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德音 世纪绝响”

纪念诸城派古琴走入北大暨王心葵先生逝世百年系列活动在我市举行

今年是诸城派古琴大师王心葵先生逝世 100 周年。为深入挖掘研究古琴文化,进一步推动诸城派古琴的传承和发展,12月26日, “旷古德音 世纪绝响”——纪念诸城派古琴大师王心葵先生逝世 100 周年系列活动在我市举行。

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怎么看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19 世纪以来,诸城几代琴家经过探索创新,形成了融古开今、风格别致的“诸城派古琴”,成为中国古琴“九大流派”之一。1919年,诸城派古琴大师王心葵先生进入北大担任古琴讲师,对于推动诸城派古琴艺术走向全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本次系列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学术研讨、古琴雅集等方式,缅怀王心葵先生,表达对他为诸城琴派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古琴传承,促进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发展诸城地方传统文化。

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怎么看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据悉,自2006 年以来,我市通过设立古琴研究中心、成立古琴研究会、建立古琴传习所、举办古琴文化节等方式,让诸城古琴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群众,营造了赏琴学琴的浓厚氛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普及,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次系列活动的举办,必将对诸城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推动诸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琴曲谱怎么看_古琴曲谱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古琴曲谱怎么看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

王心葵简介:

王心葵 (1877—1921),名露,号雨帆,我国近代著名古琴家,诸城派古琴第三代大师,“诸城三王”之一。他是第一位走出国门学习西乐,学贯中西的琴家,归国后于济南成立我国第一个琴社“德音琴社”。章太炎在1913年交予教育部的书信中写道:“……有山东诸城王露,为中国音乐家第一……嗣游日本,专肆西乐,西方声律悉能辨及微芒。光复后已归山东,若征入部中定令宫谱,庶足以彰一代盛音。”1918年,王露受蔡元培校长之邀任北京大学国学导师教授古琴,期间所写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文章和辑订的部分古琴谱、琵琶谱,都发表在1920年出版的《音乐杂志》期刊上。范围涉及音乐的审美标准、演奏美学、雅与俗、音乐的功能等问题,从学而有成就者甚众,遍及神州。先生辑有《玉鹤轩琴谱》,录入的三十首琴曲中,六曲与族谱《龙吟观琴谱》完全吻合。王心葵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是诸城派琴人辈出、发展最兴盛的阶段。

相关链接

诸 城 派 古 琴

古琴,又名“琴”,亦称“丝桐”,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我国古琴艺术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皆具有不同的风格。明末清初,在江苏形成了虞山派和广陵派;在吴越地区先后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蒲城派)、岭南派、泛川派、九嶷派等。近两百年来,在山东诸城又形成了一个以王氏琴家为中心的古琴流派——后人称之为“诸城派”。

相传,在4300多年前,诸城诸冯村的虞舜之父有弦是方圆百里有名的五弦琴手。虞舜自小随父学琴,并学会了制琴,继承、改良、发展了伏羲、神农发明制作古琴的技艺。《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至周代,文王、武王各加一弦,称“文武二弦”,成为七弦,即现在的“七弦琴”。明蒋克谦在《琴书大全》中记 :自古以来琴的样式有18种,符合“雅度”者不过“伏羲、大舜、夫子、灵关、灵和”5种。三国时,琅琊(今诸城)诸葛丰之后裔诸葛亮设空城计,在城楼抚琴退司马;北宋年间,苏轼稳坐超然台,抚琴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皆是借助于诸城古琴而发挥。

19世纪初,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王雩门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发展了古琴艺术,两者汇流,融入了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了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城派。

王溥长、王雩门与王作祯、王露、王宾鲁,人称“诸城琴史五杰”。

王溥长(1807—1886),字既甫,诸城城里人。早年随父客居贵州,游历江南数省,清道光末年学琴于“虞山派”,风格清微淡雅,为诸城古琴派先辈。承先人琴韵之风,树诸城之琴派,辑《桐荫山馆琴谱》。后来,他将琴艺传授给了两个儿子(王文祯、王作祯)和两个女儿(臧著来、臧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琴学活动,其门人弟子已发展到上百人,是诸城派古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流传下来的《桐荫山馆琴谱》,不仅是诸城派古琴具有代表性的琴谱,更是研究中国古琴的一份珍贵资料。

王雩门(1807—1877),字冷泉,号雪渔,别号昙花子,诸城王璊(小王门)村人。琴宗“金陵派”,风格绮丽缠绵,擅长轮指。所传十八曲辑为《琴谱正律》,与王心源并称为“诸城二王”。他是王宾鲁的同族曾祖,又是王宾鲁的琴师。卒后,将家藏“益王琴”和《琴谱正律》传于王宾鲁。

王作祯(1842—1919),字心源,诸城城里人。自幼跟父亲王溥长学琴,时与王冷泉并称“诸城二王”。他对于古琴练习尤为刻苦,在调弦及指法的处理上一丝不苟,出音圆润,按音准确,“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他在诸城创办了第一个琴社——东武学堂,弟子百余人,著名者有王心葵、王秀南等。

