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声乐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

声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演唱技能,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因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合理的学生发展评价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制度,除了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查明和发展他们的多层面潜力,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了解情况和自我肯定。《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反映出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应用标准的基本概念,注重以评价为基础的教育,激励和提高成绩,通过对科学课程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步,改善教育管理,并促进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声乐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将重点放在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的演变和发展上。声乐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这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音乐学习情况,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声乐技能。

二、内容与指标的评价

笔者通过对《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认为对学生在专门从事音乐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情况的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习声乐时的情感反应。声乐是情感艺术,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倾听、演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和歌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内涵。

学习音乐的学生的情绪态度与音乐本身和音乐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一些缺乏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知识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声乐学习的知识技能評价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声乐知识与声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相区别。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的评价应符合该专业声乐教育的特点。首先,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尚未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对声乐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具备声乐技能了,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也仅处于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评价就不能是单纯地对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考核,还应当对他们的歌唱状态、音准、节奏、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声乐学习的创造性活动评价

近年来,随着音乐课的发展,音乐创作教学开始进入中学的音乐课,成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声乐知识,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及情感,也透过歌曲的学习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基本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幼儿歌曲的创编、幼儿歌曲表演的创编等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对这一类创造性活动的评价可促使学生积极拓展音乐思路,提高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针对以上评价内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便使教师能够改进教学活动。鉴于音乐图像教学时间很长,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评价法、微格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和鼓励评价法,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小组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按一定人数分组,第一,在分配给学生音乐学习的任务时,让他们明确规定合唱、声乐等活动的目标。

第二,根据既定目标对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这些目标是全日制的,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人评价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三,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能力,包括歌唱技能。

2.微格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还可采用微格评价法,即师生共同对录音或录像中的教学情景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回看自己的演唱,找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3.参与评价法

笔者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改进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更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最终的分数”转移到“学习的过程”上。“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为视听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价。参与评价法的主要形式和最终目标是自我评价。学生很难准确和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并在之后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从声音的训练开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演唱的情况,如“音高是否准确”“声音状态是否正确”“气息是否流畅”等。

(2)互相评价。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被经常使用。比如,在学生唱了一首歌后,教师总会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孰优孰劣,各自发表观点。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别人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不仅利于被评价者的提高,也促进了评价者自身的提高。

4.“激励评价法”

“激励评价法”的载体是教师。它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创造出各种生动、贴切的语言、姿态,对学生在声乐水平上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声乐教学结束阶段进行的比较重要的一种评价形式。为教师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测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性,以及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达标性考核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通过声乐达标性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查曲目一般是指定教材中学过的内容。在考查过程中,教师从学生演唱的音高、节奏,演唱是否有感情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学生在整个声乐学习阶段的总体情况。

2.“活动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就是评价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音乐能力,以及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来实现。

3.“汇报型评价法”

“汇报型评价法”则是学生把某一阶段学习内容整理后向家长或学校进行汇报演出,以独唱、合唱等表演形式为主。

另外,学生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实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情况。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评价结果的解释主要为分数解释和描述解释,分数解释主要体现在达标考核中,该分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每一学期的课时为18周。根据上课、练习、考试成绩等,最后得出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以全年级公开考核的形式进行,由所有任教教师监考,教师给学生打分(每个教师要回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取出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

虽然是传统的分数解释,但从分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是依据形成性评价而产生的。这种解释没有停留在分数表面,还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即声乐知识技能方面、情感方面、音乐创造力方面给予了相对准确的评价。

声乐考试总结第6篇

一、教学用书

教学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专业考试大纲;

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节约挖潜工作,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各项开支精打细算,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财务部门要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和月度报表制度,按“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严格财经制度,加强民主理财,严格物品采购、维检、公出审批及登记制度,规范采购、维修程序,倡导绿色出行、严格公务用车、杜绝公车私用,各部门对需上报工作要提前一天完成,以便办公室统一协调用车,减少不必要的公出费用,公出人员要主动登门咨询教办相关部门,把工作想在前面。严格招待标准、减少陪餐人数、严控招待范围。

声乐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视唱练耳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基本乐理倦: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它:河北省音乐统考历年高考试卷;人教版高中音乐课本鉴赏。

