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情最让我觉得难过的,就是李云迪有些不太在乎这件事。

面对自己的成名作弹砸了,事后却若无其事的发万圣节的照片。

关注了这么久李云迪,觉得他可能内心已经没有那么热爱古典音乐了吧。

他其实心里很喜欢娱乐圈,但是由于他的定位就是古典钢琴家,他为了这个身份在一直强撑。

这真的让我太伤心了。

说说自己的感受吧,我是生长在音乐学院大院里的孩子,从小也是(被迫)学习钢琴的。尽管琴弹得一般般,但是确实古典音乐听了不少。

当年考级的时候,买了两本传记,一本是李云迪的,一本是郎朗的。两个人都是我的偶像,其实那个时候心里面还是更喜欢李云迪一些的,因为那时候还挺小的我就记得老师说过,这个肖邦金奖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得到,如果水平不行,金奖宁可空缺。天啊,那个时候只有十八岁的李云迪,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这肯定是将来的一代大师啊。

后来不怎么弹琴了,还是一直关注着他们的音乐会,但是这么多年看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从08年以后,李云迪就开始状态下滑,让我觉得李云迪离成为大师的路越来越远了。我想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更喜欢郎朗了吧。

艺术家是一个天分重于努力的行业,但是最怕的就是天才还在拼命努力。

记得是12年春晚那一回,当时我还记得一个热门微博讲『李云迪才是弹钢琴,郎朗这种就是操钢琴』。 我和那个发微博的人还争论了一下,毕竟艺术家无论看起来多么儒雅,或者是白痴,到最后还是要看手上的功夫。李云迪那一年的状态真的是不如郎朗的。但是发微博的人根本不在乎你举出多少音乐会的作品,就是认定郎朗 长得就蠢,所以一定是个垃圾钢琴家。(当时还有好多类似的回复,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把自己的回复都删了。)

我的天,什么时候连古典音乐都成为一个看脸的世界了? 难道静下心来就事论事很难吗? 为什么和我讨论的都不是“他弹得怎么样”,而都是一些所谓的“气质”“儒雅”之类的东西呢?这不是一个钢琴演奏家的粉丝的素质。身边的朋友讨论李云迪多了起来,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也就是从那年以后,他终于办上了万人级别的工体跨年音乐会。嗨,但也是从那以后李云迪的车祸现场一个接着一个,微博粉丝是很多,却不给他的粉丝争气啊。

而且每次看工体弹野蜂飞舞那个视频,就觉得弹成这个样,连李云迪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当时为了补偿弹了第二遍),怎么底下那么多人还是高声喝彩,这真的是来听琴的吗?这是来看热闹的。

让我想起来程蝶衣唱的那场,底下的整齐的掌声是真他妈讽刺。

但那时候我内心还是有期许的,毕竟弹得好多都不是他擅长的,做到能诠释好一两位作曲家作品的钢琴家也是很优秀的。

直到这一回,真的是最后的遮羞布都没了。

上面的回答好多人在转发悉尼的首席怎么讲,问题是,难道进错了小节就是无所谓的吗? 这可是肖邦第一钢协啊,是李云迪的成名作啊,怎么能出现这种纰漏呢?

一次车祸可以说是发挥失常,一次又一次算什么啊? 怎么能连成名作都这样了呢? 这他妈是你的成名作啊!

我不是来幸灾乐祸的,我只是真的怒其不争,说实话,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多多少少还是对这件事有一点情怀的。 要知道,中国不是一个有古典音乐底蕴的国家,出来郎朗和李云迪这种蜚声国际的音乐家是真的不容易。他们影响了一代琴童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多少人是因为他们而被带入了古典音乐的世界的啊。

但是一次次的车祸现场,你让下一代的琴童怎么看? 难道身为屈指可数的古典音乐青年偶像就没有身为榜样的责任感吗?

我本来想的是,我将来有了孩子,他学琴的时候,李郎都成了大师,我跟我孩子讲他们的故事,一起看看中国人怎么也在古典音乐上大放异彩。

真的不想到时候讲“太可惜了。”

最可怕的是,一次次的演出失误,并没有反省,这回这件事发生了,也跟没事人一样,他是真的不在乎了。

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曾经教育郎朗说:『你不需要通过得奖再来证明自己了,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的钻研艺术,因为艺术是永恒的。』,郎朗听进去了。

我感觉李云迪就是缺格拉夫曼这么一个老师吧,也许有人点醒了他,也就不至于此了。

看到别的答案讲到他的老师因为精神原因突然不会弹吉他了,希望李云迪这一切都不是因为不努力吧。

我是真的心痛。真的。

————————————————————分割线

没想到昨天晚上半夜写的这个答案得到这么多赞同。

有人说我皇帝不急太监急,我同意,因为我是真的希望李云迪振作起来。

我敢说大多数点赞的人没有我买他的CD 多,也没有我听他音乐会的次数多。

我他妈要是不是真的喜欢他,何必跟个啥比似得伤心。

这感觉就跟当年我看麦迪一样。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