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f调_笛子独奏茉莉_笛子茉莉花独奏

笛子独奏茉莉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f调_笛子茉莉花独奏

笛子独奏茉莉_笛子茉莉花独奏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f调

[美曲新翻] 第二期

茉莉花

作品要求:1、根据歌词原意进行再创作。不要求配合原音乐乐句乐段。

2、改写成格律诗词和散曲均可。词用常用的词牌;散曲使用南北曲曲牌,南曲请附上所依曲谱。韵书可采用旧韵、新韵、通韵,但不要在一首作品中混用。

3、美曲新翻作品限用电子稿投稿。

投稿时间:自公告日起至6月15日下午5点截止。

投稿信箱:《中华诗词》公众号专题活动专用信箱:zhschp@163.com

(此信箱为公众号专题活动专用,非专题相关稿件请寄编辑部信箱!)

投稿期间将在所收到的稿件中遴选优秀作品在《中华诗词》公众号上分批展示,截稿后将从展示作品中选出部分佳作在《中华诗词》杂志上发表。

《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人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笛子独奏茉莉_笛子茉莉花独奏_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f调

小资料:

民歌《茉莉花》的前世今生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江苏六合民间传唱数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

曾在明朝广泛传唱,本意为反腐自警

据说有一天,明朝的开国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谐音“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而玫瑰象征富贵,我“有心来采”,但却怕“刺儿把手扎”。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也受到同样痛恨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拥护,于是就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

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

18世纪末,有个叫约翰·巴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华大使的秘书。19世纪初,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病中完成了歌剧《图兰朵》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从军营中变身出来的时代新民歌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对原曲的音乐元素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 ,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该曲当年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

好一朵茉莉笛子曲普f调_笛子茉莉花独奏_笛子独奏茉莉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