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琵琶曲月儿高》和 《春江花月夜》 的传谱问题陈正生偶阅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 1期吴蛮 《琵琶曲 〈月儿高〉 的演奏风格》 一文 , 觉得文中有与史实不符的文字。笔者根据自己对史料的查寻 , 以及对大同乐会前辈的调查 , 拟对文中欠当部分作点商榷。吴蛮在该文开头开门见山地说:在我国传统器乐曲中 , 琵琶曲 《月儿高》 经长期流传 , 早已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经典曲目之一 , 还形成了 《鞠士林谱》、 《李芳园谱》 和 《汪昱庭谱》等几个主要演奏版本 ,并各有独特的演奏手法和风格。笔者曾于 1986年专程去上海向平湖派、汪派等老前辈学习演奏此曲。本文将谈谈我演奏“汪谱” 《月儿高》 (金祖礼演奏谱 ) 的一些体会。笔者浅陋 , 未就 《鞠士林谱》、 《李芳园谱》 作过比较 , 更谈不上研究。但是所有健在的大同乐会前辈 , 以及现今中国管弦乐团团员都知道 , 名曲 《春江花月夜》是柳尧章先生根据汪昱庭先生所授 《浔阳夜月》 改编的 , 而 《月儿高》 则是柳尧章先生根据华秋苹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挖掘整理的。如果我们把《春江花月 “反二簧慢板” 梅兰芳演唱 《祭塔》乐曲 1的核心音调在第二小节 , 素材虽是散体 , 但旋律框架调式特征基本相符。

乐曲 2与素材后部分音乐大抵相符 , 在京胡伴奏的托腔中 , 片断音调更为贴近。这段清丽安祥的音乐 ,带有几分庄重的气氛 , 有脱俗的意蕴 , 聆听后犹如进入深层理念的冥想之中 , 令人心旷神怡。此乐段内涵深邃 , 格调高雅 , 是乐曲象外传神的妙笔所在。乐曲后三段中 , 此乐段是主体乐段 , 第四段是此段的变体衍展 , 第五段是此乐段的部分再现。第四乐段由两个长乐句组成 , 取自前段音乐基调。乐曲以快速形式展现 , 旋律发展介于调式的主属之间游移 , 两乐句有许多相同、 相似的表现形态。音乐语汇富于鲜明的器乐化特征。其中多次出现八度衬音的连接以及同度与八度的实音与泛音的对比 ; 后乐句又出现了快速泛音连奏。作曲家在这里借鉴了古琴和琵琶的泛音技法 , 形成新颖格调。此乐段愉悦情绪的动态刻画 , 不是客体场景描绘。这动态形象的刻画 ,由于创作技法的高超 ,使乐思展现酣畅淋漓。透过旋律展现形态和发展脉络 , 自会发现愉悦的情绪中渗透着一种持重的理智因素。特别是后乐句泛音连奏 ,形成别具一格的超凡意蕴 ,唤起接受者的感应和奇思妙想。笔者以为 , 这静中有动、 动在静中的异常特征的表现手法 , 是对主体意识中的感情升华的揭示 , 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感悟。

第五乐段是全曲的结尾段 , 再现了第三乐段的主体乐句。乐曲速度在此乐段变得更为缓慢 , 恬静淡泊的意蕴在引深 , 把人物带入 “致远” 的遐思……通过粗浅的考证分析 , 值得提出共思的一点在于 ,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 《闲居吟》, 采用东方文化本质特征的 “万趣融于神思”“妙在象外”的意象创作方法 , 展现了中国音乐所独有的艺术特质 , 形象地表达了作曲家的主体精神世界。这对我们理解刘天华及其音乐创作乃至发展中国民族音乐 , 是应该有所启示的。· 70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 1997年第 1期DOI: 10.16504 /j.cnki .cn11 -1183 /j.1997.01.011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