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曲《江河水》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是由双管独奏曲移植的。1963年在“上海之春”二胡比赛时首次登台亮相,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备受欢迎,很快风靡全国,成为一首二胡名曲。《江河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被逼去外地服役,不幸身亡。妻子闻讯悲恸欲绝,来到江边遥祭亡灵,号啕顿足,泪血倾诉,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哽咽迷离昔日情盟,生离死别世间难容,痛极念绝投水殉夫。一霎时,愁云四布,江水悲鸣,朔风怒吼,天地动容……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根据乐曲内容、特定环境、人物情感发展,在演奏中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艺术处理。由于乐曲具有悲悯交加的情节描绘,演奏中呈现出刚柔相济的艺术特征。整个乐曲通篇贯穿一个“情”字,而且,随着乐思引申情节的不断发展深化,二胡表现也充满凄凉哀怨之情,极大地展示出二胡居于所有中外乐器门类之首的长处。通过精彩的二胡演奏,使全曲抒情性达到一个艺术高潮,使撕心裂肺的剧痛、扣人心弦的气氛、情景交融的意境达到完美统一。并使演奏气质与表现意识以及音乐中的力度、音色、情感变化等极力拓宽,形成强大的艺术张力。整个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先是引子,為散板G羽调式。由两个对应句构成。

乐曲的开头别致新颖,整体散板乐段用“单出头”形式展示,这在民乐中极为少见。由此,使二胡近似人声的音色得以充分发挥,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先声夺人,拉开了悲剧情节的序幕。紧接着,开始的分句,起音纯净,稍带音头由三个带有垫音的静止音,以四度音程上行连续推进。运弓悠长,依次渐强,末音渐弱,音与音之间连接紧凑。这一别开生面的静止音导入,使乐曲进入了乐思意境。分句结束稍有停顿,又突以激情近似颤抖的发音奏出快滑指装饰音,引发扣人心弦的气氛。并辅以由静而动快速微小的波动压弦,以表现凄凉哀怨的情绪。后句的起音徐缓,以表现女性化的委婉之情。结束音作了渐弱处理,并辅以细微的揉弦置于渐弱之后。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引子”以扣人心弦的音调,一开始,就把听众带到了旧社会悲惨生活的艺术情景中。二胡从里弦空弦这个最低音起奏,连续四度上行,由装饰音引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再加上时值上的准确安排,很有感染力。随后,又是下行的分解和弦,引出了乐曲的主题。A:G羽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旋律的连续波伏起伏,以及二胡近似人声的特殊音色,使乐曲显得凄凉悲切。起句三小节,以细腻深刻和多变的音色展现出二胡的独特之处。

起音果断,发音深厚,装饰音柔和,表现了凄楚哀伤之情。第二小节的前两拍作了弱处理。末小节作渐强处理,引出高亢的下句的出现。承句四小节,十度大跳的起音将哀伤的情绪引向悲愤,两次冲到高音加大了张力。此时的按音用以扣压为主的揉弦方法,频率快、幅度大,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气氛,充分表现出妻子号啕大哭,倾诉生离死别的剧痛和恨世不平的激愤之情,形成了乐段的高潮。转句八小节,出现了两次变化重复,将乐句拖长,使情绪起伏跌宕。其中的颤弓片断处理,强化了起伏对比,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充满了声色俱厉的控诉和呼天号地的呐喊。接下来用扣压弦奏出战栗的特殊音色,是前面激情的延续和加剧。与此同时,用大幅度慢下滑的技法,表现出东北地方风韵,并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合句的四小节,是总结性的乐句,再现了起句的音乐并作了尾句的拓展补充。B:为G徵调式,与前段构成了同主音的异宫换调。其中的前部分由两个并列呼应的分局构成,表现情绪的明显转换、沉静的哀思、恨悯的意境。并以淡泊纤细的音色,奏出了忧伤追忆的情绪,将无限惆怅的思绪逐渐引申,为音乐的发展和导入悲剧高潮,形成了强有力的铺垫。除了四指轻微的揉弦以外,其他音一律不揉弦,并借鉴了“箫音”的音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个中段的句法采取“对仗”结构,每个小段落都是由上下句相对答呼应。音调平稳而略显呆滞,加之全段以P的力度弱奏,好像人们在思索着什么。这个中段对A段来说是对比段,而对下面的A1段又是一个铺垫。A:G羽调式,紧接前段音乐情绪急转直下,推向悲剧的发生:妻子毅然以死殉夫,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之中!以满弓满调的发音,奏出了斥问苍天、恨世不平的极度义愤之情。由上行的分解和弦直接引出主题,省略了A段第一句a,使结构紧凑有力,马上进入情绪激越的b句,很快推向高潮。该曲从演奏手法来说有三个特点:第一,左手压揉与不揉弦的手法相结合。压揉又叫扣揉,这种揉弦是以掌指关节有韧性地主动屈伸、将力量传达到手指给琴弦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琴弦产生张力变化并按一定的频率反复颤动而产生音波。压揉弦运用在《江河水》中是模仿管子“涮音”的特殊音响。不揉弦,就是手指按在弦上纹丝不动,造成没有音波的、平直的音响效果。压揉与不揉弦两种手法在《江河水》中交替出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共同构成了具有丰富变化、鲜明对比的音色美。第二,上、下滑音和回滑音的运用。在《江河水》中,上、下滑音及回转滑音的运用,体现一种北派的民间风格。滑音的运用强调快而刚劲,所演奏的滑音必须有棱角,不要把滑音拉得很慢,或很柔软。

