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西毒》参加的是1995年的香港电影节,那一届音乐类奖项获奖的分别是,超梦幻团队:黄霑、雷颂德、胡伟立、黄英华担任制作,徐老怪的电影《梁祝》的电影音乐和张国荣演唱的,电影《金枝玉叶》的主题曲《追》,在这种情况下《东邪西毒》没能斩获音乐类奖项也是可以理解,毕竟《梁祝》的音乐本身就非常棒,加上黄金四人组的再构建,它不拿奖谁拿?

转一段胡伟立自传中关于《梁祝》的创作过程,也许你更能体会它为什么能拿到当年的奖项。

一起走过的日子——胡伟立自传

重返故地-香港(1986 - 1997) [二十五]

一九五九年,上海音乐学院的陈刚和何占豪根据越剧 “梁祝” 唱段作曲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一经演出就轰动了全国,当年很早我就通过关系从上海音乐学院拿到了小提琴和钢琴的手抄乐谱,经过排练成为在北京最早公开演出“梁祝” 的人。由于我在上海生活的一段日子里对越剧的耳熏目染,那几段范文娟,袁雪芬(越剧“梁祝”的主要演员)的“十八相送”,“楼台会”早就朗朗上口铭记于心,这次移植到了小提琴上,那些唱腔旋律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不同板式上的快慢变化,紧打慢唱对比的鼓板节奏衬托,缠绵吴侬细语中滑音走势的倾向等等一切对于我来说心里跟明镜似的,可以说是正中下怀,因此拉起琴来能够人曲合一,把这首乐曲原汁原味从内心深处自然流露地发挥出来,加上年轻时的“人来疯”,一上台就来劲,演奏得特别激情疯狂,最主要还是这首曲子本身的魅力,每次的演出台上台下一起感慨,一起悲痛,一起陶醉,一曲终了,往往几次谢幕都下不了台,获得极大的欢迎。几年以后马思聪老师听了我的“梁祝”后特别喜欢,还建议我以该曲去参加〔上海之春〕的全国小提琴比赛。因此这支乐曲烙在脑海里的音乐印记和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毕我一生也不会遗忘的。

徐克的电影又一次把“梁祝”从我的记忆库中挖掘出来了,这次不仅仅是演奏上的再创作,而是要把它从音乐的本身去拆开,分解,再现,重组....,再加入三十多年来时代翻天覆地变迁的因素,导演对故事的重新理解和编排,我的苦难经历使我对人生态度有了全新认知,在电影这个新的平台上再来进行一次更有意思的创作。在这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下,工作再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它激励了我空前的创作热情和使命感。

创作的生活是痛苦的,但创作的生活更是幸福的,它痛苦和幸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这就是人生。没有苦,哪知甜,没有失去,哪懂珍惜。挫折怕什么?只要有信念,只要奋斗,只要有坚持,有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一步一步向前,挺过了长夜,黎明就在眼前。对茫茫脑海里闪过乐思的执着追索,对每一个音符的斟酌,每一段乐句的推敲,每一篇乐章的铺排,绞尽脑汁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音乐形式表现出来,歌颂世上所有正面积极的行为和思想,在完成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我感恩上苍对我的厚爱,创作音乐成为我生命存在的主要意义。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各自拿了初步完成的小样开会碰头,互相研究启发,探索讨论,同时将每个人的音乐定在一个基调下以达到整部影片音乐风格上的统一,再一次进行细致的分工。在听到一段我为祝英台在“书库夜读书”这场戏自己创作的全新音乐时大家都特别喜欢,黄占激动地对徐克提议说他要为这首曲填上词让吴奇隆和杨采妮来个对唱,徐克当场同意。

吴奇隆是台湾〔小虎队〕的成员,唱家班出生,唱歌对他来讲当然不成问题。但对那时刚刚出道从来没有唱歌的经历的杨采妮来说,大家就没有什么把握了,不过这支歌由她来唱却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说什么都要先让她亲自试一试,实在不行再另想办法。我在昏天黑地的作曲之暇挤出时间为她进行突击训练,不识谱不要紧,用钢琴带着一句一句教,口传心授。不会唱歌也不要紧,先大声地带着感情地朗读歌词,再按照音乐的节奏分清每个字的轻重去念,然后再根据她本身的音域去确定她能唱得最舒服的调门,加上旋律运用丹田气息去唱。不给她压力,不令她紧张,无形中悄悄地潜移默化,就像做游戏一样,逐渐逐渐地加强了她的信心,等到唱熟了,练顺了,没有思想负担了,放开音量居然唱得声情并茂像模像样,杨采妮开心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录音时和吴奇隆的声音也配合得十分协调,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又一首我和黄占合作的歌,这就是“梁祝”片中的情歌“你你我我”的来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