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同时都有听过古典和轻音乐的经历,对这种问题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但是很让人失望的是这些看法更多是俗常印象的剪辑拼接加一些避免矛盾的解释来微调,至于导致两个流派的声音是怎样出现题主认为的这种差别,却很少去做一些扎实点的考察。

这个问题至少要从好几个方面说起。但只是局限在个人的认识范围里。

第一件事,录音和播放。古典音乐是怎么录音的,轻音乐又是怎么录音的,有多了解一些过吗?轻音乐包括很多流行音乐的录音方式是分声部来录然后再并起来的,这个录音方式允许不同声部或者音源可以分别拾音、调整音量,然后再把它们拼接起来,这样你会听见所有声部的声音的音色都能特别响(从比例上来说),这个处理的结果就会把很多声音的所有细节几乎摆在你眼前让你听到,比如说钢琴,你可以听到非常丰满的共鸣和余音。题主去找台施坦威什么的弹弹就知道了,你弹你也这么好听;如果你要是拿个麦克风很靠近钢琴(任意一台)的共鸣板的话,保管你听起来那个声音效果和你在轻音乐钢琴曲上听起来的很接近,没训练过的可能都不大听得出来(当然前提是琴别走音,麦克风质量不要太烂,以及最后录下来没有破声)。

难道这个效果古典音乐做不出来?题主既然是耳机低烧,那肯定知道古典音乐的播放音量要低于轻音乐很多,为什么?如果古典音乐跟轻音乐那么调音量,估计听起来都要晕了,放大后那余响的音色估计都能让人以为掉进万花筒里。。。所以千万别低估古典音乐的音色,录音师是要综合演奏家的角度(也就是他弹奏时自己听起来的样子)、现场混响,以及这整体合起来各部分的比例来调的,如果你听着古典音乐的声音没那么动听,那说明没听到足够多的细节,那么把音量调大去,如果音量大了没听出好,那么用好的耳机听去。再不行?。。。呃好吧也许是版本问题。

这里还要涉及一点播放的事情,古典音乐因为大多直接靠演奏拾音,也就是说它给设备的信息是混起来的一整套(好吧存在卡拉扬那种把长笛音轨混进大合奏里来突出长笛声部的尝试),设备要读明白这个任务很重的,所以古典音乐对设备要求很高,尤其在声场方面。所以,那些说“突出人声“为卖点的耳机是不适和的,就连魔声这种耳机都不适合,不是质量问题,而是风格,突出中频而把其他频段给消减了,这种耳机来听古典音乐对耳机还是音乐基本就是两败俱伤。

第二件事,演奏。这里可能部分人看着就会不高兴了,因为接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人对轻音乐的演奏有时是很难忍的。“卧槽踏板这么糙”“卧槽丫怎么每个声音都弹得一样响”“卧槽他不用管低音的比例吗”“卧槽线条呢”。轻音乐的演奏是不需要对歌唱性有要求的,如果真按照轻音乐钢琴演奏出来的那么唱,基本就跟切菜没什么区别。当然,也可能存在这方面不错的轻音乐,但毕竟这俩讲究的东西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认为轻音乐比古典音乐好听和没在鉴赏方面有过相关训练、一些概念没了解有关,轻音乐在设备上的丰满声音就很容易赚印象分。本人还曾经粉克莱德曼、粉天空之城呢。

答主@齐昱 说轻音乐对演奏者乏味,这话不能这么说。这句话,对不同的演奏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给读者一种笼统“轻音乐很容易弹”的错觉。没错轻音乐的确音乐上没有古典音乐抠,但那也得在演奏上像抠古典一样去抠轻音乐,才能真正把差别暴露出来。而真要这么抠,轻音乐对演奏者来说可就坑多了。连线做得出来吗,音程还有和声的感觉对吗,歌唱做得出来吗,踏板能玩出滑音一样的感觉吗?那绝对让人哭瞎,还不如回头练古典去,起码古典作品就是为这样的处理设计的(轻音乐有时会让人担心和声上的错误),起码听众会听得出好。。。。

就像之前说过的,不够好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演奏版本太差。要说国内出版社录的,简直没法听。而且国外掉节操的也不在少数,连修改声音冒充大师录音的都有,就算把这个排除掉,也不是干专业就能好听,有些学了很多年好像什么都没学好,听过一首日本人弹的《献辞》连李云迪都能把她爆成渣,导致从此再难接受内田光子之外的日本钢琴家。。。当然,也不是好的版本就一定能听得出好,归根结底还是素养,缺失一些基本概念的问题。

第三件事,作曲。这事儿牵涉太多音乐史的知识,不过有一两个地方可以侃侃。轻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挂二、大七和弦都用得很多,算是让听众觉得好听的大杀器。这些是什么和弦?用挂二和弦为主色调的曲子参考周杰伦的《东风破》;题主说到《夜的钢琴曲五》,第七个乐句的高点也有大七和弦的影子。把这和弦拷贝下来,然后在钢琴上试,弹着弹着就来一发,听听看是不是很有轻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感觉?但这几个和弦在古典音乐的体系里并不占主要地位,起的还是一个色彩上的而不是功能上(就是说可以标示乐曲某一段结束或者转折的作用)地位。所以,这就变成一个纯粹的口味问题了,人家的审美里并不侧重运用让你有感觉的元素,写出来的作品听起来没有你有感觉的那些作品好听,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答主@齐昱 (囧我不是针对你,只是你的说法比较典型,拿来讨论而已)说现代钢琴曲旋律更简洁,侧重旋律重复,这话其实是不对的。首先,古典音乐有现代派的(这点针对题主的说法),“现代钢琴曲”这个说法容易引起混淆,这不仅是定义上的事情,估计听得出轻音乐和极简主义音乐区别的人都不多。其次,古典音乐的小品比比皆是,五六分钟以内的事情,旋律要多复杂?到大型作品,情况甚至反了过来,越简单的旋律才越好展开,越能写得精彩。你让轻音乐学贝多芬《英雄》用分解和弦做主题旋律试试?而且,轻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织体对普通听众来说可不简单!有多少人能听出周董的复调用法,明白它给自己带来什么效果?古典音乐怎么会不重复,双呈示部以前就是为了重复给听众增强印象而设置的,更何况古典音乐的主题变奏历史悠久、佳作频出,真正是变着花样搞重复,只是听众有没有这个素养,听得出听不出这是在重复主题?要真搞起绝对的重复,古典音乐跟轻音乐绝对不会在一个量级上。哪首轻音乐敢一口气重复840遍(请搜索萨蒂《Vexation(烦恼)》)?

最后说说题主说的“感染力不够”这种事,除了播放设备和音量没有大力出奇迹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你得看得出更多花样,才会对受感染更加敏感。很多人会提听音乐强调感觉,认为知识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也得接触素材才有对感觉的激发啊,如果能挖掘的素材太少,放在你面前都认不出来,那感觉也就只剩下原地打转而已。就像一个人不能看着一块蒙着灰的宝石就说它没有玛瑙夺目,也许对很多人的耳朵来说,古典音乐正是这么一块蒙着灰的宝石吧。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