因为这是东北地区的民间乐曲,如果把滑音拉得很慢、很柔软,不但不能表现乐曲的独特风格及其悲愤的思想感情,而且会破坏乐曲的音乐形象。第三,运弓要有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与揉弦及滑音紧密配合,使悲的更悲、愤的更愤。最后一个乐句,要拉得意味深长,塑造出一种深刻的艺术境界。从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来讲,由于这首乐曲有生动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痛苦、思念、悲愤的情绪,演奏时一定要充满激情,决不可无动于衷。可根据以下情节展开联想:引子:天空阴暗、乌云滚滚、江水沉沉东流,纤夫低头呻吟地拉纤,一步一滴血,挣扎向前……引子开始时,声音弱起淡入, “2”……起逐渐加强,到引子结尾逐渐恢复平静、淡出。第一段部分旋律取材于一首称为《江河水》的曲牌:该段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惨遭不幸的妇女,悲恸欲绝的血泪控诉。当第三小节最后一个“1”音出现时,要运用强力度的压揉,配合强有力的运弓,使其发出非常强烈的颤音,这个颤音像一句撕心裂肺的呼喊,使听众心灵随之振颤。第十二小节开始的运弓略断,“1”和“5”加压揉,像是一声声强忍悲痛的抽泣之声。第二段由“辽宁鼓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梢头”音乐素材构成: 音乐表现出一个风停了、云住了、江水似乎也流不动了的意境。

那个在江边遥祭丈夫亡魂的妇女,眼泪流干了,她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默默地若有所思回想往事。这是全曲力度最小的地方,感情含蓄深沉,还要带有呆滞的感觉。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几下强烈的运弓和接踵而至的抖弓,节奏逐渐加紧,仿佛听到江水咆哮起来,压抑不住的感情像滚滚的江涛掀起万丈巨澜,悲愤的控诉在这儿达到高潮。这一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情绪上激愤的程度要远远超过第一段。演奏时运弓要开阔饱满,音量、力度波澜起伏,两次抖弓像两次冲击波。奏抖弓前的乐句要有渐紧渐强之感,为抖弓出现做感情的铺垫。而最后一个乐句,则要拉得意味深长,特别是最后一个音可以略作呼吸后缓缓推进去。这一弓要深长,为听众塑造一个深刻的艺术境界,切勿草草收场。要通过音乐形象使人们联想到: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水啊,它是穷人的血泪汇成,你悠悠东去,仿佛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从以上分析可见,《江河水》的演奏难度不大,技巧并不复杂,准确表达作品内在思想情感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技巧,并把技巧的运用与情感的处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必须由审题、读谱和试奏开始,对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各段的基本内容甚至每个乐句的语气动向,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变化发展的。这样,我们才能带着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去支配我们的演奏动作及技巧,通过相应的音响效果形象地将生动的旋律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感到既是演奏者的肺腑之音,又是作者描写对象的真实再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