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祈祷(Maiden's Prayer),是波兰女钢琴作曲家巴达尔切弗斯卡(Tekla Badarzewska, 1834-1861)在1852年创作的,这是她最成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作品为行板,降E大调,是一首以下行音为中心的4小节前奏和以三连音符为主的8小节5M结尾所构成的变奏。

经常攀登巍峨高峰的旅行者,疲惫的时候会被身边一朵淡香的无名小花所陶醉。《少女的祈祷》就属于这类作品。古典音乐史上几乎很少提到巴达捷夫斯卡这个名字,常规曲目库里铺天盖地的是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作品。这位早逝的波兰女钢琴家在她那短暂的仅有27岁(1834-1861)的一生中,唯一传世的也许就是这首单纯清灵的《少女的祈祷》。

这首《少女的祈祷》The Maiden's Prayer Op.4 作于1851年,最早于1856年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甫一问世就极为流行,很快就不胫而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而且改编成n手联弹、其它各种乐器版本甚至歌曲(非常符合烂俗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改编版多)。

目前流行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改编版,一种是纯正的钢琴独奏版。我们经常听到的几乎都是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版,后者听到的不多。

钢琴祈祷的少女_少女的祈祷钢琴曲_祈祷钢琴少女曲谱完整版

少女的祈祷

乐曲中充满了宗教情绪,对于巴达捷夫斯卡本人身世的了解和她当时心情的了解是听懂这首曲子的关键。

赵鑫珊谈到当年他对这首曲子的感觉,给予他心灵所造成的冲击是何等的强烈,几乎是他三十年来的一种精神支撑,赵鑫珊先生说这首《少女的祈祷》在他生命的记忆中是清晰的。他说:这是他思想上、心灵上的乐曲,而且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并给予他一种心理的慰寄。说它是秋风郎月、宇宙澄清、上下天光、竹影摇动的情景中才可以有的,因为音乐可以让龟裂的心田接受这种甘露,并且多次荡涤他自己灵魂的尘垢。在他的“少年维特烦恼”的年代,这首曲子所给予他的是情绪和感情的皈依,是理想的依托,是爱欲的升华。他还不乏具有哲理的作出这样的定义-“艺术世界最深刻的定义之一正是爱欲受压抑的升华。”

祈祷钢琴少女曲谱完整版_少女的祈祷钢琴曲_钢琴祈祷的少女

少女的祈祷

赵鑫珊所说的《少女的祈祷》,其实是十八岁的巴达捷夫斯卡的祈祷,比起教堂里的仪式,他更喜欢这种彻底艺术化的祈祷。因为它比烟火缭绕、烛火和十字架更能在他心中激起一种憧憬,对某种神秘的、飘忽不定的、既崇高又庄严的东西的憧憬,使他的心中又光亮又温柔。

这首作品创作比较简单,乐曲呈现出温婉而幽丽的主题。明朗的色彩加上波浪式的旋律线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少女的遐思和幻想。乐曲的结构极其简单,为速度适中的行板,降E大调,4/4拍子。以下行音为中心的四小节前奏之后,乐曲呈现出温婉而幽丽的主题,此后是主题的四种变奏。

钢琴祈祷的少女_祈祷钢琴少女曲谱完整版_少女的祈祷钢琴曲

少女的祈祷钢琴谱

第一变奏,右手加有许多装饰音,显得十分华丽,但伴奏部分则比较规矩。第二变奏主题移动左手,在中音区演奏。第三变奏,主题仍由右手担任,它和第一变奏有些近似的地方,但某些音型上有变化。第四变奏用八度音来演奏三连音,感情比较激动。四个变奏,前三个变奏都有反复,第四变奏只有八小节,没有反复。它把乐曲推向高潮,最后用一个主和弦的长音结束全曲,饱含热情。

本曲形象单纯、手法朴素,在演奏技巧上难度不大,曲中左手所弹的和声十分简单,只是一些属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初学者即可弹奏。音乐在单纯中显出深刻,亲切、伤感、柔美。

有些人觉得《少女的祈祷》从艺术性和技巧性来讲都不算高,作为独奏曲过于简单了。可是,不少著名音乐家对它还是很欣赏的,他们喜爱它那动听的旋律和朴实的情感。像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就很推崇这首钢琴小曲。初学钢琴的人,更是乐于弹奏,因为它比较容易掌握。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