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弹奏钢琴可以比任何一位十段的都精准,为什么很少看到机械手表演?是工业的没落还是因为没有灵魂?明明更精准的曲谱表达更能表达创作者的灵魂。为什么没有灵魂。

这个问题在我学钢琴之前也有疑问,机器的精准度确实可以比人类高几个数量级,弹钢琴不就是按照曲谱精准的把音符按准确就行了吗?为什么机器没有在钢琴演奏会上了取代人类呢?

其实这里面有个错误的假设,因为钢琴并不是按照曲谱精准的把音符按准确就行了,按照琴谱准确弹奏只是演奏一首曲子需要做到的第一步。

然后这里题主还有一个灵魂拷问:明明更精准的曲谱表达更能表达创作者的灵魂。

这个假设也是错的,可能很多人听到这话都不理解了,我作者写出来的谱子,难道你能在里面解读出弦外之音吗?然后不按我的谱子来弹,按你的理解来弹吗?哈哈哈,我这里准备一个简版答案,一个长版答案,悟性高的看完简版可能就理解了,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就继续看长版吧。

简版答案是:五线谱只是一种近似的记录音乐的方式,音乐>乐谱。就好像文字是近似的记录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音乐比乐谱包含更多信息,语言也比文字包含更多信息。

比如,朗诵下面这段文字: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是应该用最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的,一个一个字的念出来。还是应该先领会一下文章大意,了解一下创作背景,文章名字,文意脉络,先试读几遍。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抑扬顿挫的,有轻有重的,正式的朗诵出来?

下面是长版解释与论据:

作曲家们为了用五线谱尽量完美的记录音乐,越来越多的在谱子上写各种渐强渐弱,极轻,较轻,稍微轻,微微轻,先弱后强等等等等记号,但依然做不到完美记录,所以只能由演奏家根据乐谱,乐曲背景,乐曲名,乐曲的行进来揣摩作曲家的真实表达,最终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首曲子有多种经典版本。

月光钢琴曲谱简谱_月光钢琴曲谱贝多芬第三乐章_月光钢琴曲谱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微信出现之前,情侣之间喜欢发短信,如果当时发明一个能够用最标准的普通话准确念出短信的软件,是不是后来的微信语音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呢?(笑)

那么我说五线谱不能完美记录音乐到底对不对呢?论据如下:

学过五线谱的都知道的一个基础知识,谱头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小节的时间值是一样的,但你去听钢琴大师弹奏的曲子,你拿着秒表对着五线谱一小节一小节的去听,你会发现每个小节的时值都有差别,部分流行曲可能不明显,差别不大,古典曲则特别明显,几乎每首古典曲都这样。你可以认为,这些差别就是演奏大师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能证明演奏出来的音乐和乐谱是有细微差别的,就好像朗诵者为文字加上了语气。

可能有人会说:“也许作曲者的意思就是曲谱所准确表达的呢,有没有可能是演奏者曲解了作曲者的意思”。要反驳这一点很简单,留声机发明出来以后,还有不少古典钢琴作曲家还在世,比如德彪西,去听一下德彪西自己弹的《月光》,相信你就能理解什么叫音乐>乐谱了。当然,还有更多现在仍然在世的钢琴作曲家,你拿着他写的谱子听他的演奏会,比如久石让,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不按自己写的谱子弹。(笑)

那么,这里其实引申出来一个问题,如果五线谱无法完美准确的记录音乐,是否应该用更加好的方法来记录呢?

个人认为是没有这个必要了,第一是五线谱发展至今,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记录音乐了,第二是现在还有录音设备的辅助,第三是,从古至今无数钢琴家一遍遍的诠释同一首曲子,给一首曲子弹奏出多种特色的版本,这本身也是对音乐的发展。如果一首曲子自始至终都只有一种标准的表达方式,那就未免太过单调了。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