王露(1877—1921),字心葵,号雨帆,诸城城里人。15岁从表兄王心源学琴,12年后成为杰出的古琴家。与王冷泉、王心源并称“诸城三王”(亦称“琅琊三王”)。王露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洋音乐6年,获学士学位。民国八年(1919),在章太炎推荐下,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古琴导师,使诸城古琴流向全国。曾组织“国乐研究会”,辑订《玉鹤轩琴谱》。詹澄秋为其得意门生。

詹澄秋(1890—1972),名智,字水云,别号“襄阳学人”。祖籍湖南襄阳,生前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为济南古琴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古琴演奏家,师从王心葵,是诸城琴派的第四代传人,也是近代古琴音乐艺术大师。他演奏古琴曲目达30多首,尤擅长《潇湘水云》,心葵赐号“水云子”。著有《梅云馆琴谱》4卷、《瑟谱》2卷、《平正音琴谱》3卷、《琴歌集》1卷。为振兴诸城琴派,曾与著名琴家张育瑾、王凤襄、詹静秋等人筹建古琴研究会,使诸城派古琴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他在山东颇负盛名,从学者甚多,如高松如、谢一尘等。

王秀南与王心葵为师兄弟,在王心葵发展诸城派古琴的同时,培养了得意门生张育瑾、王凤襄等,并将其女儿王凤襄许配给了张育瑾。

张育瑾(1914—1981),字叔平,号冰园,诸城大台村(今属胶南市)人,早年师从岳父王秀南学琴,为诸城琴派嫡传古琴家。一生培养了大批琴生,同夫人王凤襄一起整理出版诸城琴派琴谱《桐荫山馆琴谱》,并附简谱,划分节奏,为用简谱标注琴谱的开创者。调查研究了《桐荫山馆琴谱》的来历及诸城派立调体系,为琴谱写了序文和琴曲说明。还亲自整理了另一部琴谱《琴谱正律》。一生对古琴名曲《广陵散》悉心研究,写出了《初考》、《再论》、《三论》等专题研究文章。晚年,首次研究出了电子计算机打琴谱这一壮举。育瑾热衷于继承发展古琴艺术,并关心培养古琴人才。曾致函《人民日报》和山东省文化局,建议恢复琴会组织和琴刊,建议有关院校开设古琴课……曾赋诗以表心情:

一声呼啸山谷应,

瑶琴知音古难逢,

抚弄搔首对天问,

何时五洲尽染红。

继张育瑾之后,又有传人黄大涛、李菊岩、庞雨珠等。

王雩门一支有杰出琴家王宾鲁

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号飞飞子,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人。自幼喜好古琴,曾在桌上拴麻绳当古琴习练,后从师王冷泉,为冷泉惟一之弟子。演奏风格突破传统,指法上大胆革新,灵活运用。所改编的琴曲《关山月》在古琴界广为流传。其特点为:

琴谱注有节拍可数琴齐奏;改订原谱,大胆运用轮指,使演奏更有生气;大胆吸取民歌及民间音乐之营养,融化于琴曲之中。

宣统三年(1911),经康有为推荐,被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古琴导师,民国八年(1919),在上海“晨风庐琴会”上,以其精湛的琴艺而“惊倒四座”。在南京教琴达10年之久,著《龙吟观琴谱》,创立了“梅庵琴派”,培养了大批优秀琴人。其中徐卓、邵大苏、孙宗鹏等为其入室弟子。

徐卓,字立荪,不但琴艺精湛且对琴学研究、古琴制作及音乐律学等方面皆有成就,尤其将师傅所编《龙吟观琴谱》残稿重加编订,易名为《梅庵琴谱》。“梅庵”,王宾鲁授琴之所,位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极阁下,因以名谱。该谱所刊14曲由王宾鲁亲传授给徐卓,徐卓为了振兴这一琴派,于1929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梅庵琴社”。由此,“梅庵派”第三代弟子就传到南通。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刘赤城、陈心园等。

刘赤城,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其父是著名的诸城古琴演奏家。赤城5岁从父学习诸城古琴,11岁投师徐立荪门下,后定居安徽合肥,并重建“梅庵琴社”,自为社长。

2006年5月18日—19日,刘赤城率众弟子来诸城举办了“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音乐会。演奏了《搔首问天》、《流水》、《平沙落雁》、《阳关三叠》、《凤求凰》、《关山月》、《长门怨》、《捣衣》、《梅花三弄》等16首古琴名曲。有古琴独奏、齐奏、琴箫合奏、琴歌等,让诸城人充分领略了诸城古琴低沉深厚、幽静古朴的艺术风貌。

古琴曲谱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怎么看

古琴的立调体系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以三弦为宫五音(宫、商、角、徵、羽)命调,即传统调名,称为“正调”,即F调。另一类是以一弦为宫音以均命调。一弦为宫音的称“黄钟均”,一弦为商音的称“无射均”,一弦为角音的称“夷则均”,一弦为徵音的称“仲吕均”,一弦为羽音的“夹钟均”。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采取以上两类立调的折衷办法,即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之法,形成了诸城派古琴特有的立调体系。即:三弦为宫的称“黄钟调”(F调),七弦散音位顺序是:

