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初探

说唱,又叫曲艺,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体裁,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①是在语言声调起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以语言和音乐共同营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目前我国存有说唱曲种三百余种,其中汉族的说唱大致可以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时调小曲、走唱、杂曲类等种类。

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相对于民歌、民族器乐乃至戏曲运用,对说唱音乐元素的运用相对比较薄弱,长久以来,对该领域创作的理论分析研究也几为空白。本文将集中对说唱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一梳理总结。

一、天津时调

论及说唱音乐元素运用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开其篇首者应是赵元任创作于1917年的钢琴独奏曲《偶成》,该曲最先发表于1921年《音乐杂志》第4期。“偶成”的意思类似西方音乐中的《即兴曲》、《音乐瞬间》,这首钢琴曲的旋律来自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属于牌子曲类,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方言演唱,腔调高亢爽朗,韵味醇厚,听起来俊俏清脆,委婉明快,加上伴奏色调的明亮透彻,构成了天津时调的独特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旧时街头巷尾、工余饭后,经常能听到人们自弹自唱这些小调。

上世纪之初,赵元任出于对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探索,创作了《偶成》这首小曲。乐曲开始先是四小节的引子,固定音型的和弦伴奏用高八度在高音区演奏,显然是模仿天津时调伴奏乐器节子板所敲击的明亮清脆竹片声。几声竹板之后的主旋律在钢琴的中音区模仿着大三弦颗粒浑厚的演奏,这里大三弦演奏的“花奏”(装饰音)并不等同于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追求“清而准”的装饰音,而是“贵乎快而圆”,有点类似于中国民族乐器里的滑奏,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性。这一段左右手交叉的演奏模仿着时调里竹板和着三弦俏皮活泼的表演,妙趣盎然(见谱例1)。

谱例1

二、苏州弹词

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是苏、浙、沪一带颇有影响的说唱品种。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员自弹自唱。说起评弹与钢琴的关系,最早可以溯源到在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电台“空中书场”说评弹的严雪亭就请过钢琴师在他说书时为他的唱腔伴奏,当时的听众都能接受。那时上海唱滑稽的名家如杨华生等也都用过钢琴伴唱。这些都比后来钢琴为样板戏伴唱还要早得多了。

上世纪50年代末,由赵开生谱曲、余红仙演唱的弹词开篇《蝶恋花》一时传遍大江南北,1976年王建中据此改编成同名钢琴曲《蝶恋花》,改编后的钢琴曲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线条和音响形态渲染情绪、刻画形象,很好地揭示了原词中的内涵意境。

钢琴改编曲中运用了5次过门连接着主旋律,模仿着评弹艺人的弹唱相间。A段的过门织体层分为三种形态?押上层为旋律,中层如弹拨乐琵琶演奏的衬音音型,低音模仿三弦的短促的点状音响。B段过门快速由上至下的琶音、颤音等华丽奏法把织体装点得花团锦簇,优美动听。C段过门3快速的节奏音型反复模仿着琵琶的轮指奏法。C1段过门4交替运用快速节奏音型与琶音音型,引出“忽报人间曾伏虎”令人惊喜、振奋的音乐段落。D段快速节奏和弦的反复加强了由于激动而“泪飞”的动态感。过门5中的固定音型使音乐情绪缓和下来。之后,A1段在高音区再现A段旋律,用原评弹曲调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主题音调,抒发缅怀之情。最后的尾声由低向高节奏舒缓的旋律配以附加音的琶音奏法,似描绘忠魂已入仙境。②

钢琴尽可能模仿着弹词演唱中的语言音调,又不失却钢琴本身的特点。如对弹词演唱中润腔、拖腔的模拟表现(见谱例2)。

谱例2

这里,钢琴左手单音与右手八度交替弹奏的部分是对评弹音乐中拖腔变化音的模拟,大二度旋律的快速交替重复的手法使音乐产生了音腔颤动的效果,表现了旋律的长线条与评弹演唱时的润腔。

此外,《蝶恋花》中还出现一些钢琴模仿评弹主要伴奏乐器琵琶演奏效果的乐句,如谱例3中第4、5小节中对琵琶“弹挑”手法的模仿:

谱例3

运用评弹音调创作的钢琴曲还有陈铭志的《序曲与赋格第七首》,这首赋格曲的主题具有评弹过门风味,曲调昂扬挺拔。赋格通过两次主题原型与倒影主题的三次卡农,两次原型主题与一次扩大主题的卡农,主题原型、倒影与扩大形式各自开端的卡农这三个部分而使得乐曲达到了高潮。此外,倪洪进创作于1985年的《幻想曲四首》中的第二首《听评弹》,描绘的则是作者回忆儿时听评弹的印象,也是采用了评弹的核心音调发展而成。

三、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京韵大鼓唱腔丰富多彩,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

《风雨归舟》是京韵大鼓的名段,主要通过抒情性的唱腔表现文人卸职隐退、垂钓江边,风雨骤至、轻舟漂荡、风雨归舟的景象。《风雨归舟》中大三弦伴奏的特点是高弦低弹,即定弦高(第一弦多定a,151定弦),主要在上把和中把等把位演奏。

储望华1965年创作的五声音调《练习曲》就是根据这个唱段改编的,乐曲右手的旋律基本保留了《风雨归舟》的曲调,并大量运用倚音与颤音来模仿伴奏乐器大三弦浑厚而响亮的音色效果。末句连续的下行旋律在钢琴上模仿着大鼓的“甩腔”韵味。

四、陕北道情

《翻身道情》原是以陕北人民喜闻乐见的道情曲调为基础加工发展而成的带有说唱风格的歌曲,是秧歌剧《减租会》(贺敬之词,刘炽编曲)中的一首,表达了穷苦的陕北人民在红军的领导下庆翻身的喜悦之情。

1973年,王建中以这首道情为素材改编为同名钢琴曲《翻身道情》,这首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钢琴曲基本保持了原歌曲“歌唱—回忆—歌唱”的三部性段落结构,大量运用间奏把各个乐句,以及各乐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起到了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用,突出了陕北地方说唱的特色风格。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