二、联考分析

学校独立批65个宿位,第一批55个宿位,历年宿位都比较紧张,考生报考志愿时谨慎考虑是否勾选住宿。该校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包括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等。

我省2011年音乐高考分值做了调整,专业满分为200分,其中主项150分、视唱20分、听音15分、乐理15分。预计2011年我省音乐专业录取控制线,本科声乐150——160分以上、专科声乐120分以上。

前几年我省的音乐考生文化课控制线,本科基本控制在301分以上,专科基本控制在240分以上。

音乐高考录取方法是以专业排名,文化成绩达线即可。

2011年我省的音乐高考大约仍在1月份进行,要想考上理想的音乐大学,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又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关心支持分不开。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开学后,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心收到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

三、教学实施:

在高三这一学年里,学生基本上能够自觉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还可以,但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还需要加强。同时针对学生主观题较弱,加强主观题训练。

以声乐教学为主,以乐理、听音、视唱为辅,全面开展系统训练。

1、声乐教学:

学生分析:民族唱法学生1位,美声唱法学生4位,通俗唱法学生2位

声乐教师:本学期声乐教师公开课两次。

总课时计划180节,其中歌唱技巧发声训练课40节,新歌练习50节,一对一声乐辅导课一人一周一节。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声练习15条,要求每生从中选5条适合自己的发声练习。

每位学生学会10首新歌曲。前3个月每生一周一歌,一周一查。后两个月重点训练1—2首歌曲,以备高考之用。

重点重视:重视学生咬字、吐字、节奏节拍、音准、呼吸支点、情绪表达等。

10月下旬进入高考备战,每生准备好p3,下载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伴奏。11月份开始跟音响伴奏练习,师生共同敲定高考曲目。12月份模拟声乐高考训练,启示引导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张扬个性。

2、乐理教学:

乐理卷:总课时计划60节。

要系统地讲课,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使学生当堂弄明白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理论,多做练习。有系统地做实战练习,有难题随即启示引导。8月9月份讲授、复习基本乐理。10月份《乐理卷》试题分析。11月份历年音乐高考试卷分析。12月份精读李重光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复读高中课本《音乐鉴赏》艺术常识。

侧重点:将习题答在试卷上,对照标准答案做认真细致地分析。

3、听音练耳教学

总课时计划60节。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

(a)、听单音音程(用所有自然音程比较、听辩)

(b)、听音阶(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30种民族调式)

(c)、听和弦(原位三和弦、转位三和弦、属七和弦)

(d)、听节奏听拍号(2/43/44/43/8等,书写基本节奏型)

(e)、听旋律(用五线谱高音谱表,在基本节奏型上写出旋律)

检查方法:让学生将听写结果写在五线谱本上,当堂批改校正。

4、视唱教学

除声乐课外,视唱也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学好视唱对声乐、听音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唱好音程、节奏。

视唱总课时计划120节。

从视唱卷118条练到335条,共217条。其中c调48条、f调62条、g调60条、d调24条、bb调23条。

声乐考试总结第7篇

关键词:联考 作品问题 表演问题 伴奏问题

联考制度在浙江省高考艺术加试中实行已有11年时间了。近年来,笔者作为声乐考场评委,亲历了浙江省艺术类联考从初设到如今在摸索中快速成长、前进的过程。通过联考形式,考生们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声乐考生在考场上体现出的一些弊病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从考生在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入手,力求寻找今后在教师教学及学生应考过程中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作品问题――用最适合的作品将评委的耳朵“叫醒”

所谓作品问题,主要指的是选曲。浙江省联考规定每人三分钟,除去上下场时间,差不多只有两分半钟。很多考生选择了不适合自身声种特征、演唱水平、嗓音特点的作品,导致在考试中发挥不理想。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

考生对时间计算不准确。他们往往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和优秀的嗓音条件,而选择一些篇幅比较大的作品,如《我爱梅园梅》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歌曲如从头至尾唱一遍,肯定要超过规定时间。

还有些学生对曲目的声种概念模糊。考场上多次出现女声演唱男声的作品,民声嗓子唱美声作品,或者男高音演唱男中音的作品等现象。比如《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是一首选自歌剧《傲蕾・一兰》的男中音咏叹调,这样的歌剧选曲人物定位要求很高,歌剧情节在推进要激起角色内心丰富的情感,如改变声种,整个歌曲内涵就错乱了。遗憾的是,这种近乎“游戏”式的声种反串在考试中屡见不鲜。

