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JiaoyuGaojiao高教2014文化艺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充满神韵的音乐作品。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也不断在改变,音乐载体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传统音乐作品开始被局限尤其是西洋乐器的不断涌入,其能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特殊功能,很快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钢琴曲更是得到了普遍应用和认同于是,中作曲家与时俱进,将传统古曲进行了改编,用钢琴演奏,西洋音乐元素与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有现代气息的中钢琴曲钢琴曲《夕阳箫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概述钢琴曲《夕阳箫鼓》是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根据同名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该作品发挥钢琴优势,西洋乐器与中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奏出了中古曲的神韵,堪称钢琴艺术“中化”的典范《夕阳箫鼓》原本是被誉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的琵琶古曲,又名《夕阳箫歌》,曾有多种版本流传了下来,如《浔阳琵琶》曾流传于江南一带,因此有人猜测《夕阳箫鼓》的立意可能来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但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从其音乐内容和所展现的意境来看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相似之处早出现的《鞠士林琵琶谱》手抄本中,该曲谱为无标题的七段后陈子敬在其琵琶谱手抄本中为每段列出了不同的小标题并借此展现意境平湖派琵琶传人李芳园在《李氏谱》中将其改名为《浔阳琵琶》作了改动,由原来的七段扩展为十段加上了雅致的标题来汪派宗师汪昱庭在李芳园的曲谱基础上进行了工润色,使其接近于民间乐曲的原貌,将其改名为《浔阳夜月》到了上世纪20年代,郑觐文等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器乐合奏曲,取名为《春江花月夜》,拟出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致乃归舟”和“尾声”,充分展现了古曲的气质与意境正是这次成功的改编,使得该曲被广泛熟知和喜欢,对来的改编产生了直接影响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在传统作曲手法的基上,运用重复、变奏、衍展、模进、紧缩、承递(鱼咬尾)等多种技,将音区、速度、力度、演奏方式的变化有机结合,再添上独立的引子和尾声,形成了一首自由变奏钢琴曲改编的《夕阳箫鼓》以其九曲连环的变奏,曲折婉转的旋律,将春江花月的夜色景象生动地再现在人们眼前,展示出了中传统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意境曲式结构分析中传统音乐通常将单一的旋律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用以揭示特定的主题含义和表达情感黎英海先生在改编《夕阳箫鼓》时采用了中特有的句曲式,同时保留了琵琶古曲的结构样式:变奏曲式,运用了西洋作曲的变奏巧,在速的编排上延用了中传统器乐曲典型结构“散—慢中快散”,以渐变的自由处理式编排节奏和力,以其特的作曲式表达出了中传统音乐的特点不仅如此,黎英海先生在原曲的基上,对段落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删减,使其承接更紧密、结构更紧凑改编的钢琴曲由1小段落组成,为引子、主题、变奏和尾声整曲编排以插部为中心,使得乐段通过多层次对称结构紧紧连为一体从结构析,各部结构没有以终止式来划速,而是利用不同速间的变化将速明显表现出来全曲十一段落,速依次为散板中庸的行板、中板、活跃、柔和、广板、小快板、稍慢、慢起渐快、由慢渐快至快板、广板,充体现景”的中特色艺术表现特征引子部用散板形式,节奏自由,略微展现出主题音调,同音反复收尾运用装饰音的同音复模拟箫声音色,利用其中五音展现主题核心两次同音复在静远近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夕阳江景第二段作为该曲的主题,以从容小慢板五声音阶式自由模进的变化发展构成三句式乐段,打造了一曲抒情船歌这部旋律线波状下行,最三小节既为整曲心音调,又被面多变奏用于结尾,构成了特的结构低音声部的五声音阶音调伴奏与旋律声部共同打造出平和意境而在节节句句之间的同音承递,首尾相连则为我们展示了我传统旋法“连环扣”,俗称“鱼咬而将对比式手法作为钢琴织体和复调的多次运用,充体现了中古典乐曲的典型风格,逻辑统一求变,将乐曲拉伸推进的同时又进一步深化情景这也使得结尾处的音乐成为整曲音乐的核心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均为变奏,三者之间的连接紧凑,过自然第六段选用插部慢板的五句式乐段,利用旋律波状下行打造了一种空泛深沉的意境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第十段再次选择变奏而第十段作为整曲高潮出现,先以均匀八音律推近潮,再以低音八和九连音将乐曲推向潮第十一段以自由的广板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作为该曲的尾声,以再奏核心音调、再现主题和综合前面多段因素的式打造结构布局的再现功能,使得全曲民俗格达到统一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曲式结构及表现手法要】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把《夕阳箫鼓》这首琵琶古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夕阳箫,作品将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素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技巧相结合,在旋律处理、和声创新、复调布局、织体运用等诸多方面都采取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力求中国味道通过西洋乐器的音色、韵律体现出来。

