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作曲、编曲前,”歌曲分析“也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练习,但分析歌曲的层次又有分很多种:分析旋律、分析和弦、以及分析乐器的配置等等。偏偏刚刚开始学习音乐时,有的人可能光是练习弹奏,就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虽然有心想多多了解音乐的构成,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妨用看电影的心情来了解一下歌曲的段落的划分吧?

编曲和记谱时常用的8 种段落名称:

• Intro(Introduction)/ 前奏

• Verse / 主歌

• Pre Chorus (Middle)/ 副歌前段(导歌)

• Chorus / 副歌

• Bridge / 桥段

• Inter / 间奏

• Instrumental solo / 乐器独奏

• Outro / 尾奏

Intro(Introduction)/ 前奏

前奏(Intro)也就是歌曲一开始的乐器伴奏,接着再进入主歌(Verse)。但并不是全部的歌曲都会这样编排,一开始就从副歌(Chorus)开始的歌也是一堆呢。主歌就像是一个网站的首页,会尝试先引导出整首歌曲的氛围(情绪)。

Verse / 主歌

主歌(Verse)是一首歌的起头,就跟写文章、小说、剧本一样,歌曲也有所谓的“起、承、转、合”。如果前奏是“起”,那主歌就扮演着“承” 的角色,搭配歌词描述着一段故事的开始。

Pre Chorus (Middle)/ 副歌前段(导歌)

导歌(Pre Chorus)通常会安排在副歌的前面,也就是扮演“转” 的重责大任,负责将“主歌” 与“副歌” 连接起来;在乐器编曲上会试着做出层次感,营造出情绪上转换。

Chorus / 副歌

副歌(Chorus)通常也就是歌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即使是很久以前听的歌,依然可以哼出副歌的主旋律或是歌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副歌的”主旋律“ 在歌曲中重复的次数、以及旋律的设计有关,因此多数的副歌也会是整首歌曲的“记忆点” (Hook)。

另外,副歌也扮演着”合“ 的角色,也就是综合前面的故事剧情,来到了整首歌曲的主轴;也是歌词中要表达的故事核心。

注:有些歌会因为某一段乐器的Riff 特别强烈,因而取代了副歌成为歌曲的“记忆点”;或是副歌与吉他Riff 都弹奏同样的旋律。

Bridge / 桥段

桥段(Bridge)有点像是电影里的支线剧情,不一定会出现,但几乎只要一出现,就会让整首歌进入另一个情境,打破原本歌曲的架构,让听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部分有点像电影里,导演为了让电影更有深度,特别安排的一小段剧情;让观众们会在看完电影后有一种“好想在看一次”的欲望。

Inter / 间奏

间奏(Inter)是歌曲中的呼吸,也是让歌手休息的段落。有点像是视觉设计,有”正空间“也要有”负空间“,这样视觉上看起来才会平衡。歌曲也有听觉上的设计,有”对比“才有“情绪”起伏,如果整首歌的编曲都设计很满,很容易造成听觉以及情绪 上的疲劳,这时候间奏就像是”动作电影“中的一个小笑点,稍稍缓和一下观众紧绷的情绪。

Instrumental solo / 乐器独奏

独奏(Solo)有点像”间奏“ 与”桥段“ 的功能,主要也是一种听觉上的设计。利用编曲上的变化来调整情绪起伏,主要差别在于此时会换由”乐器“ 来担任主角!另外,乐器的独奏可能是“吉他” 或是“钢琴” 来弹奏旋律,或是来一段”爵士鼓“ 或”贝斯“ 的演出,并没有特别限制。

Outro / 尾奏

尾奏(Outro)一但出现,也就代表歌曲即将进入尾声了。许多歌曲会在最后一次副歌结束后,利用乐器来进行收尾的工作,有的歌曲则会以淡出(Fade Out)的方式结尾,主要还是看编曲者的考量。

基本上,常见的歌曲段落分类,应该大概就是这样了。如果只是写在纸上给自己看的谱子,要用A,B,C 来分主歌、导歌、副歌也可以;或是用Logic Pro编曲的标记功能也OK,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其实只要在编曲或记谱时,方便标注、方便整理即可。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