有关作品的常见问题还包括选曲不当,表现为考生所选曲目与本人的声音特点不相符。比如,一个“号”很小的抒情或训练时间短、声音出不来的女高音选唱《黄水谣》这种戏剧性很强的歌曲,无论是学生的声音能力还是文化底蕴,都不足以很好地驾驭作品;有些学生学习音乐时间短,对变化音的音准还无法准确控制,如果选择类似《西班牙女郎》一类具有异国风情、存在调式音级外变化音的歌曲,就会直接暴露演唱的缺点;选曲不当还表现为曲目不适合在高考考场这个特殊的“舞台”中演唱。联考中,考生人数多,主考教师们每天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从早到晚,要听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演唱,这决定了考试主管部门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很少。一些音乐会作品和大部头的艺术歌曲并不适于这种考试,像《春天来了》《芦花》类作品,或音域太宽,或时间过长,还未待考生充分发挥个人声音特长,考试时间就已经结束了。

因此,选择一首好的作品作为考试曲目,将自己的音色特点和技术特长在短时间内展示给评委,这是参加联考的考生在备考时的切入点。“适合”二字,是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作品时衡量的关键准则。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商议、选择曲目的过程中,应在大量浏览和演唱曲目的基础上,找到学生最驾轻就熟的作品,展示出学生音质、技术和表现上的闪光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评委的耳朵“叫醒”,获得理想成绩。

二、表演问题――忘记在考试,这只是一场“秀”

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者站在特定的舞台――考场上,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声音为媒介将用乐谱记录下来的原作,通过个人的再创作,打上新的生命烙印。因此,考生是否能有效投入歌唱表演过程,关系到考官对学生音质、声音可塑性、运用声音科学性的判断。联考中,学生们出现的表演问题,主要包括过分紧张和过分松弛两种。

过分紧张主要表现为:跑调,没法顾及音准;声音发抖或完全表现不出应有的声音特点;高音技术变形,唱不上去;大脑空白,忘记或唱错歌词等。还有些心态很好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得过分放松,比如:过多关注肢体表演影响歌唱;从头到尾做陶醉状紧闭双眼;状态很放松,但表演起来没有精气神、眼神太散等。

可见,过分紧张会使得考生无法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演唱缺乏表现力,而过分放松则会使表演不专注,出现画蛇添足的多余表达。根据多年舞台经验和对临场心理的研究,笔者认为科学的临场心理状态,首先应具备正确的表演态度。恰当的心理状态是将考场看作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和其他歌唱场所别无二致,考官们就是你的观众,你走上舞台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非单纯以考上某个理想中的大学为终点。把考场当作“秀场”,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音乐表演,专注于自己的演唱,取得最好的表演效果,至于其他成绩的取得,那是投入表演、融入音乐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良好的应考心态是投入表演的前提。如何专注于表演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要点可供借鉴:首先,考前大量的练习和对曲目每一个细节的烂熟于心,是考生在舞台上充满自信的前提,只有反复的磨练,才能将一个个技术难关和表现细节化成一种“条件反射”,只有达到这种境界,学生在表演时才能做到无所畏惧;其次,一定的临场应急能力,是克服不利心理状态的另一法宝。考试前,考生应利用各种社会演出和汇课机会,模拟考试场景,适应舞台环境,达到对上台表演“习以为常”的境界;另外,对于那些在考场上很放松的同学,我的建议是,自我表现固然值得赞赏,但对音乐的表达一定要以“自然流露”为前提,任何刻意的肢体动作或演唱修饰都会流于浮华做作。演唱者只有将音乐融入心灵,先感动自己,并通过歌唱语言自然“流淌”出来,才能感动别人。

三、伴奏问题――最短时间内做到“声琴合一”

演奏者与伴奏者的配合问题也是联考中集中出现的“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从头至尾按照自己的调在唱,不听伴奏;演唱速度与伴奏演奏的速度不符;对伴奏谱不熟悉,该“进入”处进不去;伴奏谱没有准备好,“掉下”钢琴影响伴奏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试着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联考学生演唱中与伴奏的配合问题。

