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谣从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多半在早上。比如某天还没醒就已经自动循环的《我一定会爱上你》,比如今天吃早餐时的《成都》。平常听歌时,除了少数契合经历的歌词,吸引我的总是旋律。很奇怪,今天重复的“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这一句,让我开始关注到歌词。

余路走了这么长,还要走多久,为什么又这么难走完,因为我一只手攥着你,另一只手攥着自由。

妈呀,原来这首歌不是个大团圆的故事。

歌曲前半段写分别时的内心活动,后半段更像是多年以后重新着笔,回望当初生活在这的点滴。无关乎歌手本身和创作背景,有没有以物喻人也好,我在想,这首歌里的主人公,离开成都的时候是有多纠结。

流浪的人,在哪流浪不是流浪,在哪座酒馆喝酒又有何不同。让这座城市的街道和地名特别起来的,不是别的,只有你。你不能为我冒安稳的险,所以希望我留下来。我能带走回忆,但我带不走你。

这下我为难了,迫于生活也好情怀也好,挣扎过后还是选择做追风少年,但你起码让我为难了,这么说来我对你感情好吧,仅次于爱自由。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后来我才恍然大明白,我是爱自由,但我抉择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和你做权衡,因为真真实实在一起的日子和留在身体里的回忆就够了。不信你们看看我的后半段,那是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我会怎么样,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些日子过得多有趣啊。至于我多年以后有没有回成都,后半段词儿在哪儿写的,都不重要。

当初这首歌因为《歌手》被广泛知晓后,网络上有一堆质疑:这歌词难道不是随便套在一个城市里都说得通?成都的特别之处真没看出来。

是套在哪儿都能用,但这不是对成都带了感情嘛,就不一样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我还挺愿意上网了解四海八方的人的故事的。记不清什么问题了,有个女孩的回答是,高考完独自到云南旅行,认识了一位30岁的流浪歌手,从三观互相认同有好感,到确定恋爱关系。临走前一天,歌手带女孩去洱海看日出,迎着朝霞和洱海吹来的晨风,他吻了她,初吻,18岁。从此分开,再没联系。

这不也是很好吗。也不一定都要像琼瑶剧里那样,为爱奋不顾身、排除万难甚至反目成仇才叫大团圆,才叫浪漫吧。

拧不过生活的时候就别拧,白出一头汗还不如坐下来吹空调。

空调再好,用坏了继续用是不符合工程科学的。

刚查了百科,原来还有两会版本的《成都》啊……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