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戏曲、说唱、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胡越剧名段_好听二胡越剧曲目_越剧好听的二胡曲

中国民歌反映的是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生产的写照,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民歌风格各异,其中对中国流行音乐影响较大的民歌主要是具有小调特征的城市民歌,其内容主要以反映城市群众对当时的生活、政治斗争的看法等。虽然有不少新民歌和城市小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曲调基本上都还保留着民歌的传统,如《五更调》《孟姜女》《银绞丝》《苏武牧羊》《哭七七》《无锡景》《茉莉花》等民歌民曲都曾被填上不同歌词在民间传唱。与此同时,受到一些剥削阶级的影响,在反映城市生活的城市小调中也出现了一些庸俗、低级的作品,如《十八摸》《打牙牌》《知心客》等歌曲。这些新民歌和城市小调对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早期流行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均由苏州民歌改编而来,再如《月圆花好》《叹十声》等歌曲也都具有浓郁的民间小调色彩。

二胡越剧名段_好听二胡越剧曲目_越剧好听的二胡曲

戏曲、说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中国听众在接受西洋音乐的同时并未丢弃传统的戏曲和曲艺,在早期流行歌曲中不少歌曲都将戏曲、说唱融入其中,在说唱音乐中,苏州弹词、京韵大鼓的影响较大;在戏曲方面,京剧、越剧、黄梅戏的影响较大。如《拷红》《埋玉》《兰闺寂寂》《五月的风》《难民歌》等流行歌曲均带有浓郁的戏曲、说唱风格。

好听二胡越剧曲目_越剧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越剧名段

民族器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器乐合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重要位置。辛亥革命后,上海出现了一批新型民乐团体,如“中华音乐会”(1919年成立)、“国乐研究社”(成立于1920年)、“大同乐会”(成立于 1920 年)、“乐林国乐社”(成立于 1923 年)等,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20年代后期,随着流行音乐的萌芽,一些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但是不少歌曲的伴奏依然采用民乐队,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等民族乐器在早期流行歌曲中频繁出现。因此,民族器乐在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配器和伴奏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天涯歌女》《千里送京娘》等歌曲都采用了民乐伴奏。

好听二胡越剧曲目_越剧好听的二胡曲_二胡越剧名段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根基,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区别于西方流行音乐的标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