1.联考指导教师在考前训练时,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向他们讲解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伴奏不但能起到提示音准、速度、节奏等基本作用,还能衬托带动表演,增加歌唱的纵向织体。总之,只有演唱者与伴奏者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相得益彰的呼应感与整体感,共同构成“二度创作的整体美”。

2.在日常声乐课上,要尽量做到带伴奏性指导,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演唱部分的同时,最大程度熟悉正谱伴奏。对于钢琴演奏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教师可以让其练习伴奏谱,用自弹自唱的方式熟悉伴奏。通过日常训练中大量的带伴奏演唱,让学生学会倾听伴奏,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伴奏提示调整演唱中的音准、速度、节奏、音色感觉,还要教会他们倾听伴奏与演唱的呼应等,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伴奏的习惯。

3.由于联考组织机构现场提供伴奏老师,考生只有很短的时间合伴奏,因此要求考生在考前做好充分准备,缩小磨合期,最短时间内做到“声琴合一”。在考前短暂的合伴奏时间,考生应及时向伴奏老师说明自己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气口要留多长,伴奏音量控制的大小,某些容易出现音准问题的变化音需要伴奏老师做适当提示等。总之,最终目的是能顺利配合与服务考生,使考生在有限时间内与伴奏融合成统一的整体,让伴奏为他们的演唱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上仅以笔者多年来作为考官,切身感受到的浙江省联考声乐考生常见问题提出个人建议,望能为指导教师和考生们考前的辛勤工作更富成效贡献绵力。最后我想对站在高考大门前的考生们说一句:要用一个演员的心态面对考试,我们固然要重视每一个舞台,但大可不必如临大敌般害怕,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高考只是一道小小的门槛,加把劲,迈过它。

(作者单位:于钟 杭州师范大学

屠锦英 浙江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声乐考试总结第8篇

一、单一评价,诸多弊端

在以往的中学音乐测试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

1.这样的评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几首歌,不必学习其他知识。

2.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积极作用。

3.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课上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老师偏心眼,不公正。

二、综合评价,提高素质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要求,我认为中学音乐考试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即评估一个学生的音乐成绩应从声乐、器乐、乐理、表演四个方面来衡量:

1.声乐: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学科,它以语言、声音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作品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声乐考试时我要求学生选一首课本上或其他地方学到的自己最喜欢、唱得最好的歌曲进行演唱,将教室里的讲台作为舞台,学生自己上台报幕,在老师风(钢)琴的伴奏下演唱。其他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从音色、音准、吐字、演唱技巧及表演等方面进行评分。学生打分与老师打分相结合,用百分制,当场公布考生成绩。

2.器乐:器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器乐进课堂不但能丰富学习内容,能增强课堂学习气氛,还能极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学期里竖笛或口琴的吹奏曲中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一曲登台演奏,可以独奏,也可多人齐奏,形式不限,人数也不限。同学间自由组合,根据吹奏乐曲的音准、节奏、难度及对乐曲的艺术处理,给予评判,仍然采用学生评分和老师评分相结合的原则当场打分。

3.乐理:乐理知识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语言的要素,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由于乐理知识比较抽象,有些是靠学生记忆的,故乐理考试应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口试的内容有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笔试则将所学的各种记号的表示法和用法,以及旋律填空、节奏创作、歌曲或乐曲的作者生平等,出成试卷让学生笔答,然后取口试和笔试成绩的总和平均分,作为学生的乐理分数。

4.表演:表演是充分体现学生音乐素质的一项考试,是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践过程。具体考试内容有律动、歌曲表演、配乐诗朗诵、相声、小品、话剧等,要求学生自己找材料,自行组织排练,考试的课堂就是文艺演出的会场,节目形式多样。表演的同学认真投入,观看的同学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泼而有序,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师生共同评议,给每位参演的同学公正打分。

三、综合评价,效果明显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创作表演及欣赏鉴别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具体效果如下: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音色特点选择演唱曲目,丰富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2.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复习巩固学到的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给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的独创性。

5.培养学生仔细观看,聆听他人演唱、演奏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6.师生共同打分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主人翁意识,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

7.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给教师提供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机会。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