对古琴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这两者实际上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无论舍弃哪一方而选择另一方,都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正如其他回答中有人提到的那样,对于古琴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非近代发明/复原的)的事物来说,传统是传承、发展的基础。古琴有着其他民族乐器、传统乐种所难以“匹敌”的海量历史遗产:据查阜西等老一辈琴家整理统计,存世的各类或同名或异名、或同曲或异曲的古琴曲目足有三千多首,其中的一小部分如《平沙落雁》、《渔歌》等等,长期奏响在琴人们的手中。这一笔丰厚艺术遗产的存在,使得在古琴传习的过程中,传统曲目的学习是不可能绕过的必经之路。可以想见,在当今的视角下,假如一个富有经验的琴人说自己从未弹过任何一首传统古曲,这将是一个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画面!当下尚且如此,古代就更不必赘言了。

那么,这是否说明,古琴的发展只需坚守传统、承袭古风?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作者和创作年代相对比较明确的一些古代琴曲,如《潇湘水云》、《樵歌》、《梧叶舞秋风》等,在其诞生的年代里,无一不是新潮、时尚的产物。只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和一代代琴人的增删、润色,它们才成了我们现代人眼中的“经典古曲”。假使宋元、明清时代的琴人们只循古法、固守古风而不作新曲的话,我们将无法见到上述精彩琴曲的艺术风貌,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损失!

可见,古琴的既往发展历史早已明确说明,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从来是我中有你、互为印证的。倘若强行将两者割裂开来,舍弃一方而拥抱另一方,显然是违背古琴音乐发展之规律的。否则,恐怕我们现在还处于“动越数行,未成一句”的文字谱阶段。讲个无奈的笑话:我的几本古琴曲谱集中,由前辈琴家们打为减字谱的《幽兰》,全本曲谱不过数页;而家中客厅墙上用来装饰的同一部琴曲《幽兰》,则因为原谱的长度超出了墙壁的长度而无法完全展开,我狠心将其尾部折叠了一部分才勉强安置下……

对于这份珍贵的南北朝文字谱来说,曹柔于晚唐发明并流行至今也未被其他记谱法完全取代的减字谱,正是一件崭新的事物。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脱离时代的音乐难以拥有生存的土壤。时代发展不仅仅是历史的反映,更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之一。

古琴的本质是乐器,古琴音乐的本质是音乐。从来没有某一个乐器、乐种是天然只适合某一种单独的审美意趣、音乐风格、演奏形式、传习模式的,古琴也不例外。否则,我们或许就只能从壁画上、博物馆里、教科书上,或者某座古墓的发掘现场见到它了,想必这是每一位喜爱它的人士都不希望见到的景象。

既然二胡可以走进音乐学院成为专业,古琴没有理由不能;既然古筝可以演奏流行歌曲,古琴没有理由不能;既然琵琶可以演奏新创作曲目,古琴没有理由不能;既然《春江花月夜》、《茉莉花》、《梁祝》、《二泉映月》等可以改编为钢琴、合唱,甚至管弦乐合奏曲,那么《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秋鸿》、《广陵散》等,同样没有理由不能。

因此,这个问题虽有些许讨论价值,但并无实际意义。题干中的两个概念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所以问题不成立。

毕竟,《三峡船歌》、《梅园吟》、《袍修罗兰》的创作者们,《双琴流水、神人畅》、《琴箫二重奏渔樵问答》、《民乐合奏忆故人、酒狂》的改编者们,《不染》、《穿越时空的思念》、《大鱼》的移植者们,作为“时尚潮流”的追逐者,实也无一不是古琴传统继承的佼佼者~

以上。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