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品评:《红楼梦》前八十回最高潮处,《红楼梦》思想内涵最深刻处,曹雪芹文学诗词造诣最体现极至处,便是这黛玉葬花一节。而《葬花吟》则是这重中之重!如何用音乐演绎这最精华处,是对曲作家最大考验!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的碰壁。宝玉的丫头晴雯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乐曲由后面最高潮的乐句作为前奏,急切的进入状态,开门见山,将悲怨之情代入。紧接着,随着二胡的一句过渡乐句,乐曲放慢速度,顿时将黛玉葬花之凄凉景吟唱而出。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四句是由女声齐唱来演绎的。这首《葬花吟》的一大特点就是合唱和独唱交相辉映,设若由一人独唱来完成全曲,未免古板生硬,一成不变。而如此结合使得全曲应情合景,生动感人。就如这四句,由女声齐唱的方式,描绘出了黛玉葬花时,春之将尽,落花飞满天,柳絮飘满楼的残春之景。而配乐主要运用了二胡和琵琶作伴奏,前者哀怨,后者悲凉,相辅相成,为音乐点缀气氛。

这首《葬花吟》的旋律特点是频繁运用了符点节奏。这样的旋律特点,既委婉凄凉,又仿佛如哭泣时哽咽的吟唱一般,听来真是作到了如泣如诉,不要泛泛听过。随着又一句凄苦的二胡独奏,林妹妹手持花锄缓缓的向我们走来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此时女声的独唱立刻和刚才的齐唱有了对比,林妹妹就在女声齐唱的意境中悲悲窃窃的踱步而来,林黛玉的形象立刻生动的展现出来。齐唱和独唱交融的魅力,体现无遗。而这几句伴奏的切分节奏型也是非常生动的,就如黛玉的脚步,一步三顿,憔悴无力的走入花丛。此四句词正是黛玉内心的独白。在她眼中,花如人,人如花,她就像那花一样每天遭受着这个严酷社会的摧残。花再艳,却不长久,人再美,亦难久长,一旦凋零,又有谁能知道她往日的繁华?凄苦委婉的旋律,最恰如其分的掌握住了黛玉此时此景,演绎的感人肺腑。 接着,到了乐曲的发展部分。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这两句起,唱出了黛玉葬花的情状。黛玉有心葬花,却无处寻觅那些飘零之后飞落各地的残花,就如人一般,生时易见,死后却又到何处去找寻?看到此情,想到此景,黛玉悲愁万分。这又是以齐唱的方式来演绎的。"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不胜悲愁之感,把花锄放落一旁,独自偷偷落泪,可那哪是泪珠儿,黛玉滴落的分明是心头之血!我愿胁下生翅,跟随那飘落的飞花而去,到那天的尽头!此四句并没有接着前两句悲怨的情感继续发展升华,而是略略的平静了下来,更多了一些愁苦,且此时的配乐亦只是用了拨弦的形式默默的作伴奏。当乐曲发展到这儿,突然弦乐的上行旋律把乐曲推向了高潮!原来前面的四句就是为了酝酿情绪,到这儿痛发而出,一泻而下!"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 这正是黛玉对天的质问!曲作家将全曲的最高音赋予了这句词,使女声的演唱更加悲怨。并将配乐用隆隆的鼓声渲染气氛。是啊,随花飞到了天尽头,可天尽头就会有香丘?就会有容身之处?就会没有了愁苦?没有了凄惨?只要身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就会被伤害至深!黛玉悲愤的问天,问这个世界,问整个人生!反复两次的演唱,将全曲的悲愤之情到达了顶点。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接下来的这四句,唱出了黛玉对人生人性的感悟。四句虽然在说花,不如就地将花掩埋,不让它陷入污泥,但却正是在言其自身!既然天尽头无容身之处,逃避不了现实的残酷,倒不如就此收葬,就此逝去,用黄土将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掩埋!有人说黛玉消极逃避,余以为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恰恰是积极的热爱生活,乞求美好!黛玉是不愿意让这残酷的现实将自己原本纯洁的身心玷污,更不愿意让这严酷的社会将自己伤害至深!而最好的方法便是消逝而去,她来时是洁净之身,归去之时亦是定要洁净之体!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仅有的一点美好!黛玉宁死而不屈!每当听到这儿,不由得让人对黛玉肃然起敬!黛玉是伟大的!因此,曲作家对这一段的处理也是相当到位的。虽然没有了刚才问天的悲愤,却更多了超脱和唯美,在齐唱中又加入了齐唱的咏叹"啊",配乐也只选用了低音区和高音区弦乐的交相辉映,营造出空灵脱俗的意境,将黛玉最为深刻的感悟表现的超凡感人。短暂的间奏过后,前面主旋律又重复出现了。但这一回黛玉的感怀又进一步深入了。"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接着,刚才的高潮又一次重复出现,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强一次的咏叹,更深一次的质问!而演员的演唱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在最后想到了花落如人老,春尽似人亡。亦如刚才一样,这四句依旧凄凉悲苦。在酝酿情绪,反复了最后一句之后,鼓乐在最高音处齐鸣,女声独唱出了全曲最激昂的悲音--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想每一个热爱音乐,喜爱红楼的朋友听到此处,将无不被乐曲所震惊和感染,流下感动的热泪!《葬花吟》是黛玉的音乐形象,但在剧中也用在一些悲愁的情景时作为背景音乐。感人的旋律和动情的演绎是这首乐曲的成功之处!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