5612356;一弦为宫的称“林钟调”(C调),即1235612;二弦为宫的称“无射调”(bE调),即6123561;四弦为宫的称“太簇调”(G调),即3561235;五弦为宫的称“仲吕调”(bB调),即2356123。

诸城派古琴的艺术风格大体归结为:1、细致、含蓄、质朴、流畅。含蓄性,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缓急有变,刚柔兼备。2、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可数琴齐奏,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3、右手弹弦刚劲有力、干净利落,力度强。4、是中国首次列入大学的专业课程,开古琴进入高等学府之先河。

诸城派古琴有其独有的曲操,即以《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三曲为独有曲操。

《长门怨》:陈阿娇为汉武帝妻,汉武帝另爱上了卫子夫,便把陈阿娇贬居长门宫,她在愁闷之中以黄金百两相赠司马相如,请其写一篇解愁文章。司马相如为她写了那篇有名的《长门赋》。当汉武帝读了此赋时,竟深受感动。后人将此赋改作了琴曲《长门怨》。《长门怨》一曲表现了陈阿娇在长门宫的哀怨情绪,其哭诉之情倍感人心。曲中不但体会到陈阿娇的长门怨情,还隐约能听到陈阿娇在宫中行走时身上佩戴的玉佩碰撞所发出的声音。此曲多用诸城派古琴特色大幅度绰、注技法。全曲共6段,采用“黄钟调”(F调),多用高音滑奏以表现女性之哀怨。

《秋风词》:由王既甫、王心源所传。该曲表现了因秋风引起故人相思的伤感之情。该曲在《桐荫山馆琴谱》系黄钟调(F调)记谱,在《梅庵琴谱》系林钟调(C调)记谱,调虽不同,音高却一样。

《关山月》:在汉代鼓吹曲之即有其名,由王宾鲁传曲,为诸城派最有影响之曲操,指法严正,音韵刚健,深沉而流畅。词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充分表现了古代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之情和报效国家之心。系黄钟调(F调)。

诸城派古琴的琴谱主要有以下几个:

《琴谱正律》 王冷泉辑藏,道光十九年(1839)手抄本。此谱有两个版本,一为载有8首琴曲谱本,一为标有2册、共载13首琴曲谱本,原本已散失。1961年春,在山东诸城农校张浩处发现一手抄残本。同年冬,在詹澄秋处发现王冷泉手抄2本。琴谱卷首有凡例,调弦入弄。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梧叶舞秋风》、《静观吟》、《鸥鹭忘机》、《山居吟》、《平沙落雁》、《渔歌》、《塞上鸿》、《潇湘水云》、《胡茄十八拍》、《水仙操》、《秋鸿》等。在徵位上,王冷泉加以订正,对《秋鸿》一曲合并了个别段落,采用了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

《桐荫山馆琴谱》 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相传。曲子有《良宵引》、《秋风词》、《长门怨》、《秋江夜泊》、《石上流泉》、《春闺怨》、《流水》、《捣衣》、《搔首问天》、《平沙落雁》、《普庵咒》、《秋塞吟》、《参同契》、《读易》、《阳关三叠》、《古琴吟》等16首并有左右手指法、读谱法和调弦法。解放后由张育瑾、王凤襄夫妇整理付印,在“减字谱”之上增加了简谱。1960年4月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刊印,1993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玉鹤轩琴谱》 王露辑订,手抄本共8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辑成。内有古琴律制表与五音的关系论述。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平沙落雁》、《挟仙游》、《石上流泉》、《关山月》、《渔歌》、《胡茄十八拍》、《樵歌》、《清江夜泊》、《佩兰》、《秋鸿》、《胡笳》、《塞上鸿》、《秋闺怨》、《秋塞吟》、《苍梧怨》、《春闺怨》、《凤求凰》、《水仙操》、《潇湘水云》、《鱼樵问答》、《释谈章》、《捣衣》、《鹤舞洞天》、《春晓吟》、《埃乃》等30首。

《梅庵琴谱》 王宾鲁《龙吟观琴谱》所传,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民国二十年(1931年)刊印初版,莲史纸石印本,共2卷。今版3卷,上卷论琴的形制、乐理、指法、和弦等;中卷收《关山月》、《秋风词》、《极乐吟》、《凤求凰》、《秋夜长》、《玉楼春晓》、《风雷引》、《秋江夜泊》、《长门怨》、《平沙落雁》、《释谈章》、《挟仙游》、《捣衣》、《搔首问天》等琴曲14首;下卷为今译简谱。所收《关山月》、《长门怨》、《搔首问天》等曲为诸城派代表曲目。二版出版于1959年。1983年,由华盛顿大学音乐教授李伯曼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唐健垣博士翻成香港版,由南通梅庵琴社编印成《梅庵琴曲集》,1995年在台湾出版台湾版。

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怎么看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古琴曲谱_古琴曲谱怎么看_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相关资料提供:诸城市非遗保护协会

诸城融媒记者:王亚丽

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