【关键词】黎英海夕阳箫鼓钢琴曲和声神韵民族特色陕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013JK0505,陕西省本科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模式革研究成果之一18ShanxiJiaoyuGaojiao高教2014(上接17他们在吸收我国传统音乐风格特点的同时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文化,并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因此可以说我国钢琴音乐既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它的艺术性是博大精深的,当然,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国钢琴曲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性。在众多钢琴曲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创了民歌与无调性和声的结合,它取材于我国的民间音乐,反映了典型的中国西部民俗与民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我国最早具有民族风格的熟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它以统五声音阶音调手法创作出了牧童在田野里对歌的唯美画面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大批颇具新意的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家的手中诞生例如殷承宗的《十面埋伏》《北风吹》储望华的《二泉映月》《红星闪闪放光彩》崔世光的《松花江上》以及王建中的《梅花三弄》陈怡的《多耶》高为杰的秋野》等等这些具有典型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点的钢琴作品使我国的钢琴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曲家运用科学的作曲技术吸收世界钢琴音乐创作的经验在创作上体现出多层次以及多元化的特点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前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已经基本形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鲜明的民族化艺术特点。风格是艺术品表现来的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个性它具有相对稳定性是艺术家或者民族以及时代的审美趣味及精神理想的深刻反映。风格的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它是脱离了模化束缚后的艺术表达是艺术趋于熟的标志。发展历史表明中国的钢琴艺术必须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载体才能走得更为远也只有体现民族风格的钢琴艺术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因此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 演奏艺术体现了我国钢琴艺术正在断走向熟而沿着民族 艺术的道路断探索也是我国钢琴事业走向辉煌的然之路。 当然目前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艺术虽然已经得到了世界瞩目 的就但是中国钢琴学派想要在世界钢琴艺术中占有自己的 一席之地还有很的路要走所以我们须在断借鉴外来 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进一步探索钢琴演 奏的技巧与方法 在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论 培养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形我国自己的民族钢琴学派。 参考文献: [1]何卫,王金宝.中国声乐走向世界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06). [2]闵胜林.中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展[J].作家,2008(08). [3]曾旭.中钢琴音乐民族化建构[J].科技和产业,2010(12). [4]杭丽华.中钢琴音乐创作历程及其主要特点[J].民族音 乐,2009(03). 中钢琴曲民族性音元素探究[J].艺术教育, 2010(10).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文化艺术 创新表现手法 中西方音乐形态各异中国传统音乐是以单声部线性为主 因此将单声向多声音乐形态转变为了中西方音乐和谐融合的 关键。

黎英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 利用钢琴的多声处 将中国音乐中的单声旋律结构通过钢琴演奏呈现多声立体结构创新了我国钢琴曲原有的改编手法研究了如结构整 合、和声叠置、复调处理、民族乐器音色模仿、织体创新等手法 功地用钢琴表达了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 为中国钢琴曲创 作找到了新的方向。 为了将西方和声原理与中国民乐和谐地融 合在一起黎英先生创新了和声手法。 和声的基础是和弦。 如果完全按照西方惯用和弦方改编将使得夕阳箫鼓》失去民乐的特征。因此在改编中黎英先生在和声运用上将西方 音乐传统和弦用法进行了改编。首先采用了空五度和弦。即在五 声调的基础音上 用空五度根音旋律位置原位和弦替代完整 的三和弦。这样的改编仅保留了原有三和弦的功能意义又冲 淡了和声功能。 其次将二度和声音响与三度和声音响交替转换 以产生特的和声效果突情绪。 第三用了附加音和弦增 添了和声的色彩以冲淡三度和弦的功能意义。 第四分解和弦 琶音和弦模仿琵琶演奏效果强调旋律使整曲连续。 第五 采用了极具民族特点的隐蔽终止 在明确各个段落的同时 完了两个段落之间的转换使整曲紧凑。尤其在最后一个终止 的运用上用了非传统的和声进行在终止全曲的同时实现 了全曲总体风格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钢琴作品强烈的民族特点 生在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织体写作中加入了对民族器乐的模 仿。运用对箫笛、古筝、琵琶等一些民族乐器的音色及音乐语言 的生动地描述独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织体写法并以此 引发听者对特场景的联想 借以表达作曲者意在通过音乐 向人们传递的精神和内容。可以说钢琴曲夕阳箫鼓》是建国以 来自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中最功的作品之一 也是英海先生 最著名的代表作。该曲在作曲教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了中国钢琴改编创作教学的知名范例。 参考文献: [1]周为.中钢琴曲的创作发展与演奏特征[J].星海音 学院学报,2007,04:84-86. [2]冯欣欣.施托克豪森钢琴曲-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 [J].黄钟(中.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1:34-47. 京剧风格钢琴曲创作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99-110. 世纪前期中原创钢琴曲作美学特征[J].文艺理论研,2012,01:138-144. [5]代百生.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文化传统—— 琴曲三首》的“中风格”探析[J].黄钟(中.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38-45. 作者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19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