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牧民新歌》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从听觉入手,结合对演奏乐器的初步了解,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理论依据: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以歌曲《牧民新歌》的欣赏与感受为核心内容,有机的结合本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以及它领域的:演唱、编创、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内容展开。

2、教材分析:

(1)歌曲分析

《牧民新歌》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2)乐谱分析

由于本课歌曲是一首民歌,因此给学生出示的乐谱为简谱。

乐曲是羽调式,4/4、2/4变换拍子,结构由引子、五个段落及尾声组成,根据其意境,情绪、旋律、节拍、节奏和曲式结构,每一部分之间有对比和变化,彼此间又有机的联系着。

引子吸取蒙古长调民歌的手法,自由抒展的表现了蒙古草原的宽广辽阔。

第一乐段慢板,旋律悠扬、流畅,同样借助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以大幅度的旋律起伏,和羽调式旋律的强调,表现了一种安详、幸福、恬美的意境。

第二乐段小快板,节拍变为2/4拍,使用了蒙古民族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节奏型马蹄律动的节奏Xⅹⅹⅹⅹ,以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使旋律活泼跳动,将牧民扬鞭催马奔腾如风的欢乐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第三乐段,是主题旋律的节奏拉宽,展现了牧民自豪、宽广的胸怀和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第四、第五乐段巧妙地以高亢的音调、明亮的宫调式与全曲形成一定的对比,并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调式,使音乐情绪更为高涨。

尾声:情绪更为热烈,急速的16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形成了人欢马、叫万马奔腾嘶呜的热烈气氛,使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