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5~20000Hz。耳朵以“点”的方式读取某个频率的声波为音高。我们只需要从19975个“点”中挑选出12个,12个音囊括了所有音乐。也即在两个两倍频率关系(八度)的音中再选出十一个音。为什么是两倍关系?因为频率成倍关系的两个音听起来是一样的,分割一段频率就好,给每个音取名字,然后复制到别的八度上。

从12个音里取出C,D,E,F,G,A,B,就组了C大调音阶,它们的关系从左到右依次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这是大调的固定模式。既然所有的大调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感觉,除了音高不一样,区分不同的大调有什么意义?这是题主的第一个问号?

答案很简单,因为音高不一样。是人创造了音乐,也是人规定了音高,不同的音高的调就是为了贴合不同人不同音域的需求,方便人们的使用。张三唱C大调觉得很舒服,李四觉得G大调带劲,王五觉得A大调唱着才爽。A=440Hz也好,442也罢,或者446,都属微调,不会让大调音阶高到非人类声带所能承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25~20000Hz中,从440Hz附近起割取频率的原因。

顺便说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耳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会逐渐下降。10~21岁,耳朵能听到的最高频率为17000Hz;22~35岁,16000Hz;36~45岁,14000Hz;46~55岁,12500Hz;56~65岁,11200Hz。

你的耳朵多少岁了?送给大家一个25~20000Hz的音频,试试看最后高频部分你能听到多少?越能听到最后代表你的耳朵保护得越好、越年轻。

链接: 提取码: z9w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能把A定为17000Hz的只能是外星人。

看第二个问号:为什么不直接写成C大调,C=×××Hz?

这个可以有。

今天起咱们就废除1=A,1=B,1=D,1=E,1=F,1=G这些说法,统一默认都是C大调,所有的曲谱左上角改为标注C=×××。

前提是现在还是在标准音的世界里,我想这也是题主默认的前提。在标准音的世界里A=440Hz,A#/Bb≈466,B≈494,C≈524,C#/Db≈555,D≈589,D#/Eb≈624,E≈662,F≈701,F#/Gb≈743,G≈788,G#/Ab≈835。

一眨眼已是公元2025年,著名作曲家十口玉创作了一首C=835Hz的新歌《如果没有调调》,但这首歌不太好唱,适合你的音域是C≈662,于是你翻出《音高频率对照表》以及畅销书《论各种C之间互移》查阅一番,终于明白为了将名曲《如果没有调调》变成C≈662,需要将曲内的C和弦变成E和弦,Dm和弦变成F#m和弦,Em变成G#m……一个小时后终于将所有和弦对应好了,你骂了一句:tmd,搞这么复杂干啥!

你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于是决定在知乎上提问,看看大家什么看法,你编辑问题如下:

既然每个C的频率后面都对应着一个可以用简单英文字母表示的音,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那个简单字母来区分不同的C呢?为什么不直接写成A、B、D、E、F、G大调呢?

引起知友们的激烈讨论。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